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故事汇|蒋敏:“一字不改”换来三十年坚守

懂律师的记者👉 律媒智库 2021-09-2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律师事业从起步、发展到繁荣经历无数风雨,律师们行走江湖的一案一例,不但展示律师圈特殊的生态风景,也折射白云苍狗的时代变迁和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

2019,我们期待与每个有故事的你狭路相逢,百名律师、百个故事,那些执业生涯里令你激越、反思、沉吟、感动、奋起或消沉的心水故事,一人一篇。

流年终将逝水,文字打败时间,律师故事汇,经过心远斋筹措协助,雷公子为你写,朝酒晚茶为你播,让我们立字为据,为律师业临摹一幅缩影,于历史的烟云间。


 讲述人:蒋 敏 江苏华朋律师事务所主任

 文字整理:雷公子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学毕业的那拨法律人,多少有些机缘巧合——我最终没能如父母所愿留在他们的家乡江南,而是回到了户籍所在地,上班的“单位”是扬州市第三律师事务所。

那个年代,律师制度恢复重建时间不长,女律师是一个稀见的角色。

记得很清楚,报到的当天,“三所”老主任刘孝若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是个女的?!”

想想也是,在国家法治建设百废待兴之际,当年的律师执业环境还是有点“凶险”的。九十年代初,哪怕是一个男性律师,跑到一些偏远地区去办案件、做调查,都会有出行安全之虞,更不要说还“是个女的”。

当年的刘孝若主任,可能更加想不到:还正是这个一脸稚气的“女的”,在她未来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最终脱颖而出,扛下了“三所”传承和发展的重担,靠着执着和坚守,没有让这个老所在律师机构分分合合的涌动中风流云散吧?

我的从业之路,与别的律师或有不同。

扬州“三所”的业务底子不错,当年就有不少地方上比较知名的企业是我们的“顾问单位”。我入行之时,正是“三所”新老律师交替、换班的当口,说实话,没有多少充分机会和充裕时间,让你可以跟着那些前辈们一招一式地学习律师实务,他们会给你一些指点,主要还得靠自己去摸索、体会、总结。

回头想来,作为“三所”首批吸收的法律专业大学生之一,被当然地委以重任,容不得临阵退缩,自是情非得已的选择,不无职场新人的忐忑。但是,这样的挑战,也逼着自己一开始就秉持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去面对每一桩案件、每一件事务和每一个当事人——当然,这中间,也离不了我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在其后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一以贯之地承应着这种无形的压力。

还是说故事吧:记得那一年,那位即将退休的老律师,跟我这个初入行的新手,交接一个重点顾问单位——扬农集团的法律服务事务,那也就是带我去人家的办公室认了个门,交换了联系方式,然后留下一句话:我们所里新来的法律系大学生,今后就由她全面负责你们单位的法律服务。无限信任的背后,是压力山大的责任!

为了尽快地进入角色,进入状况,我尝试从小事做起,不放过每个业务重点和细节:学会带着问题和线索,耐心细致地查阅、摘抄历史卷宗和证据材料、利用茶余饭后和差旅间隙虚心请教律师同行、不厌其烦地了解和掌握顾问单位业务运转的关键环节和基本要点。

那时候,打理的每个案件,基本上都经历先酝酿个人思路、再向前辈同行求教验证、最后再付诸实操的流程。这种全情投入,步步为营,处处谨慎,事事小心——无形中,促使我较快积累起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培养起了比较厚实的专业功底,也让我在一九九三年为扬农集团代理的一起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更加筑牢了我严谨执业的信念,并收获了第一次的业绩褒奖。

九十年代初期,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家立法和执法层面还都相对滞后。那年,扬农集团一位技术骨干,离职去外地入股他人的公司,并在产品开发和经营活动中剽窃了原单位的核心技术内容,严重侵害了原单位的商业利益。

代理过程中,我吃透案情和法律、政策,挑灯夜战,精研细磨,为扬农集团起草了诉状。这起案件,因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重大权益,并具有风险防控的示范意义,需要由集团老总对法律文件把关、“敲定”。这位老总,在集团内部素来管理严格、要求严谨,“挑剔”得很。他将我的诉状文稿反复看了几遍,反馈下来的一句话竟然是——“一个字都不用改了”。

案件开庭后,眼见对方请了律师界资深的“大咖”们,这边有人坐不住了,担忧“这个刚出道的新手,资历太浅,恐怕应付不下来”,老总因为那份无懈可击的诉状,“一意孤行”地力挺我,坚持不肯临阵换帅。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给了我强大的支撑和勇气,通过扎实地取证和严谨地论证,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诉讼对抗后,我们终于获得了全面胜诉的结果。

那个时刻的我,简直不像赢了一桩官司,而像是赢了一场战争——因年轻缺乏经验所带来的不自信、不淡定的心理阴霾也仿佛一扫而空了。自己一路流泪流汗摸索出来的道路,充满艰辛其实也无比扎实——后来的扬农集团,虽经迭次换帅,三十年来与我始终不离不弃,追根溯源,双方之间建立的这种高度信任和认同,不能不说,其基点也还是那一年的那一案呢。

回首三十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从扬州市十佳律师到全国优秀律师的荣誉称号,从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到担任扬州市律协副会长、省律师协会监事等社会职务,这都离不开律师行业对我的培育和滋养、律师同道对我的鼓励和帮衬,以及顾问单位、客户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始终铭感在心。那些外在的光环和标签,更不会改变我的从业理念,作为业务一线的律师,对自己承办的案件,无论涉案标的金额大小,我都坚持亲历亲为。责任担当,是回报信任的最好也是唯一的方式!

我始终觉得,律师是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需要真正做到沉心静气地深耕专业。除了那些在大型综合律师事务所已立志转行从事专职行政管理工作的律师外,真正的好律师,唯有不脱离业务一线,像常年习武的拳师般拳不离手,才能与时俱进、与日俱新。

随着从业时间日久,对投入门下的弟子,因为自己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所以也特别保有着“传、帮、带”的耐心,以自己的付出,为作育新人、培养梯队做出了贡献。也因为不能忘情于哺育我和接纳我的老东家,面对新旧观念冲突,即便声名日隆、羽翼丰满,也选择了坚守和担当,让扬州第三律师事务所保存了历史传承、班底人马,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这些年,我们以“华光耀法理、朋来璧生辉”之义,更名为江苏华朋律师事务所,并在今年购置并迁入自有的现代化办公场所。软硬设施的投入和完善,为事务所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也给了老人新人打万年桩的信心。

作为“六〇”后,大部分人都有点承上启下的牺牲精神,当年放弃自己喜欢的中文而迎合父母的意愿去学法律,将那写朦胧诗的身手转为写条分缕析的诉状答辩,不是没有过痛苦和挣扎。但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也是“六〇”比较“靠谱”和担当的另一种特质,令我们对律师职业,始终有敬畏、有坚守、有底限。如果说“一字不改”的诉状,是我职业信心的起点,那么知白守黑、知巧守拙便是我回馈这个行业的不改初心的承诺和答卷。

【往期故事】

周 莎:山西煤窑子的惊魂记

金 辉:26年前,那起轰动全国的劫机案

汪文军:沉冤得雪,绝对不是好滋味!

李淑君:一个不会被困难打败的女子

查立新:明知这是一场重伤害,你还会不会来?

薛火根:医师、教师、律师,展拓生命的维度

陈发云:东京机场维权记

马笑匀:以梦为马,行走在跨国越境的万里路上

杨雨桐:为弑父弑母者喊刀下留人

公众号指导单位:江苏省律师协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