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打一仗就能解决吗?

国与国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怎么办?不妨看看古代政治家是怎么做的。

在国与国的博弈中,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战场上,打有打的原因,不打有不打的道理。我们读历史,只有把自己放在古人身处的事情里,假想自己该如何解决当年的事情,然后再看古人的成功或失败案例,才能以史为鉴,做到读史长智慧。

李世民灭了东突厥之后,把草原各部安置在边境的州县,或者设立都督府,让他们继续做大唐的屏障,有军事行动时继续做引路者。此时的草原是薛延陀独大,于是薛延陀就继承东突厥的地位,成为大唐的主要敌人。

643年,薛延陀的首领夷男想给李世民做女婿,派人来求婚。房玄龄说:“还是要准备军事打击,玩虚的没用。”李世民说:“当然要打,但是不急,我们要等待有利时机。”于是,大唐定计要打仗,表面上却依然笑呵呵地说欢迎,还约定在灵州请夷男吃饭。夷男带着人马经过沙漠时伤亡不小,李世民立刻收回请柬,吃饭免了。不久后,夷男的聘礼到了,由于路途艰险损失不小,李世民趁机便说:“明显不诚心,悔婚。”

两年之后,夷男去世,年轻的新可汗排斥老臣,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李世民马上派兵马分道北上,并且亲自到灵州给军队加油打气。在唐军的兵威之下,回纥、拔野古等部落纷纷投降,掉头和唐军一起向北,灭掉了老大哥薛延陀。

那些看上去轻松取得的胜利,往往是背后精心谋划多年的结果。而政治上的提前部署,对军事战斗来说,属于降维打击。

为什么历史总是让人读得上瘾,因为我们在历史里能看见现在。这本《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不仅有故事,更有智慧,历史不远,历史就是现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