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跨界对话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未来的教育与未来的学校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围绕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

朱永新跨界对话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

记者|张惠娟

来源|教育之春


在2022年11月26日-27日举行的“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围绕“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话题,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肖向荣开展了精彩的跨界对话——



核心提要——


创新人才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的产品,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


学校可否像企业那样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让课程从“统一批发式”变成“按需定制式”?


如果只停留在“术”上,艺术教育是没有意义的。艺术教育,是培养感受力、想象力和审美力的教育。


(一)未来的教育与未来的学校


朱永新


我们正在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科技革命汹涌澎湃,人类社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时代、大背景下,未来的教育与未来的学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渝生


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和“人才”出现了多次,而且专门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我认为,新时代的教育要重视两点:能够思考和能够实践。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提高科学素质、通过加快素质教育来得以实现。其中,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有怀疑质疑的精神和创新创造的精神。


周云杰


我结合自己企业经营中的一些观察,谈谈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是学校组织形式的挑战。如何从一个封闭的校园变成一个开放的学习中心。即打破传统校园的“围墙”;二是课程设计的挑战。如何从“统一批发式”变成“按需定制式”。学校可否像企业那样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产品”;三是教育组织方式的挑战。分科教育如何变成综合教育。因为面向升学考试的传统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系统的传承,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肖向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目前的教育有点“刻舟求剑”。我们所处的时代“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教育还在出发点。过去,我们把艺术作为一个技能教育,缺少对于“整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从新文科教育、新工科教育、新医科教育等角度,打通整个本科教育的学科壁垒;二是研究生教育,正在进行整体的学科目录的调整;三是基础教育,整体强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我想,我们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教育观。在横向上,要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纵向上,要形成从学前到大学甚至一直到终身教育的一整套体系。



(二)、如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朱永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联系?
王渝生
首先,我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过去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只要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但现在看来,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因为它是需要科学基础的。比如,需要信息科学、大数据、云计算等,更需要有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神经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作为教育科学的新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师范生在这些方面的素养比较缺乏。
谈及创新人才培养, 我认为,创新人才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的产品,人才培养的过程也不像用模子生产月饼。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模式。之所以称为“创新人才”,就是因为他有特殊的个人独具的特色和优势,而学校的那种标准化教育会“害死人”。我们的教师要作更大的努力,一定要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发现顶尖的创新人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更要放开一点,老师可能还需要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朱永新
教育是第一基础,它是科技的基础,人才的基础,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基础。接下来我想问周总,海尔的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对我国大中小学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挑战?创办海尔学校的初衷又是什么?
周云杰
在人才战略方面,海尔一直倡导“赛马不相马”。是不是人才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在实战中赛出来的。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多大的能力就给他提供多大的舞台。
当今时代,中小学要重视人的思维模式和自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愿意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课题。
海尔创办学校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坚守初心,回报教育。海尔援建了345所希望小学,累计投入了3多个亿建设了一所民办非营利高中——海尔学校,希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高中教育选择。第二,企业的“人单合一”模式,希望在教育领域得到复制,让“人单合一”理念成为激发海尔学校全体师生的一个原动力。第三,探索“三区合一”教育新模式,把社会生活和产业实践融入学校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研究,更能学会应用转化。
朱永新
中国企业创办学校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创办基础教育。现在的学校正处在大变革的门槛上。我们对于海尔学校充满着期待。期待用企业家的精神来改革传统学校,为未来学校创设一条新路。
下面我想问肖院长,如何看待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我国如何补齐艺术教育这一短板?
肖向荣
我认为,我们中文世界理解艺术时容易被“艺”后面那个“术”所干扰,老觉得艺术只是一个技术,当然艺术离开了技术是不成立的,但其实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同样重要。
我认为,艺术教育首先是感受力的教育。我们要放在整体教育观上去理解艺术教育。和科学素养一样,艺术素养的培养同样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今天的艺术教育,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这种功利的想法,而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感受的、有感知的人,对外界敏感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艺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新的方向。艺术对于工程、科学、技术,对于未来人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奠基的作用。所以,今天的艺术老师,不能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贩卖者”,而是要引导孩子们打开一个想象力的王国,打开另外一个世界。比如,数学的秩序感在音乐里同样存在,几何里面的空间美学在舞蹈和美术里也同样存在。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到这一层面,只是停留在术语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人才培养的关键症结是创新力不够,而创新力的重点,是想象力的养成。
除了感知力和想象力,艺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审美力。美的反义词不是丑,而是麻木。我觉得美育之所以重要,在于社会主义强国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和素养支撑,审美素养是整个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向。如果只停留在“术”上,艺术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这样定位艺术教育,单单当作一个艺术课,就把艺术教育看小了,也把艺术老师给看矮了。总之,我们要把艺术与工程、科学、技术教育一样,作为教育的基础。

(三)
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
朱永新
人类教育不仅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人类教育如何变革,如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大家对“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有怎样的理解?
王渝生
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有一句话,人的代名词就是人类的共同体,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要跟世界联系起来,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后工业化给人类的生存包括教育带来的问题。我们搞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汲取它的教训。
美很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杨振宁说物理学的美,科学是求真,人文是向善,而艺术就是尚美。所以,每个人都要学好真善美。
现在的教育必须全面考虑人类真善美的各个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走向世界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周云杰
现代经济的发展都是技术进步和技术迭代带来的,最核心的还是靠人才。而人才是靠教育实现的,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推动教育公平,这是教育变革重要的方面。
如何推动教育公平?第一,机会的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公平的教育必须是均衡的,全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企业的参与,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第二,内容的公平。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适合的教育,不能说不能取得很高的分数和考上很好的大学的人就是失败的,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国家的人才和国家的栋梁。
肖向荣
最近,大家都在学习中国式现代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在各个学科的表达。我认为,第一,要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站在中国文化立场上,探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讲,人类的文明是共建的,西方整个艺术史当中有大量的来自东方的灵感。第二,坚持交流互鉴。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世界也不可能离开中国。我们教育下一代,一方面要坚守中国立场,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命题,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第三,坚持改革创新。其实人的创新是一种精神,是整体教育观下培养出来的人的一个化合反应,创新是藏在各个学科之内和教育全过程之中的。所以,我想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守正、互鉴、创新,它纲维有序、纵横交错,最后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向的真善美的未来,这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朱永新
的确,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其中,谈到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我们如何创建绿色校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双碳”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教育人面前的重大教育课题,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从爱家乡、爱社区到爱国家,爱民族,同样也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当然,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将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教育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神圣的使命,也是各位教育局长要思考的大问题。
(内容根据“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对话整理,有删节。)
记者:张惠娟;制作:刘懿莹;审核:贺春兰。
相关主题链接——
“跨界”阅读:打开教师新世界的大门
朱永新、曹德旺:著名教育学者与“汽车玻璃大王”跨界对话,引人深思!
直面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十大矛盾,顾明远先生提出了他的最新思考……
教育部基教司长吕玉刚: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中,有哪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要求、新思想、新战略?
朱永新:全民阅读和基础教育的十年之变
朱永新: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
朱永新: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法则来教育儿童.......

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或加【守望新教育】编辑陈东强:qdc0828 微信。非常勿扰!加微信时需说明个人尊姓大名、单位和身份。)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