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波创业浪潮:由农民文盲掀起(吴晓波深圳精彩演讲一)

2015-03-24 混沌研习社

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怎样的创业浪潮?3月23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走上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讲台,带来关于中国创业浪潮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分为5个部分,均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公众号上发布,欢迎关注。


文/吴晓波



大家上午好!很感谢研习社给我一个机会,来到深圳与大家交流。今天上午的主题叫:中国改革与第五次创业浪潮。


我们知道1978年到2008年三十年,中国年均GDP增长9.4%,这两年8.6%,但是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国家,未来十年我相信中国还是发展最好的国家。


中国的财富在大波浪的周期,不断被人口红利所带动,36年来我们的财富出现在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企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下,所以36年来,中国的财富确实带有很强的投机特征,这就是所谓的风口,你必须要跟得上这一波风口中。


今天上午我们讨论30年来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时间点上获得成功, 先来讨论五次创业浪潮。


中国是一个商业细胞特别发达的民族,而且这个民族特别喜乐,也特别注重消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只要不打仗,十年以后一个小村庄就变成一个市场,五十年之后这个城市就会变成大城市。


中国是历史上的古典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因为在农耕时期最重要两个商品,一个是土地,一个是粮食,在我们2000多年的历史上是可以自由贸易的。


1945年,解放军打下上海,包围了上海证券大楼,它当时是全世界第一的白银交易市场和第三的黄金交易市场。


1955年,七届四届全会上说,要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把全中国100多万人的私营企业全部给收购掉。毛泽东一个星期以后到上海,见了荣毅仁,荣家拥有中国民营50%的淀粉,一个月以后,荣毅仁在上海人民广场把自己的企业捐给了国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荣毅仁被批斗,在全国工商联里扫厕所,扫了十年,直到1978年邓小平复出。所以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容忍私人资本重新回到中国的舞台上。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了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未来围绕农村经济改革。农村改革主要的办法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改革带来两个非常好的结果:


第一、1978年到今天,中国没有发现过粮荒,老百姓有饭吃。


第二、当农民的劳动力被解放之后,人口很快从土地溢出来。因为土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去种,于是很多人开始去做生意,一下子就出现了一批由农村出来的草根人士进入创业的浪潮。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次创业浪潮是随着农村体制改革以后迅速出现的。


1988年,改革开放十年以后,乡镇企业开始出现,他们为什么在乡镇做企业,不到城市里?因为当时有粮票,一个农民跑到上海来,到饭店你没有上海粮票。你没有地方去住,你住宿需要单位开证明。


所以第一波创业浪潮的人是中国最边缘甚至没有文化的人。


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登上商业周刊的是鲁冠球,万向集团的老板,鲁冠球小学四年级遇到大跃进,到杭州萧山县城里打铁,打了一年以后,三年自然灾害把他打到农村,他说今生今世不进城,我就在这个地方打铁。后来他做拖拉机维修的零配件,做汽车底盘,做滚轴,越做越大,越做越多。他从一开始就是私人创业的模型。


吴仁宝是原来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华西村现在是华西集团,他控制了华西所有资源,控制了自己的人力,控制了自己的产业,所以他是一个正向合一的企业,一开始是一个集体企业,慢慢把这个资产传给了他的孩子。随着经济不断扩大,他把周边的村全部给吃掉了。


三十多年来,华西村只有两个人离开去创业,一个还回来了,因为它是一个集体福利企业,这个村子里的所有的人,都是农民工人。各种福利,房子、车子都是公司发的,他们很孝顺父母,因为每个人的收入是人均摊,当孩子不孝顺父母的,父母就会告到村委会,从此分给爸爸妈妈的钱就不归你了,就归村集体了,所以孩子看到钱的份上都非常孝顺爸爸妈妈。


所以,早期就是出现了这一波农民、文盲,构成了第一波创业浪潮,当时经济处于短期经济的年代,只要你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就能赚到钱,当年量的提高是最最关键的。于是到了1988年的时候,第一批乡镇企业大规模崛起。


第二次的创业浪潮发生在1984年,中共召开了非常重要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从此以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心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叫城市体制改革,把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承包制的经验放到城市的企业改革.


1987年你到上海到北京,所有的马路边全是围墙,围墙里面是政府,是国有企业,是院校是军队,围墙里面的人,没有人愿意到外面来,这里面越来越糜烂,收入越来越低,有人有墙在那,把墙撬掉,正条马路,就有很多商店起来,城市里面开始创业人。


首先创业的人就不是围墙里面很舒服的人,但是这批人构成了中国现代企业的中心,这一年中国有很多人成功,所以我在写激荡三十年的时候写到1984年,我叫做中国企业元年,那一年叫做中国企业元年,但是我发觉1980年到1990年代,非常著名的海尔、联想等等一系列的企业全部在1984年。


这本书每年还能卖到三十万册,很多年轻朋友说吴老师我看你的激荡三十年热血沸腾,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这一代最牛了,我孙子也会这么想,都被你们吃光了,我听到这段话,如果你回去的话,其实你当年的创业氛围和今天是完全不能相比,在1988年,在北京不能注册私营企业,政策环境非常差,融资环境非常差。


现在你有一个想法,你在电梯里碰到一个投资人,季琦,两分钟之后,他就可能投资你,然后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组合你的创业团队,这些事情在整个1980年代是完全难以想象的。


跟前几代的创业人,各代有各代痛苦的人,1980年都是不得以的人。左边这个是中国企业非常有名的一张照片,中国最大的白电企业海尔的张瑞敏,是非常有名的照片,他们和1978这一代创业人最大的差别,张瑞敏砸冰箱,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之前中国是短缺经济,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OK,80年代到商场里面,有一个叫正品柜台,一个是次品柜台。


到了1986年张瑞敏砸冰箱开始,从这第一天起中国企业家质量意识开始起来,我们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质量也要合格,消费者是上帝,这样的意识开始慢慢出来,张瑞敏开始在企业内部建立工厂和规章制度,海尔第一条规章制度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当时像张瑞敏这一批人,学的工厂质量和公司治理的经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日本,当时是日本商品通知中国商场,有路就有丰田车,松下电器,八十年代第二次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来,当时因为劳工能力比较低。


然后我们几乎所有的通过进口替代,把生产线把技术拿进来,用市场来换空间,我们把市场全部开放给你,换你的技术,把我的生产能力发动起来,这就发生了一种生产线上的革命。


现在全世界最大电脑企业联想的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当时把他裁员。中科院要引进IBM的电脑,电脑未来需要维修,维护,我这样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就给了你,通过你去把IBM引进来,维修的费用给他,他做的第一笔生意是IBM的PC事业部,后来他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


这个电脑操作系统是英文操作系统,整个中科院里有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倪光南发明了联想的汉卡,到了1998年汉卡技术被替代掉,整个汉卡市场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一定是市场驱动性,制造性驱动性每个且企业成长都会讨论这样的问题,所以联想到今天为止,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并购。


另外一个人叫王石,邓小平当年到深圳,肯定特区的经验,他说这个时候,他是一个退伍军人,当年帮正大集团倒玉米,玉米当时在中国是一个战略物资,外国人拿不到,中国大量的玉米在东北,运到南方来需要车皮,车皮需要稀缺性的产品,王石说你帮我拿玉米,我帮你拿车皮,为什么能拿到车皮,因为他爸是运输局的局长。


他是深交所的002,是最早意识到资本对这个企业的治理的好处,中国在1990资本市场回复以后,第一批上市都是非常边缘的小企业。这一批人开始在生产线发生管理,他们比农民有知识,他们做城市居民消费类企业,中国1978到1998年,在中国地区赚到钱全部是内贸市场,几乎八成以上的人做的是三大行业,吃、穿、用行业,吃的就是饮料食品保健品,穿的印染、纺织,用的冰箱洗衣机家电,这说明民生在不断复苏的企业,工作以后,赚了钱以后想吃个饭,然后买穿的,买冰箱,整个消费过程就是这么个过程。


当吃穿用是这个国家主要的发展阶段的,是轻工业发展的时期,同时这二十年,我们由短缺经济逐渐进入到过剩经济的时期,这个国家进入到过剩经济,所谓的过剩经济在企业经营中表现出第一个表现是什么?


是开始有人打广告了,开始有人做VI系统了,我要告诉大家我有东西了,我要跟别的东西要区别开来,所以八十年代发生了这样的革命。


4月10-12日,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将携四位中国最前沿实战先锋,主讲《组织创新》课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