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师·人物】火爆全网的“植物人”,生命科学学院顾垒老师带你走进植物的世界!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3-01-16


在课堂上,他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下学问思辨;在网络上,他坚持科普专业知识,让更多人正确了解植物学相关问题。他就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顾垒,同时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松鼠会会员,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o3162w2oygm  


让兴趣成为职业



「我从小就喜欢生物,上了大学后在学校图书馆里面看到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这是一套有关植物分类学方面的工具书,当时感觉是‘好,这辈子就它了。’」

对植物学的热爱成为了顾垒学习的动力,在学生时代获取的有关动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更好的拓展了他的视野,为如今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垒如今的研究方向是植物的分类和系统进化,这是植物学里最古老的分支,同时也尝试回答植物学里面最终极的问题——即植物多样性是如何演化出来的。

这个学科看似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分类学是植物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不仅包括为植物分门别类,还需要通过系统整合来重新构建整个生物演化史。「这个学科既是整个植物学的基石,也是整个植物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创新教学方式



顾垒认为大学生在学校里要了解自己所学学科的宽度,培养有关于这个学科的思维方式。「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 我不希望只是让学生靠拷贝书上的知识点来通过考试,而是希望学生理解学科内涵和思维方式以及脉络。

在教学过程中,他希望帮助学生找出在整个学科中贯穿始终的逻辑关系,建立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未来可以轻松地去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正是这样的观点,让顾垒在教学上有一些新尝试,「我认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是可以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些角度去切入讲解的话,可能同学们会对于相关的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在疫情期间,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让顾垒重新思考原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不断进行改革和更新。「我疫情期间的网课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把整个课的知识体系都给捋了一遍,将知识结构进行更新,用了一定的时间重新备课。」在网课讲课的过程中,顾垒将自己的网课录成视频,一方面为了同学们更好的进行复习,提供了查漏补缺的机会。另一方面他将录制好的讲课视频发送给同辈老师,来寻求意见。通过几节课的尝试,顾垒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更新后的知识体系受到了同学们和其他高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量化评教中,顾垒的课程得到了同学们接近满分的评价,谈及此顾垒风趣的说「差的那点大概是因为我有几天早上起来没梳头。」

在线上课程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之后,顾垒更希望这些知识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于是他请示了院系领导后,将视频在视频平台公开上传,获得了植物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我很希望有一些真正对植物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机会来大学里面受系统教育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获取这种系统化的植物学知识。」


致力于科学传播



业余时间,顾垒在网络上化名“顾有容”,撰写科普文章、录制科普视频,为大家介绍有关于植物学的方方面面,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谈及网名含义,顾垒称“有容”二字出自母校四川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网络红人顾有容在网络上为大家答疑解惑,为大家介绍各种植物背后精彩的故事。「我觉得科学传播和教学这两件事情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顾垒常和同学们说「有些知识可能不会在运用到生活中,但是依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了解。」

分享精神是顾垒选择做科学传播的初衷。「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就是你看这个事情这么好玩啊,我要讲给你听,你要分享我非常快乐。」将有趣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也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在做内容分享的同时,顾垒也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从科普文章到科普短视频,他一直在顺应时代潮流,不停寻找更有效的表达方式。



因为长期从事野外研究工作,顾垒在外出探索时就会找机会录制科普视频,将野外发生的有趣故事呈现给观众。同时他也会把这些视频作为教学辅助材料,为在校学生们展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的地区。实地探访、亲身讲解的形式让大家眼前一亮,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也让顾垒在2017年获得了全国高校生命科学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



顾垒的科普视频很快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微博拥有86万粉丝,抖音拥有近15万的粉丝,众多的粉丝也为他带来了一些小困扰,「我有时候会被人认出来,在旁边围观我们拍摄,这时我就觉得很尴尬,开始紧张,然后说话就不利索了。」

小插曲不失为拍摄过程中的趣事,但顾垒说最有意思的还是视频中的主角——各种植物们,「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个东西分享给更多的喜欢植物的人。」


在路上寻找最美的风景



在顾垒早年进行外出实地研究时,交通不便的藏区经常因为滑坡泥石流塌方等意外导致断路,这时就需要绕上千里路前往目的地。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顾垒跟随团队前往阿坝州采集标本,到达后遇上余震导致进出必经的隧道塌方,团队被困近一月。

顾垒称天气条件对野外工作的影响极大,许多观察结果的得出都会受到限制。「但是总的来说有点苦中作乐的感觉,因为去的地方风景都非常非常好。」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美丽的植物,也成为了顾垒旅途中的一道风景,每一次的出行都能为他带来新的收获。「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人生体验,我觉得我很幸运,我正好喜欢这些东西,又能够整天都做这些事就特别好。」



坚持濒危物种保护



对于濒危物种,最直接的保护方式就是拒绝消费野生植物及其制品。「这就是普通人能够为濒危物种保护做的最有用的一件事情了。」

制止消费行为是我们最容易也最应该去做到的事,除此之外顾垒也号召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投入到一些濒危物种保护的公益活动中间去,能够亲身投入到一线保护行动当中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保持初心、继续前进



谈及对于学生们的教育,顾垒称希望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去拓展自己的视野。「除了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知识外,你还有很多可以去尝试的东西,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中真正想要去做的一件事。」

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各种知识的机会,而这些知识为我们的人生道路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机会。



对于学习生物学的学生,顾垒认为踏实和努力是比较重要的,「这个行业已经变得非常庞大,用来支撑整个延伸产业的就是生物学科研本身。包括我在内,我们这个专业的每一个人都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个学科就会向前发展。

除此之外,顾垒认为喜欢和兴趣也是从事这个行业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像植物学宏观领域,如果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喜欢自然的人,是一个愿意去接触自然,能够在自然中寻找到乐趣的人。 



课堂上精益求精是他作为高校教师的使命,坚持科学传播和濒危物种保护则是他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担当。

风趣幽默的顾垒老师在采访过程中十分随和,经常戏称自己是“植物人”——学习植物、热爱植物的人。采访结束后我们也不禁想走进他的课堂,听一听这位“植物人”的“植物课”。


往期回顾:

【首师·印象】没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送你一杯首都师大牌!

【首师·话题】日暖浮光,我在首师过秋天!

视频:陈润琰、杨鸿宇、窦 玥、刘禹彤

编辑:尹竟一

为顾垒老师点个赞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