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不妨给孩子“有限的自主权”

不完美父母之郁姐 亿童学园 2021-05-26

                                                



案例: 

开开的恶作剧


开开两岁了,一改往日乖乖小宝的模样,凡事都要自己做主。吃饭要自己来,穿衣要自己来,洗碗洗衣服都要自己来……


而且他对家里的一切事物充满探索的热情,家人稍不注意,家里就会变成“灾难现场”。



有一次,开开趁大人不注意,把一盒鸡蛋从冰箱里拿出,全敲到地上,糊得满地都是。


恼怒的爸爸认为开开太调皮,故意捣乱,于是打了开开的屁股,妈妈对爸爸这么大的反应很生气,觉得开开不是有意的,只不过是在探索世界。为此,两人大吵了一架。


◆◆

自主性的起点:

允许孩子自主如厕

◆◆


孩子长大后的自主性其实是从小培养的,最早可以回溯到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阶段,即一岁至三岁幼儿期阶段。


上面故事里的开开一切都要自己做主,甚至可能为此制造“灾难”现场,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


在这个发展阶段,自主对羞怯是个体发展的两大主题。如果孩子发展顺利,则比较容易发展出自主的性格特性。反之,则可能变得自卑。


这个阶段也几乎与弗洛依德划分的肛欲期完全重叠。


处于肛欲期的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不少孩子已经可以开始如厕训练(toilet training),这对他们日后形成自控感而言,非常重要。



相较于0-1岁的婴儿,这个阶段孩子的膀胱肌群开始逐步成熟,他/她能够开始体察到需要排便时体内排泄系统的充盈感,随着脏器的成熟,他们不再会像婴儿阶段那样,一有尿意或者便意,便不可自控地排泄出来,而是可以稍作等待选择合适的时机再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对自身大小便的控制,会逐步形成对身体的掌控感。


如果在这个阶段,过度地人为把屎把尿,就会破坏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和控制,排便过程也会因此由自主行为变成了他控行为。


这也是国外孩子纸尿裤一直可以戴到三四岁的原因,他们一般要等到孩子完全可以自控,可以有意识地自己去上厕所了,才给他摘掉。这其实是一个培养自控感的过程。


◆◆

说“不”

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


一岁之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除了如厕训练之外,他们会无时无刻不在争取做主的权利。我们常说两岁是一个说话以“不”字打头的年龄阶段。你问他/她吃不吃饭,他/她说不吃;你问他/她要不要玩,他/她说不玩……


其实他/她的真实意图并非如此,但他们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并不是要和家人作对,而是想要借此体验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和差异。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种行为其实与孩子在这个阶段方方面面的发展有关系。


有些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在一岁时,已经可以说一些完整的词了;到了一岁半,大部分的孩子已经能说三两个字组成的简单句了;两岁时,已经有不少孩子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除了语言,从行为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支配能力已经有了大幅跃进。


一岁左右,他/她可以走路了,有的孩子到了两三岁,已经可以跑得很快了,还有的孩子可以跳跃了,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感快速增强,从而获得较强的能力感。


通过语言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孩子在获得支配感的同时,自我的概念也就越来越清晰。



他们会越来越清楚地理解到“我和爸爸妈妈原来是不同的个体,我可以支配自己的身体”。


因此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什么都想尝试自己做,对爸爸妈妈的要求总爱说“不”。


究其缘由,他们不是想和父母作对,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控感。


◆◆

有限的自主权:

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法宝

◆◆


孩子对自主的坚持,有时对父母来说,简直是一个“灾难”。


比如,很多爱干净的长辈,看到孩子吃饭吃得满地狼藉,会很受折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会抢过孩子的饭碗,强行给孩子喂饭,这样看似保持了环境的整洁,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获得自控感的机会。


家里的老人有时候会半玩笑地抱怨两岁以后的孩子就会“害人”了。


可什么是“害人”?


这显然是从成人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孩子力图亲历亲为的行为给成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成人往往习惯了已有的家庭秩序,希望家里一切都井然有序,什么东西都在该在的地方。但是随着身体能力感的增强,孩子会不断对外界进行探索。


他们的探索行为往往会破坏大人们苦心经营出的秩序感,带给成人世界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给孩子“有限的自主权”,让他们在预先设定的界限里,不受约束的探索世界。



比如,我家鱼宝两岁的时候,很喜欢玩米,他觉得米很好玩,一粒粒的,像沙子一样。鱼宝就经常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把米从米袋里抓出来,一点点地,撒得到处都是。


这样的场景可能家里有两三岁孩子的父母会很熟悉。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才能在不太干扰成人世界秩序感的同时,又不破坏孩子的探索欲望和自主意识呢?



如果你完全不能接受孩子这样的行为,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东西收好,让他/她找不到。


但我认为“有限的自主权”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因为它能把规则和自由同时交给孩子。


所以针对鱼宝喜欢玩米的“癖好”,我索性找来一个大脚盆,让他坐在盆子中间,然后再给他一个小桶,桶里装满了米。


我就告诉他,你想玩米可以,但是就在这个盆子里玩。他也很配合,没有把米撒得满屋都是。


等他玩完,我再把他玩过的米从盆里收集起来,洗干净便行了。


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够满足他内心最渴望的那一部分需求,那么其所附带的规则,他们往往也会乐意接受。

 


所以说,在观察到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时,我们不要轻易规定“这也不准”、“那也不行”,我们要创造“可以”的机会,而不是轻易否定孩子的需求。不过,你在说“可以”的时候,要为他设立一个边界,也就是规则。


比如鱼宝玩米时,我给他坐的大脚盆,就是边界。我和他说,可以在盆子里面玩,但不要把米撒出来。这就是规则。


在边界和规则都清晰后,鱼宝就很配合地玩耍了。


这既满足了他自主玩耍的需要,也满足了我对环境秩序感的需求。所以父母要善于动脑筋,为孩子创造“可以”的条件。



孩子一旦在生活中获得了自控感,他们也就能更顺利地发展出一种特质,叫做“意志”。


埃里克森给“意志”下的定义:能够自我决策和自我约束,形成不屈不挠的决心。


这是很多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品质——遇到困难能够勇敢面对和克服,不需要他人反复督促,自己就很有进取心和抗挫力。如果孩子的自主性在1-3岁阶段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日后便能比较顺利地形成这种特质。





关于作者:郁姐,亿童父母学院合作专家,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专攻家庭辅导、青少年社会工作以及亲子教育。文章授权自公众号:不完美父母(ID:Imperfect-parents),内容稍有更改。




爱孩子,

就给TA选择最优质的成长资源,

点击下方亿童学园小程序,

为小朋友领取7天免费课程哦!


亿童情商智商课程不仅有精彩的线上课程,

还有图书课程哦!

每日2个有趣的图书活动,

做一做、玩一玩,

孩子的能力提升快!



科学规划每日学习

创造丰富的学习体验

开拓幼儿国际视野 

系统提升十大能力


热文推荐


高考在即,您家娃将来可能会被“破格录取”!


端午节这样过,孩子见识涨不少!



害羞的孩子越往外推越糟糕,三招化解害羞问题




关注亿童父母学院公众号,点击自定义菜单→“亿童学园”→“自助搜文”,输入任意关键词就能进行历史文章检索哦~



千元大奖征文活动,来喽!点击“阅读原文"为宝贝赢取喜欢的大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