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年毕业 半年工作 我的2021年度总结

kaopubear 熊言熊语 2022-09-01
掐指一算,又到了每年向各位朋友进行年终汇报的时间,不过「年终」硬生生地让我从1月1号元旦拖到农历春节前夕(发出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已是初二了)。
我怕大年三十的祝福太多,怕大年初一的鞭炮太响,干脆发一个「2021年终总结」,愿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体会到一丝领导批复年终报告的感觉,顺祝来年继续🐮🍺。
按照往年惯例:
  • 如果关心数据可以重点读前面部分;

  • 想看思考心得可以重点读中间部分;

  • 留意安利环节可以重点读后面部分;

  • 想给我发红包,动动小手直接滑到结尾


2021年有16个月

个人总结的例行环节是统计过去一年和这个世界的交集。
2021年,我们的主页(kaopubear.top)迎来了2.1万个用户的3万次会访问,按照平均会话时长1分17秒计算,我们彼此通过文字和网络沟通了642个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量来计算,大致是完整的4个人月
这意味着什么呢?
用和这个世界的连接时间来计算,我的2021年有16个月。

播客和博客
「熊言熊语」播客2021年处于停播状态,不过后台数据还是让我小小震惊。在我们自己的服务器上,过去12个月「熊言熊语」播客共有1万6千多次的下载,再粗略加上其它几个第三方的平台还是有接近3万次的收听。计划播客在2022年重启来着,希望计划这次能赶得上变化。

2021年前前后后一共写了20篇博客,写字手速确实大不如前(年),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三篇是 你也可以在学术报告中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陌生领域开始读文献,我劝你别读正文 和 6年硕博生活的6条心得-生活成长篇,希望2022年能完成30篇的写作目标。



2021年的3个关键词
2021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以至于一件事还来不及消化和分享,另一件事就跟着来了。
如果用三个词总结2021,我想到的是:转换、融入和成长。


转换
转换,包括身份也包括心态。
2021年5月8日,和女票在一起9年之后终于领证。当天在民政局险些因为户籍证明的问题领证未遂,临下班前冲过去重新开证明,赶着下班时间才把手续办完。这一天,我们从情侣变成了家人,我在这段亲密关系中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2021年7月1日,刚刚提交完毕业论文的我急匆匆入职,开始了工作后的第一个Q3和Q4季度。可以说过去半年我每一天经历的事情都是新的,同学变成了同事,老师变成了领导。这一天,我从象牙塔里的学生变成了社会人。
2021年9月23日,6月完成博士论文就跑去搬砖的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当天线上参加的除了答辩老师以外还有我的家人。这一天,我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全部硕博生活。
2021年10月2日,从看房、办各种手续再到搬家,前前后后折腾了5个月终于告一段落。过户那一天开始,自己从交房租变成了还房贷,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为房地产行业贡献绵薄之力。
身份转换总归没什么大问题,事情到了某个时间点自会发生,由不得你拒绝。但心态的转换则需要一个更加复杂且持久的过程。
用什么心态面对自己的伴侣,用什么心态面对自己的同事,用什么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用什么心态面对甲方,用什么心态面对自己,都是需要持续修炼的话题。
咱们今后慢慢聊吧。


融入
所谓融入,一方面是融入新的关系中,另一方面是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有不少人和我聊过应该如何认识一个人或者融入一个团队。
我有这样一条准则可以和你分享:如果我(你)有哪里帮助到你(我),我希望你(我)也可以告诉我(你)一些我(你)不知道的事情。
工作场景下,我们和很多人的第一次交流往往从一次提问开始。
以前的结果不理解,祖传的代码看不懂,这个时候都需要你稍微鼓起勇气问问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之后事情只做完一半,我通常会再相对详细地介绍一下自己目前做什么,为什么需要对方帮助,以及后续可能会还会需要什么帮助,最后尽自己所能向对方分享一点或许感兴趣的信息。
别人没有义务花费自己的工作时间向你提供服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你理应为对方付出的时间提供些许价值。
多提问还有一个隐藏好处。人们往往会对自己帮助过的人带有一丢丢好感,因为人生来厌恶损失,而对方在你的身上已经付出了成本。所以珍惜每一次提问的机会并给予最真诚的反馈,如此几个来回,再见面难免会亲切些。
以及,提问开头最好不要说「刚才你讲的XXX我没有听懂」,改成「我对你刚才讲的XXX非常感兴趣」;提建议开头最好不要说「你为什么没有考虑到XXX」,改成「想必你也想到了XXX」。
至于建立信任感我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真诚。
感恩每一个帮助自己的人,毫无保留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可以,我希望把自己的任何经验分享给身边每一个需要的人,把自己的任何技能教会给身边每一个需要的人。


成长
2021年的成长可以说都是在前文记录的几件事情发生时被动促成的。
比如,决定买房之后我才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毕业答辩完成之后我才跟实际上用了6年多时间完成硕博连读的自己和解,工作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思维和习惯并不能轻松的胜任工作。
我是一个情绪相对敏感的人,好在硕博这几年下来已经基本学会了及时内化。即便如此,在过去半年的职场入门过程中还是发生了两次特别大的情绪波动。一次是入职2个月左右,做第一个项目时有过短暂的深度自我怀疑,另一次是入职6个月后做工作复盘那几天,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工作半年,业务能力略有长进,更重要的是认知有一丢丢升级,比如以下几条感悟。
  • 正确地做事非常重要,前提是能够做正确的事。

  • 效率的提升在于复用,不要重复造轮子也不要怕造轮子

  • 学会接受「只有……才……」不要认为「只要……就」

  • 所有的倾听都是为了提问,利用一切机会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及时给对方反馈

  • 给看似无聊的事情找出可以学习的内容好过抵触做无聊的事情

  • 理性看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通过自身的行动去缩短差距。

  • 不要太过于投入丰富的情绪,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 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对自己负责,对结果负责。


2021年的8个安利
如果把阅读或者摄取信息看作一项成本是时间的投资,这件事我们需要在意的是投资回报率,读什么东西划算,取决于我们花费的时间交换了作者多少时间。
我们读一篇博客大约需要3分钟,作者写一篇大约需要2-3天;读一篇深度报道往往需要20分钟,作者完成一篇大概需要1-2个月;读一本书通常需要5个小时,但写一本书往往需要耗费作者2-3年的时间和精力,很多经典甚至需要作者十几二十年的人生体验。
用5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获得作者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脑力和劳动投入,读书是一件投资回报率极高的活动。因此,今年的安利还是以书为主。 

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

2021年看过几本泛项目管理相关的书,我愿称《凤凰项目》为最佳。它带给我的冲击力有点类似于当初读《人月神话》。
《凤凰项目》描写了一个传统汽车配件制造商IT经理和公司各方神通从斗智斗勇到通力合作,最后拯救公司的故事。很多知识从小说中看似上帝视角的「董事」口中说出,让人印象深刻又容易接受。
另外这本书也讲清楚了传统工厂管理和现代化企业IT管理的共通之处。所以也给了我一些转行后的信心,更看到了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
可以说这是一本披着小说外衣的DevOps经典教科书,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小说描写的场景太过真实,自己经常读着读着忍不住笑出声。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这是一本教程序员如何学习和思考的书。彼时我刚进入公司,所有东西都要重新学又不清楚该学到什么程度。这本书很清楚地讲了所谓新手和专家的区别,以及一个人从新手出发进行实践需要哪些条件。
此外,这本书也提到作者认为如何看待学习和创造时间学习。学习就像投资,也应该采取「定投」策略。你需要定期投资最低限度的学习时间量,养成一种习惯,想尽办法躲在什么地方去完成学习。虽然并非每期学习都会有很大成效,但是只要定期安排学习,长期来看就会有收获。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

这本书是我2021年读的一本相对轻松的书,作者 Spencer Johnson 曾写过「谁动了我的奶酪」和「一分钟经理人」。这本「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也是他的作品,中文版2007年出版印刷14年之后我用几块钱买了二手书回来,又一次体会到了一点读纸质书的快乐。
这本书还是他的一贯风格,把简单的道理放进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书中他构造了一个最近状态不太好,不知道如何做决定的「年轻人」形象,然后全书通过为期两天的徒步活动,安排同行7个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和他对话,针对他的困惑给出答案。最后把所有答案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如何通往更好决定的思维导图。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实在太经典,经典到只要是最近15年出版的逻辑或者结构思考相关的书,每一本(几乎)都有它的影子;经典到所有写着「麦肯锡」名字的书归根结底核心内容也(几乎)都在讲金字塔原理。
也许正是因为经典,反而绝大多数需要提高自己逻辑和结构思考力的人都没有读过。不过,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感觉有改善空间,有能力的话推荐阅读原版噻。

百万富翁快车道

这是一本容易被标题误导的好书。
看似狂野吸睛的标题背后其实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和一套容易把读者「洗脑」的完整逻辑。它不是一本「致富经」,因为致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想象力、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做法,还需要有一些耐力和坚持。
作者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财富获取方法总结为三种路径:人行道、慢车道和快车道。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人,此刻都是行走在慢车道或者是人行道上,但我们需要培养自己走上快车道的思维和方法。
当有机会转换路径的时候要能抓住机会。路是有的,只是没有人保证结果。

一往无前+生生不息

范海涛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国内传记作家,先后写过李开复和周鸿祎,最近两年她先后又写了两本雷军相关的书。《一往无前》详细记录了雷军和小米这10年的起起伏伏(推荐配合小米十周年公开演讲服用),《生生不息》则描述了雷军重回金山后带领公司转型的过程。
通过这两本中的细节碎片,正面描写之外也可以看到雷军和团队成员背后有过的挣扎与不易。一个人可以先后重塑和建立两家如此优秀的公司,雷军的个人经历还值得一本更精彩的传记。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读传记文学的人或者也用过小米的产品,这两本书不妨读读看。

智能马桶圈和湿厕纸
哈哈哈哈,读到此处画风突变,书的推荐先告一段落。
2021年除了书以外,我还想特别安利一下的实体就是智能马桶圈和湿厕纸。
如果你目前的居住条件允许,非常建议你考虑给自家的马桶装一个智能马桶圈。一方面在上海这样的冬天,加热功能让你坐下的时候会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另一方面,冲洗屁屁功能用上一段时间真的停不下来,关注个人卫生,用心呵护屁屁。
居住条件不允许或者出门在外的时候,则安利使用湿厕纸,温和不刺激。我试过不少牌子,目前交替使用的是舒洁和米特医生。

软件和订阅服务
2021年我的个人主力工具又经历了一些迭代和优化,这里也一并向你汇报,供参考。
  • 日常工作和学习笔记记录:Obsidian + Workflowy (彻底迁移了印象笔记和RoamResearch,偶尔用用Notion)

  • 部分阅读摘抄和想法记录:Drafts + Flomo

  • 思维导图工具:Xmind(使用Xmind已是第5个年头,工作以后发现似乎是人手必必备的工具)

  • 读书:微信读书(50%)+ 得到电子书(20%)+ 京东读书(10%)+实体书(20%)

  • 付费订阅:财新App + 三联中读App + 读库

  • 音乐软件:Apple music(学生订阅)


2022年的期望
2022年我对自己的期望是投入。投入地做任何不得不做和想做的事情。
前不久,有同事在年终工作复盘时问到我的「自驱力」来自哪里。那个场景下我自然是乱语一通没有给出让自己满意的回答。
现在想来,可能自驱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投入」吧。投入地工作,投入的生活,甚至也投入地表演年会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投入进去就会感受到被一种力量推着向前。
如果你暂时不能给一件事找到说服自己做下去的理由,也许不妨先尝试投入做一段时间。投入之后,意义可能自然就会出现。

OK,以上就是我的2021年个人总结。汇报完毕,与你共勉~
最后送上熊言熊语(几乎)不限量的红包封面,新年快乐!

点赞、在看加发,邀请你的朋友来一同批复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