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纸上银幕:2016年电影书盘点

2017-01-03 Dzolan 深焦DeepFocus


电影图书年终盘点


文 | Dzolan(西安)

编 | 谢喆(南县)





2016年对于华语电影究竟是不是值得喝彩的一年,似乎依旧是个问号。虽说在柏林,威尼斯,塞巴斯蒂安,釜山,这些以地标命名的各大电影节上,华语电影和电影人也确实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认可。在国内,随着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成立,电影审查制度的革新,整个电影环境也在一点一点变得明晰和开放。


令人担忧的是,和电影一同实现记录,表达,凭借文字应运而生的图书行业却在渐渐走向颓势。纸媒停刊或者合并,实体书店倒闭,守卫书籍最后一片净土的独立书店们甚至需要借助服务业才可以存活下去。


纵然出版行业面对着种种唇亡齿寒的现状,但随着沙丹、徐鸢两位策展人,赛人、木卫二等影评人集结出书,以及关于国内外大量导演的书籍纷纷出版,在让电影爱好者们目不暇接的同时,由字句之中感受到的坚守也让人欣慰不少。至少从今年电影类图书取得的成就来说,我们有理由坚信,属于图书和做书人的春天也终会快步走来。


本文将以重点介绍和延伸的方式,通过影史类(分中国与外国影史)、传记类、访谈类、原著类和工具类这五个部分,为大家梳理、盘点2016年值得阅读与关注的电影类图书。同时在文末,笔者会简要介绍今年被忽略的,港台地区值得关注的,以及将于17年集结出版的电影图书。也会谈谈目前国内对电影图书出版拥有常态化,较为详细计划的出版机构。因为笔者个人原因,虽说重点介绍的大多都是自己读过或者深入了解的图书,整体而言也难免产生遗漏,但只要能为大家尽到一丝抛砖引玉的绵薄之力,便已心满意足了。 


  电影史(中国影史)



2016恰好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开放二十周年,《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2016-7,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的出版无疑是对这一时间节点的最好纪念。本书的作者沙丹既担任艺术影院策展工作,同时也是北影节策展人,立足于自身丰富的电影策展经验,沙丹在讲述银幕之外趣闻轶事的同时,也在挖掘银幕之内鲜有人知的影史部分。同时也写到了大量关于资料馆影片收集管理、海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关于全国虚拟艺术院线构建的台前幕后也在本书中做了详尽叙述,联想10月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这本书又多了一些承前启后的意义。


 访谈 | 深焦 x 沙丹:当我们谈《幕味》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正如《与光同尘》(2016-10,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副标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本书作者赛人在第一辑百年留影部分,以导演代际为落脚点,将中国电影史从第一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分至呈现。在第二辑和第三辑,赛人又选取了部分对中国电影史举足轻重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进行了重点梳理和思考。对笔者而言,最为感动甚至泪目的部分则是写杨德昌,这里不妨截取一段:“从《海滩的一天》里林佳莉离家出走,追寻幸福的慨然,再到简先生面对情人的高度克制,杨德昌转了一个圈,但还是选择与现实和平共处。表面看去似在妥协,但更通透的人生况味已在安静、优雅的婚礼和葬礼间飘散——《杨德昌启示录》。


此外书中还写到了大量关于80年代的观影盛况——你可以和各类群众一起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影片,读后让人羡慕不已,却也只能感慨生不逢时。


深焦 x 赛人:曾有过一个看电影的盛世,和买菜老太太一起看法斯宾德


《等待电影的日子》(2016-11,中国编译出版社)序言写道:“本书记录了1996年以来,这个大型影迷团体、这群“嗜影”青年,如何在通讯不发达、资源缺乏的年代里,通过自办杂志、举行电影活动放映、做电影节志愿者、拍摄短片等方式,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电影梦想”。作为国内第一部关于上海,关于中国迷影文化史的书,窃以为这本书的意义早已超越“纪念”一词。书中记录了“电影101工作室”创办期间部分内刊精选文章,以及关于影片放映策划、影片创作、访谈等各类活动的纪实。如果你恰好读过这本书,对它的感受一定是事无巨细,但却不会感到繁复冗杂。对于笔者这样尚显年轻的新影迷来说,了解“老一辈”影迷或者电影人怀着“愿做第一个为这座桥梁披荆斩棘的樵夫”之态度献身电影的林林总总,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挚诚和艰辛就足以让人动容。


关于中国影史的书籍,2016年出版的还有《走出上海:早期电影的另类景观》(2016-10,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可以和上述提到的《等待电影的日子》对照来读。此外还有《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2016-11,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电影史(国外影史)


日本电影史

炮声中的电影


对于国内影迷来说,日本电影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的心头好,是枝裕和、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等等,流淌于家庭和生活之中的日式温情总是让人痴迷其中。似乎是得益于大家对日本电影的钟爱,今年关于日本电影史的书籍就出了两本,分别是《炮声中的电影:中日电影前史》(2016-4,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日本电影史》(2016-5,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书的作者都是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史学家佐藤忠男,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由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这里着重提下《炮声中的电影》,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战争时期关于中日电影交涉的那段历史,不仅需要对庞大的战争资料进行收集与梳理,更需要转化为具有可读性的文字,其难度可想而知。虽然曾听人提及佐藤忠男的书籍在日本研究价值并不高,只是极为勤奋。但笔者认为对于想要了解日本电影史的影迷来说,这两本书已经足够了。



“这本书道尽了好莱坞的本质和面貌”。《制造大片:金钱、权利和好莱坞的秘密》(2016-6,理想国|台海出版社)在书的背面这样写道。从这句话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当然不是以波澜不惊的口吻去描绘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也只是表象。它提供了一个视角,透过这个视角你会观察到好莱坞诞生以来,新老权贵的交替,制度的演变,电影艺术又以怎样尴尬的状态在这其中沉浮苟活,而金钱和权利似乎也确实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君主地位。当然书中也不尽是关于好莱坞的种种负面揭示,比如像罗伯特奥特曼如何用《大玩家》讽刺好莱坞的“高概念叫卖”的“正义之举”也比比皆是,但不客气的说,在庞大的好莱坞体系面前,这些不过是以卵击石。 


传记类



2016年是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逝世三十周年,今年的北影节和上影节也都分别举办了塔可夫斯基回顾展。这位电影大师一生只拍过七部长片,似乎是传承了俄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特有的哀愁基调,也可能是源于自身对宗教、宇宙、时间的不懈追问和思索,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深沉,充满苦难和忧愁。笔者也从不敢说自己真正看懂过他的电影。《雕刻时光》(2016-5,南海出版公司)或许是进入塔可夫斯基电影世界的一把“钥匙”,虽然笔者读完之后依然抱有诸多疑惑,但对于翻爬塔可夫斯基这座大山,也总会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启发。能够攥取一二已经心满意足了。


其他关于塔可夫斯基的书可以参考:《安德烈塔可夫斯基》(2011-10,北京大学出版社)、《七部半: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世界》(2002-8,中国电影出版社)、由塔可夫斯基撰写的《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2007-6,广西大学出版社)、塔可夫斯基摄影集《Instant Light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2008-8,缪思出版)。



从去年年末开始出版发行的雅众影事系列已经出版到第四本了,关于这一系列在文末部分我会另作介绍。《草疯长》(2016-10,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是这一系列的第四本。身为小津安二郎的徒弟,今村昌平却有着和小津天壤之别的电影风格。但相比小津安二郎的《豆腐匠的哲学》(2016-10),这本《草疯长》更为有趣,更为充实。书中提到他对拍电影的看法:先得求爷爷告奶奶,游说赞助商。行文颇为幽默。书中也谈到了电影中人物形象或者剧本的灵感来源,以及为何频频将目光聚焦到人性的丑陋和肮脏。这个系列值得阅读的还有大岛渚的《我被封杀的抒情》(2016-6)。


*

2016年关于电影人传记的书籍出了很多,下面做个小小补充:《有如走路的速度》(2016-2,南海出版公司),国内影迷钟爱的是枝裕和个人随笔集。《三十年细说从头》(2016-12,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导演李翰祥的回忆录,

适逢李翰祥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让这本书多了些纪念意义。《冰雪纪行:赫尔佐格的慕尼黑-巴黎日记》(2016-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关于赫尔佐格的书籍也可以参考《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2008-1,文汇出版社)。


纪念 | 不谈风月,只为真心:李翰祥与《冬暖》

今村昌平:我关心下半身与社会底层的关系,它们根深蒂固地支撑着日本人的生活



访谈类



《吉卜力的风:从<风之谷>到<起风了>》(2016-3,上海译文出版社)是吉卜力工作室负责人、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和高畑勋的制片人铃木敏夫和日本著名音乐人涩谷阳一对话的访谈录。由于笔者未曾读过这本书,又不愿让大家错过,只好在此勉强提及一下。但相信对于了解宫崎骏、了解吉卜力30年来的历史,这本书都是不可错过的。据说杨德昌生前在创作《追风》的过程中也曾专程去日本探访过吉卜力工作室,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典藏增修版

2014-09版


《再见杨德昌 典藏增修版 Edward Yang Revisited》(2016-7,王小燕工作室),对于这篇盘点而言,或许这本书更应该在文末“港台电影图书推荐”中被一笔带过。但出于本人对这本书和杨德昌导演的喜爱,才提到这块,想要多写一点。《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是王昀燕对台湾地区曾与杨德昌共事的诸多电影人对话完成的访谈录,访谈对象包括了台湾著名电影人小野、吴念真、《牯岭街》制片余为彦、参与杨德昌多部电影剪辑的陈博文、演员张震、金燕玲等人。2012年在台出版,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买下版权在国内出版,2016年王昀燕另外专访詹宏志、陈湘琪,新增三万余字,重新修订设计,在台湾网站进行众筹并完成独立出版。


而说回《再见杨德昌》,杨德昌的形象在只言片语中跃然纸上,透过文字一点点还原、拼凑出银幕背后的拍摄现场与历史故事。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定义这数十万字的访谈。它更像是以杨德昌为基点,对台湾电影前后的数十年进行一场见证与思考。而杨德昌的友人与师徒们则延续了杨德昌的风格与精神,在新的延续里,有张震这样出色的演员,也有如陈骏霖一般的新台湾电影人。


书中印象最深的部分之一,是陈骏霖提到他和杨德昌在洛杉矶最后一次见面,那时杨德昌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陈骏霖说到自己马上要回台北拍摄《一页台北》,杨德昌劝他不要会台湾拍片了。联想到杨德昌在其职业生涯中,不遗余力地选择向“台湾电影界的陋习重重地一脚踩下去”。在其为数不多的作品中,他对这座城市和它的寄居者们反复进行创造、揭示、说服和毁灭。然而,他自己却最终选择了离开。这种千丝万缕的复杂心境,着实让人感慨不已。


除此之外,关于杨德昌的书籍还有:《杨德昌》(2003-3,复旦大学出版社)、《杨德昌的电影世界》(2012-2,商务印书馆),以及一些台湾地区出版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九年祭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和他的帮派们

纽约 | 牯岭街少年“重现事件”

*

其他访谈类书籍有:《哈内克论哈内克》(2016-5,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可参考深焦之前的一篇书评:书评 |《哈内克论哈内克》:近距离呈现的苦难是下流的。《伍迪艾伦谈话录》(2016-10,河南大学出版社),伍迪艾伦从1971年至2009年接受其传记作者的访谈全记录。《拍摄现场:与杰出电影摄影师的对话》,专业性稍强的一本访谈录。《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2016-6,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关于著名电影配乐师莫里康内的访谈录。


原著类


卡罗尔

你一生的故事


2016年出版的电影原著类书籍似乎都被上海几家出版社承包了。《卡罗尔》(2016-2,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匿名多年的一部文学作品,原名《盐的代价》。去年被导演托德海因斯搬上银幕。这部电影也登上了今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怪房客》(2016-3,上海译文出版社),同名电影由波兰斯基导演,阿佳妮和道格拉斯出演。除了上海译文之外,还有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布鲁克林》(2016-1)、译林出版社的《爱与黑暗的故事》(2016-10),无不让人联想到今年北影节有波特曼亮相的那场放映活动,着实令人瞩目。


此外,16年上映的影片在此也罗列两本相关原著。译林出版的《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科幻小说集》(2015-5),由此书改编、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降临》从9月威尼斯电影节首映之后,就一直持续发热,对于国内大多数还看不到这部影片的影迷,不妨先读读这本书。而由马丁斯科塞斯筹备多年的电影《沉默》今日也不断放出消息,影片将于12月23日小规模上映,明年1月公映,据说全球首映选在了梵蒂冈,《沉默》改编自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原著已经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沉默》(2013-5),也一并推荐给大家。


电影手册 X 冷高潮:《卡罗尔》与托德·海因斯的欲望与晕眩

深扒斯科塞斯新作《沉默》:一曲殉道者挽歌


工具类



《认识电影》(2016-9,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今年出版的这本《认识电影》已经是第12次修订了,译者是台湾著名电影制片人、电影学者焦雄屏。面对这样一部鸿篇巨著,也许会有非电影专业的读者望而生畏,但无需担心,因为对电影爱好者而言,《认识电影》可谓深入浅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另有《编剧的自我修养:解读美国电影剧作》(2016-12,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作者是凭借导演处女作《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2016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参与娄烨多部电影剧本创作的梅峰,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关注下。其他可以参考的工具类书籍有:《电影审查》(2016-9,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科幻电影导论》(2016-8,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最后一部分,我会将今年被忽视、港台地区出版的电影书籍进行罗列,并简单介绍下明年将要出版的电影类图书,以及对电影图书出版具有规划的出版机构。


今年被忽视的图书在此只提一本:《无常素描:追忆基耶斯洛夫斯基》(2016-3,广西大学出版社)。2016年是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二十周年,国内几大电影节都组织过这位波兰电影大师的回顾展,本书是作者亲赴波兰,在走走停停中,通过波兰城镇和脑海之中的银幕故事,对基耶斯洛夫斯基进行的一次追忆与致敬。




港台地区出版的电影书籍有:《淘不尽的风流人物——十个香港新浪潮导演的创作旅程》(2016-7,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蔡明亮与缓慢电影》(2016-6,台湾大学出版社)、《花样的年华 泽东廿五》(2016-3,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泽东和“恶趣味”的王家卫,本书类似于《银河映像,难以想像》(2015-3,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是对泽东电影公司众多核心人物进行专访的访谈录。在此也希望国内的出版机构将目光聚焦于国外电影书籍的同时,可以对国内和港台电影书籍多一些关注,如果能适当地、有选择性地引进交流,那么对电影爱好者、甚至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将于明年1月上市的电影书籍有:《倒带中的电影时光》(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是已逝影评人仁直的影评文集;《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复旦大学出版社),也是国内第一本杨德昌著作,出版时间适逢杨德昌逝世十周年。作者黄文杰也曾翻译《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2014-7,复旦大学出版社)。据悉安德烈巴赞的《电影是什么》明年将会由商务印书馆重新出版。



目前国内对于电影图书出版有规划的出版机构有五个。分别是:理想国的电影馆系列,上文提到的《拍摄现场》,知名度较高的《伟大的电影》都是出自这个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培文电影,这个系列最重磅的书应该是《世界电影史》(第二版);后浪出版公司的后浪电影学院系列,我认为是出版电影图书机构中最勤奋的一个,基本每个月都会出一两本电影图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卿云馆,以艺术和电影图书为主的丛书,出版过多部关于胡金铨的书籍;由新星出版社和雅众文化合作的雅众影事系列,主要为各大导演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最新出版的是伍迪艾伦的《我心深处》,据悉这个系列之后还有阿巴斯、侯孝贤、大卫林奇等。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黑处有什么 | 釜山行 |  | 脱皮爸爸 | 佩小姐

你的名字 | 德帕尔玛 | 一念无明 | 摇摇晃晃的人间

沉默 | 水瓶座 | 血战钢锯岭 | 神奇动物

原节子 | 库斯图里卡 | 安东尼奥尼 

岩井俊二 | 伍迪·艾伦 | 祖拉斯基

侯孝贤 | 大岛渚 | 园子温 | 滨口龙介

希罗盖拉 | 于佩尔 | 阿克曼 | 迈克尔摩尔 | 成濑

郑大圣 | 赫尔佐格 | 伯格曼 | 玛伦阿德 | 祖拉斯基


 欢迎给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