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日程公布!

市场部 百迈客生物 2022-08-10



第七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



邀请函



 INVITATION




诚挚邀请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

     因为疫情的影响,第七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将以线上免费直播形式开展,会议主题为“创新发展中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新进展”。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BT+IT技术,将从生命科学尤其是组学角度聚焦生物遗传进化、生物防控、人类健康等相关议题,并深度探讨基因组学研究与新技术进展、生物云基因大数据等问题,为全国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线上开放交流平台,促进全国范围内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合作、创新及应用。

期待您的参与!


百迈客生物科技



特邀嘉宾及报告主题

(排名不分先后)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在基因标注、生物进化、SNP数据分析、生物网络、非编码基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 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与功能研究。


康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河北大学校长


报告题目:蝗灾的奥秘


摘要: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成为各国科学家不懈努力的重要课题。飞蝗之所以能成灾,是因为蝗虫可以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群居型蝗虫一旦形成就会导致蝗灾发生,蝗群的大规模移动或迁飞则会导致更大范围的蝗灾。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逐步认识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虫聚群成灾的最关键因素,其后50余年,科学家发现几种可能是蝗虫群聚信息素的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中没有一个能符合群聚信息素的所有标准,特别是没有野外种群验证的证据。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发现和确立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并通过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对4VA作为飞蝗群聚信息素进行了全面、充分的鉴定和验证。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聚的奥秘,而且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研究成果一经发布,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24小时内全球300余家媒体予以报道。相关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百度热榜等,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司司长夏敬源专门为这一成果发来贺信,他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为国际昆虫学和蝗虫防治做出的巨大贡献。”


汤富酬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研究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主题:利用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技术体系研究人类生殖系细胞发育的奥秘


摘要:Proper development of fetal germ cells (FGCs) is vital for the precise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information through generations. The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s of human FGC development have been revealed; however, the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process of FGCs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profiled the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of human FGCs at different phases as well as gonadal niche cell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First, we found that DNA methylation levels of FGCs changed in a temporal manner, whereas FGCs at different phases in the same embryo exhibited comparable DNA methylation levels and patterns. Second, we revealed the phase-specific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signatures at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a large set of critic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signaling pathway genes. We also identified potential distal regulatory elements including enhancers in FGCs. Third, compared with other hominid-specific retrotransposons, SVA_D might have a broad spectrum of binding capacity for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luding SOX15 and SOX17. Finally, using an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of human FGCs, we showed that the BMP signaling pathway promote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FGCs, and regulated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by orchestrating the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of its ligand genes. Our single-cell epigenomic atlas and functional assay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ongly heterogeneous, unsynchronized, yet highly robust nature of human germ cell development.


姜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现任反刍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主任、动科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山羊的遗传多样性解析与分子育种应用》


摘要:系统解析了世界山羊品种的遗传来源,并在山羊上鉴定出关键抗病基因MUC6。对世界主要家畜的SNP和CNV等变异信息和频率进行了系统整理,构建了家畜遗传变异数据库http://animal.nwsuaf.edu.cn/,并以联盟形式设计了适用于中国绵羊和山羊的基因芯片,为羊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服务。



刘志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乌叶猴属演化历史及适应喀斯特环境的基因组学机制


摘 要: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隶属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主要栖息在亚洲东南部,是一类极其濒危的灵长目类群,且该属中的黑叶猴种组(T. francoisi group)对喀斯特严酷石灰岩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该属物种身体大多都是黑色的,但头部、臀部和尾部的颜色各异,因而是研究种群基因组及适应性演化的绝佳材料。物种形成与分化过程和环境适应性机理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随着测序方法更迭,越来越多的旗舰物种的种群遗传学研究步入基因组时代。

然而乌叶猴属种间系统演化关系、种群遗传结构历史演化动态及毛色演化演化的遗传学机制在种群基因组层面仍是空白。基于对乌叶猴属9个物种23个个体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重建演化历史和种群结构,揭示乌叶猴属中黑叶猴种组、银叶猴种组(T. cristatus group)、郁乌叶猴种组(T. obscurus group)三个种组演化地位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乌叶猴属祖先在历史上约2.9个百万年前分化形成石山叶猴(Limestone langur)和雨林叶猴(Forest langurs)两大类群,而黑叶猴种组黑叶猴(T. francoisi)、白头叶猴(T. leucocephalus)、老挝乌叶猴(T. laotum)、印支乌叶猴(T. ebenus)和越南乌叶猴(T. hatinhensis)的祖先约在1.1个百万年前开始分化。黑叶猴与白头叶猴除毛色差异外,生存环境和习性极其相似,基于种群基因组学的选择消除分析提示在白头叶猴中,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受到显著的正选择,且转录组分析揭示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EDNRB在白头叶猴中的表达量远低于黑叶猴。因此本研究推断EDNRB基因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在白头叶猴遗留下来的环境适应性毛色表型的关键机制。




张亮生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报告题目:花卉基因组及其应用


摘要:报告内容:花卉是农业产业之一,新品种培育是其发展的关键,而大多数知名花卉是由国外培育的,市场垄断严重限制了国内花卉产业发展。由于花卉非食用,应用基因组工程培育花卉新品种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关键性状基因的获得是基因工程育种第一步,花卉的分子研究进展缓慢,关键性状基因还有待挖掘,甚至很多基因组还未解析,如栽培月季,百合和郁金香等。只有确定了花卉关键性状基因,才能针对性进行基因编辑培育新品种。最近我们解析了蓝星睡莲基因组,基于高质量基因组,鉴定了睡莲的花发育ABC基因;解析了睡莲的花香和花色合成途径。鉴定到的蓝色花瓣合成关键基因可作为培育蓝色花瓣花卉的候选基因。我们还完成了满天星和百合基因组工作,初步对满天星花发育基因进行了编辑;基于百合基因组获得了控制雄蕊C基因,正在开展基因编辑工作,有望获得多瓣百合。我们还对其它知名花卉基因组进行解析,拟建立具有市场潜力的模式花卉品种。



江会锋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植物基因组与天然产物异源合成


摘要:中草药是我国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明确功能的中草药种类多达12000种,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手段,在中草药活性成分的途径解析、基因改造、异源合成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代谢合成生物学研究,利用植物基因组学数据,解析自然界植物复杂生物代谢途径,研究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与生物催化的反应机理,创建植物源天然产物微生物细胞工厂,已经实现了汉黄芩素等黄酮类、薯蓣皂素等萜烯类、川芎嗪等生物碱类等植物源天然产物微生物合成,为颠覆中草药活性成分传统生产模式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Synthetic Biology,Plant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


王海


Nanopore公司战略客户经理


报告题目:Nanopore纳米孔测序技术介绍及其相关应用


摘要:Nanopore纳米孔测序技术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其凭借长读长、实时监控、多版本(适应不同研发需求)、强地域适应性-便携等优势成为三代市场上的一颗新星。本技术自90年代起,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技术革新,目前,MinION、GridION、PromethION等多款设备被市场广泛接受,给与国内外科研用户、医疗单位等提供强有力的三代技术支持,更是在抗击新冠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直播日程



直播时间:2020年10月20日13:00-18:00
直播地点:还在测试,敬请关注下次通知


(更多日程请见下次通知!)



参与有奖



1.直播过程中不定期会有听课奖励红包雨哦~金额从8-888元不等哦~2.互动交流活跃度高的老师会有专属红包呢!多个88元幸运红包哦~3.在报告过程中,会有问卷抽奖!4.在报告过程中,培训班(线上收费)课程劵(抽奖活动):500元,800元;5.现在报名注册,首批注册嘉宾:2020年9月9日晚22:00前注册、并参与峰会老师均可获赠BMKCloud-百迈客云10万云豆;次批注册嘉宾:2020年9月9日晚22:00后至10月20日注册、并参与峰会老师均可获赠BMKCloud-百迈客云5000云豆;注:云豆可用于百迈客云108款分析工具免费使用;6.在报告过程中,BMKCloud-次账号抽奖活动:见下表;7.每位全程参与直播的老师或研究生,均会有小礼品(32G内存U盘一个+纪念版帆布袋一个)送上!(由当地销售专员赠送,直播时长根据后台观测得出!)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张月鑫

010-57045069

zhangyx@biomarker.com.cn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报名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