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犬校问答:用头条擅长的分发算法驱动,容易进入哪些领域?

2018-02-20 黄埔犬校私密社区 产品犬舍

提问:基于潘乱那篇公众号文章提到的 “头条算法发动机” ,你们认为用头条擅长的分发算法驱动,容易进入哪些领域?

cicada:

跟 z 讨论了一会,我能想到的是进入内容消费领域,但不包括书籍类的内容。

整个内容消费领域,日活在 100 万以上的 APP 是有限的。

新闻类:日趋式微

书影音类:日趋式微

泛资讯类:头条最大

段子类:内涵段子最大

泛视频类:西瓜最大

短视频类:抖音覆盖一二线城市,快手覆盖三四线城市

知识分享类:知乎一家独大

微博类:微博一家独大

汽车类:汽车之家最大

消费类:小红书最大

单纯看存量市场,头条的算法发动机能进攻的领域是有限的,最肥的几块都啃下来了,所以做了悟空问答去攻打知乎,微头条去攻打微博。


rundongxiao:

具体哪个领域没想好,只是说下思路。

算法带来的是信息对接效率的质的提高,头条进入任何领域,都可以提高该领域在信息对接方面的体验。至于能否做成,则要看信息对接方面提高的程度,以及该领域整个体验中所占的比重、该领域其他必备因素的难度,即原来的对接效率很低、信息对接所占比重很高、其他因素又不难的领域,就是头条可以成功的领域。

内容消费领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婚恋和招聘方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


cicada:

婚恋和招聘的核心问题,是无法理解复杂的 “人” 。如果无法理解这个,什么算法都是匹配不上的,和算法一点关系没有。


rundongxiao:

提婚恋和招聘这一句,写的时候就是处于“只有粗略感觉,没有严谨推断”的阶段。按之前的习惯,是不会写出来的,只有在考虑清楚后才会再写。

但我想尝试下说些未加工的想法。严谨的思考,价值最高但一定是少量的;突然萌发的未经审视的观点,水准参差不齐但可能会带来新的启发、擦出很多火花,这有点类似于头脑风暴。这是不是有助于交流呢?但可能带来的影响是,进一步降低社区水准……

另,抖音和快手的用户群,相比于是以城市区分,是不是更偏向于是以受教育程度区分?


yisong:

所谓的头条算法发动机,本质上就是一种筛选/排序算法。这种泛化概念下的算法能"容易"(这个字眼很关键)进入的领域,大概需要符合几个特征:

1. 排序算法是进入行业的门槛

2. 有可排序的依据和准则 (即优化目标)

3. 有足够的数据和特征来让算法的实际结果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

在大多数的领域里,分发算法是数据优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冷启动的必要部分,比如网约车,Uber 的人车匹配算法就是承袭 fb feed 的算法,但滴滴的敌人是美团而不是头条,再比如知乎。在剩下的某些领域里,我们还不知道可执行的优化目标是什么,比如上面说到的婚恋和招聘。

再退一步说,头条已有的新领域成功,有多少是算法的功劳?抖音是么?


ego_:

关于算法扯远几句,记得之前@yisong 提到过目前信息流算法最好的应该是 google now,前几天体验了一下,首次推过来的质量简直把我下巴都吓掉了。就是移动端适配,和一些浏览体验没有国内应用好~

下面两张是我首次打开 google now 推过来的,再相比那怎么教都教不会的头条,怎么设置都推标题党的头条,只能感慨,毕竟 google 爹…



想了想 now 的算法数据来源于什么,就是 chrome 或者 google 设备的浏览情况。

但是国内能“在 chrome 登录 google 账号”浏览网页的用户,本身已经是一个不那么大的样本了,在判定了我平时浏览科技新闻多的情况下,说句傻一点的话,把 36kr 和虎嗅之类的轮番往信息流里扔,我也会觉得“很精准”,就像人们相信星座的准——我想表达的是,其实算法准不准本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的是否接近人们期望的样子,或许比它本身的好坏更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