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需带来用户黏性,黏性泛化用户场景,直接模仿泛化场景则是一条死路

纯银uncle 产品犬舍 2022-07-12
有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最近可以用更精准的语言来表达。
新产品的落地生根之路,大概率是 “刚需带来用户黏性,黏性泛化用户场景” 。
我们可以在大多数产品上找到这条脉络。
  • Jump:Switch 打折消息带来用户黏性,然后泛化出评分评价生态
  • Tap:独家安卓游戏下载带来用户黏性,然后泛化出评分评价生态
  • Discord:开黑(游戏工具)带来用户黏性,然后泛化出亚文化社群
  • 豆瓣:书影音资料库带来用户黏性,然后泛化出豆瓣小组
  • 即刻:RSS 带来用户黏性,然后泛化出同圈层社区
  • 小红书:海淘资料库与购物交流带来用户黏性,然后泛化出晒生活社区
在分析产品的时候,什么是刚需,什么是泛化场景,这二者是要区分开的。
刚需的意思是,具有显著的用户收益,不可替代的价值,用户寻求解决方案的主动性。刚需通常是由产品直接提供的服务,而不是 “产品组织用户” 提供的服务。
泛化场景的意思是,这件事或者可替代性较强,或者中低频,或者用户行为相对被动(过路用户居多),或者做得不好我就不来——不给你一步步成长的空间。
产品首先要以刚需抓住用户,粘住用户,当同圈层用户的停留时长与满意度到达临界值,就会自然而然地泛化出更多场景,有耐心有节奏地培育泛化场景。
但是——缺乏刚需,直接做泛化场景是极其悲观的。用户主动性差,频次低,对早期阶段的服务挑三拣四不满意,都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相当多的跟随产品,死就死在直接抄泛化场景,泛化场景不是从自家刚需场景演变出来的,而是从竞品搬运过来的,只能刻意地撮合供给与消费,做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这样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团要花大价钱去买摩拜单车,为什么支付宝和滴滴都会做自己的单车。




内容来自 “用思考交换思考” 的 PM 社区「犬校」。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犬校加入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