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老外可以一个人就能带宝宝,而中国人却要一家子?

职烨 苏格拉底很闲 2021-01-31


写这个文章是因为看到豆瓣上最近这个很热的日记。把那个帖子的一些相关的文章看了一些,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的小孩一岁半了,说起来我们算是没有老人带娃(非一大家子)的,两人也都要上班。乐天工作日很忙,基本看不到孩子,只有周末能搭把手。的确有一段非常辛苦的日子。这一年半中,也经常与人探讨这个问题。随便写点下来与大家探讨吧。

-----


我的月子是在洛杉矶做的。当时父母都不在身边,只有乐天去陪我了。我们请了一个月嫂(我详细写过我的月嫂林阿姨),陪我们一起度过了最初的42天。去生孩子之前,许多人听说我要一个人在那里待产非常担心,我的朋友们都说应该让妈妈跟去,因为男人什么都不懂,不如妈妈贴心。我倒觉得还可以,美国的医生不太制造焦虑,后期我的脚肿得挺厉害,睡得也很差,但他都说没关系,只要照他说的做就好了。他让我坚持运动,走路和游泳,所以我一直游泳到生孩子的前一天。说来也巧,我的预产期提前了整整一个多星期,乐天当时从别的城市飞来与我汇合,到的当天晚上我就发动被送进医院了,12个小时后,我们的小孩就出生了。


生完孩子之后母女平安后我才给我妈发了张小孩的照片,她惊讶极了,“哎呀哎呀已经生好了呀!太好了!”她发了一串语音来。


我的月嫂是个有很多年经验的阿姨,很早就入了这一行,把小孩和我都照顾得很好。她每天都给小孩洗澡,给我做很丰富不重样的清淡饮食。她做事很仔细,小孩的衣服都是手洗的、奶瓶也都要消毒,我的餐具都烫过消过毒,每天都要给小孩洗澡擦身按摩,有很复杂的程序。


回国之后,我们还是请了一个住家的阿姨。我猜想月嫂大概都是受过差不多的培训的,每个阿姨的手势不同,但程序都一样复杂。那时候小孩一个人一天就要洗好多衣服,吐奶巾也好几块。这个阿姨比月嫂更讲究,我们每次出门,她都带一书包的东西,尿布、各种瓶瓶罐罐、涂的东西、穿的、玩的,光洗奶瓶的程序就有好多道,我那时候只能给她打下手,根本插不上话。有那么两个月的时间吧,我们根本离不开阿姨,因为只有她能搞定小孩,只有她抱小孩才不哭。我记得很快就是十一长假,我们焦虑得不行,还与阿姨商量把长假拆成两段,中间回来几天帮我们。


从小孩四个月开始,上海进入冬季,因为过敏体质,她开始咳嗽和喘。我那时候,通过各种朋友的渠道,给她找医生,带她去看病。那段时间很艰难,小孩一直咳,晚上睡不好;我因为休息不好,又加上堵奶、乳腺炎,整晚整晚熬着没法睡觉。我当时差不多带她看遍了上海各派的医生,中医、西医,各种不同的处方。我记得当时有朋友推荐我一个岳阳医院做小儿推拿的医生,号非常难挂,我通过朋友的朋友辗转联系到那位医生,答应给我们加号。有整整一个月,每天我都要开车来回30公里带小朋友去她那里推拿。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咳还是照咳,喘也一样。后来我们又找了一个瑞金医院专门看小儿咳喘的专家,在那里做了4个月的雾化,她一度怀疑我们是气道异常,要做胸腔CT检查。我们俩商量了半天,觉得小孩太苦了,还是先保守继续做雾化。结果熬到春暖花开,小朋友突然好了。孩子生病的时候,各种人都会给你出主意,大家的解决方案都不一样,没有经验的我其实并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但必须要自己替小孩拿主意,其实过程是很折磨人的。(事实上,育儿路上的问题都是这样,在其中时完全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回头才能看清哪个是适合自家孩子的。)


直到今年冬天,我联系上从前初中的同学,他已经在新华医院的儿科当医生,他告诉我很多小朋友的病都是自限性的,只能等他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抵抗力加强,慢慢就会好了。我很认同他。


回国后用的那位阿姨,后来因为耳朵听力不好,实在有些不便,最后更换了。我们开始频繁寻找靠谱阿姨,有的来几天就走了,有的时间长一些。在更换阿姨的过程中,我开始独立承担起了育儿的重责。我发现,很多情况其实是大人的臆想,比如我们一直担心换掉阿姨,黏她的宝宝会不适应,所以一直犹豫着没有行动。但事实上,小娃第一天就跟新阿姨适应了,也没有哭闹,一样很快入睡了。我自己带她之后,她很快就与我非常亲近起来,变成了一个天使娃娃,从4个月就开始睡了整觉,一个人睡小床,也不哭着要阿姨抱了。后面我们用的阿姨,基本上都主要在做家务和做饭上,我自己带娃,阿姨帮把手,反而比从前更轻松了一点。


在带娃问题上,我们两个都认同娃要带得粗糙一点。某种程度,我们是同意老外的带娃方式的。讲究的阿姨走了之后,小娃的衣服我们就放在洗衣机里洗了,买了个吃饭的罩衣,吃饭的时候就套上,实在搓不掉的食渍就算了,反正小孩的衣服也穿不了很长时间。奶瓶问了医生朋友,似乎也没有一直消毒的必要,就洗完后用开水冲一下了事。


我娃一直是吃饭楷模,因为我们很少追着喂她,或者逼她吃完。6个月开始加辅食之后,一开始我让阿姨一样每天照着食谱给她做各种不一样的东西,但有一天开始她就是拒绝吃,一吃就嚎啕。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的医生朋友跟我说,你抓朵煮软烂的西蓝花给她自己吃呢?果然吃得欢了!从此以后,吃饭时我们就把她放在自己的餐椅上,把各种东西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给她,她自己也就吃完了。吃就自己吃,不吃就收走。大致就是这么个态度。她现在基本什么都吃,什么都吃得很不错,没让我们操太多心。


小朋友刚出生的时候,我也参加了一个妈妈群。有几个非常积极的妈妈,买了什么总是一起来交流,还分享各种育儿心得。群里的妈妈们都给小娃买过差不多的东西。比如清洗起来很麻烦吃起来只有一口的把水果塞进去可以变成泥吮吸的套在手指上的那种模具,买过鸭嘴杯、学饮杯,各种牙胶、磨牙棒、统一牌子的米饼、各种果泥……那个群有一种神奇的号召力,只要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喜欢,所有的妈妈都会跟着买。有阵子我们所有人都给小孩买了墨镜,到了夏天是驱蚊液和防晒霜,还自发团购过西班牙一个牌子的袜子、700多块一双日本某牌的学步鞋,游泳圈、洗澡玩具、脚踩钢琴、动物园六面体、安抚摇椅、灯光海马、面包超人摇铃、学步车……那时候我跟着买过不少小朋友看都不看一眼的玩具,各种用过一次就再也没有被娃宠幸的“养娃必备”。小朋友一岁后,群里开始讨论“无论如何一定要参加的早教课”以及要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分享的英语课后,我退群了。


老外是怎么带娃的呢?我的好朋友在法国,育有两个孩子。没有保姆也没有老人帮忙带娃,两人都要上班。她先生上班早,所以一早开车把两个小孩分别送入幼儿园和托儿所,两人分头上班。她下班早,负责去把两个孩子接回来。法国超市有各种婴儿的现成食物,买来直接拆开加热就是一餐。两人到家后一人做饭一人管娃,吃完饭之后,两个小孩放在房间里各自小床上,大人关门离开,小孩自主入睡。周末他们一起出去采购,把肉买回来加工好一份份冻在冰箱里,没东西吃的时候拿出来就是一餐。法国人大概是全世界妈妈哺乳比例最少的国家,我并不是赞同这种方式,但不需要哺乳的确给妈妈们减少了非常大的负担,客观上是这样。还有一个香港的朋友,家里有一个24小时的菲佣,她结束4个月后的哺乳期就回去上班了,白天就是小孩和菲佣在家里,下班回来才一起带娃。


大约8个月之后,我开始尝试减少喂奶次数,开始断奶。因为我的奶量太多,断奶过程极其漫长,长达半年多,直到小孩14个月时,才彻底成功。我的方法是一顿一顿减,先减到三次,然后减掉中午,再减掉睡前,最后是早上。我还记得成功戒断中午那顿时,自己出门独自吃了一顿大餐。从此以后,我都不用上班途中急急忙忙赶回来喂奶,这真是恢复了莫大的一种自由。


14个月之前,我们都有住家保姆。保姆的工作是做家务煮饭,白天我出门工作的时候她在家带孩子,以及晚上在小孩的房间一起陪伴睡觉(我们小朋友从生下来就是自己睡小床的,与大人的床分开)。中间家里的老人表示不放心保姆带娃,说要不要把小孩接回去周末再给我们送回来,我们拒绝了。一是我还在喂奶,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觉得小孩还是自己带吧。老人们也提出过白天他们来家里看孩子,晚上再回去。我们也觉得这样老人太辛苦了,请他们在想看小孩的时候来玩玩就行了,不要当做工作来做。


总体来说,我们请倾向于像国外那样把小孩送到托育园去,但由于这里的相对社会配套并没有那么周全,所以只能用保姆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很不赞同把小孩与保姆一个人相处,这点我们倒觉得不是那么绝对。摔孩子虐待孩子的毕竟是极少数的案例,我们尽可能找了大的中介,试用期时多加观察,客观得说,还是能帮我们分担掉很大部分,基本上代替了老人的作用。


但我个人还是不太放心保姆一直带孩子,倒不是安全,而是觉得保姆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教养的示范。所以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推掉了许多需要外出的工作,能在家就尽量在家陪孩子。这里要感谢我的工作,不用打卡坐班,还是相对自由的。乐天就不一样了,他早上8点不到就出门了,晚上基本不到8点是无法下班的。小孩7点半就睡觉了,所以基本工作日都看不到爸爸。虽然已经尽量“糙养”,但一个小孩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光晚上为例,先做晚饭,然后给她吃饭,之后陪玩,给她洗澡,换衣服,然后是喷鼻子(小朋友过敏),(有时候需要吃药),讲故事,喝奶、刷牙,放小床。等她睡着,才收拾做家务,然后才是自己的时间。所以工作日我基本上每天都只能睡6个小时,早上6点不等娃起来就开启新一天的循环。


小孩16个月的时候,我终于打听到家附近有一家托育园,接受16个月以上大的孩子。我们马上带她去了。那个托儿所在一栋小洋楼里,有花园,后面还依傍一个不错的绿地。房子里的设施虽然都旧旧的,但很干净。老师看起来都很和善,一个班级的小孩子也不太多。我和乐天决定给她先送半天适应一下,好的话就转全天。她就这样成为了这个托儿所最小的孩子。一开始我们去送学,一起接送的家长都感慨,“这个孩子可真小!”。送托儿所之前小孩必须去社区接受身体检查,那个给我们做检查的医生听说我们小孩才16个月,忍不住问“家里是没人带孩子啊?真可怜啊!”


头一个星期,每天早上小朋友都像要经历生离死别那样哭得伤心。她牢牢搂住我的脖子,被老师拽走时,因为大哭挤成缝的眼睛里不断迸出泪水,鼻涕眼泪一大把。但我坚定与她挥手告别,扭头就走。有几次我去接她,她看到我老远就拼命招手,有一次因为太兴奋,向我扑来时噗通摔了一大跤,头上撞了一个大包。


两个星期后,小朋友彻底适应了学校生活。她早上会乐呵呵地与我告别,回家也笑眯眯的,心情很好。但送托儿所最大的问题是怕生病。上了一个星期,她就发烧了,有气无力趴在我怀里不吭声。我婆婆心疼得要命,一个劲说“太小了太小了还是在家吧”,但我们让她在家休息了两天,等退烧了就又坚持送了回去。


小孩18个月时,也就是元旦过后,我们给她转成了全天班。之前我和乐天反复讨论了很久,担心她下午睡不好,担心时间太长,但最后还是决定试试看。没想到第一天小娃午睡时就自己爬上小床,踏踏实实睡了一个半小时,我去接她时老师大大表扬了她,我们都长松一口气。


全托后,我们就把家里的保姆辞掉换成了钟点工。每天下午来三个半小时,负责烧饭和简单打扫卫生。这样,时隔一年半我终于拥有了无人打扰的整个白天,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半,完整的8个小时。我对这突然获得的宁静几乎要涌出热泪感激。从前没娃的时候我时间多得用不完,果然人都是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我和乐天说,我们终于算是阶段性熬到了一个小小的曙光,进入了第二阶段的hard模式。


回顾这一年半的带娃时光,我觉得有一点经验是可以与后来的妈妈们分享的。那就是带娃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完美。最好的答案是你和娃娃之间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在满足娃娃的前提下,尽可能也关照到大人,选一个你们都能接受的方式,这样才能持久。


拿带睡来说,许多人都留言说“小孩还是跟妈妈睡好吧!”,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跟我的小孩一起睡过,保姆在时是保姆,保姆走了乐天晚上会陪在边上。我们最近准备开始给她分房睡,让她独立睡自己的房间(还没有开始实施,在进行心理建设)。因为我是一个睡眠非常差非常清浅的人,她只要动一动我就马上醒,且很难入睡。如果由我陪睡的话,那我基本就不用睡觉了,这样不可能长久。哺乳也是一样,母乳固然好,但如果需要用母亲巨大的牺牲来换,那其实奶粉也没什么,做妈妈的已经太辛苦了,不要事事把自己逼到绝境。像我的第一位阿姨那样带娃,如果有很多人围绕着娃娃当然很好,事无巨细,但问题实况并不允许这样,或者说如果要做到这样,那可能有一个大人就完全无法工作了。那么作为那个大人本身,自然需要衡量一下,自己愿不愿意不愿无悔地做这样交换。有小孩之后,小孩必定会占据你非常主要的时间和非常多的精力,那这时候就要衡量,什么可以舍去,什么必须争取。对我来说,有一年半完全丧失了社交生活和个人的娱乐生活,没有跟女朋友们吃过饭没有出门看过电影没有去过展览,没有再去过健身房。但我抓紧了别的时间,比如在她睡着的时候花十分钟跳绳,或者家里老人来看小孩的时候,自己出门跑个步。的确也只能如此见缝插针。


我的朋友阿恒说得对,高考之后就再也没有容易做的题了。带娃尤其如此吧。老外带娃也非常辛苦,只不过他们很多没有可以依靠的老人,只能在现有的情况下做一个衡量,以保证最紧迫的需求吧!


与诸位不容易的家长们共勉!欢迎留(tu)言(cao)。


小朋友习惯托儿所之后每天都高高兴兴背着小书包去上学。所以不要低估她们的适应力。

这个托儿所非常棒,小朋友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

听说现在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得到的“在看”越多,最近推送的文章在信息流中出现的位置就更前。

这么多微信公众号你能关注到我是一种缘分,

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请动动手,点一下“在看”吧!

对于一个更新非常不勤快的公众号来说,不点“在看”,可能会错过我的文章更新……当然,如果你愿意转发到朋友圈,就太开心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