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94岁的老外婆回家了,希望上海82.5万高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职烨 苏格拉底很闲 2022-04-27
19日凌晨3点多,我94岁的外婆和74岁的大舅舅因18日刚更新的“应转尽转”要求被送至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

20日凌晨12点多,两位老人再次被转运至普陀利群医院隔离观察。

两位老人于19日下午,20日早晨以及20日下午,分别进行3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同之前抗原自测结果,为阴性。

满足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的要求后,获准回家。

感谢大家帮我转发。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被更多人的人看到!


我的外婆回家了。在昨天晚上的23:44分终于进了家门(最后一程还发生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小插曲,因为之前门锁被撬坏,所以在街道工作人员的陪伴和帮助下,花了一个半小时等来一位锁匠,之后将门打开)。

从19日凌晨3点多,外婆和舅舅被带走,到20日晚上23点多,差不多整整45个小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发一条消息,给所有关心我外婆的安慰、关心这件事的人,告知外婆平安的消息。加上之前19日的白天,我差不多有近60个小时没怎么好好休息。我想,我94岁的老外婆和74岁的大舅舅,以及所有在这件事中经历跌宕的人,都并不比我轻松

今天早上,我做了个噩梦,梦见外婆回家后在睡梦中发生了意外。我在梦中极其自责,恨自己还是没有救回外婆,抱着妈妈痛哭不止(心理学的朋友来分析一下,我这是不是PTSD了)。我从这个惊悚的梦中醒来,看表才5:28分。因为梦得过于真实,我独自靠在床头在黑暗中坐了很久才镇定下来。我无法再次入睡,索性起来写这篇文章。

2005年,我从复旦中文系毕业,之后就进入报社工作。当记者一直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所以能够进入报社工作,令我非常幸福。我每天都投入12分的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个采访,认真写每一篇稿件。我做了十年的记者,我无比热爱这个职业,这段经历中的许多时刻,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等以后即便到了像外婆这样的年纪,可能还会拿出来反复回味。以前每次在做完一个有体会、有收获的稿子之后,我都有习惯会写一个记者手记,不一定会发表,但是写给自己的一种梳理。也算是一种记录和保存。这篇文章可能类似于这个手记的一部分吧。

说实话,在18日晚上我在网上写文章向大家求助时,我没有想到过这件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等到19日早上凌晨5点我终于联系上外婆得知他们已经被转运至普陀的方舱之后,我稍微镇定了一点,吃了一粒安眠药然后把手机关掉,眯眼睡了三个小时。等我醒来,我的手机差不多就被炸了。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来问我这件事,我从四面八方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帮助线索,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企图帮我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接外婆回家。之后事情得到不断的扩大和发酵,更多外围的人也参与了进来,作为整件事的发声人,我经受了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压力和情绪的跌宕过程。各中复杂的内心,我想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梳理和排解掉。

现在,我稍微冷静下来一点,可以平静一点地坐下来打这些字,默默在心中复盘整件事。

第一就是,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这样大的关注?这件事为什么会迅速发酵?如此多的人关注着我外婆的遭遇,自发为我外婆转发、呼救?可能是因为这件事触及了大家内心非常柔软的部分。人人都有外婆,我自己每每读到那些写老人、写亲情的文章,总会感动、落泪,所以将心比心,人人都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的外婆身上。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帮助我,帮助我转发、帮助我想办法,帮助我一起将外婆接回家吧。

这篇文章刚发出来时,许多的网友在后台发来他们自己的遭遇,向我求助。当时我外婆还没有被转去方舱,我努力地将一些求助的留言在原帖中贴出来,希望他们也能得到帮助(当然后来各种留言越来越多,情况又变得紧急,我就没什么时间仔细看了。)现在事情解决了,我又收到了这些绝望的人给我发来的消息,“因为你的影响力大,所以外婆才能得救。”

不是这样的。我的微博粉丝少得可怜,公众号也几乎没有什么人读(订阅这个公号时间久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之前更新的频率有多低),我想这件事发生转机,恰恰是因为我本着做人(以前做记者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一种天真和执著,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个人的力量的确小,但如果每个人都发声,这个声音就会扩大,扩大到一定的频率,就能引起共振。这是我从前上新闻课时读到过的理论。媒体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专门有其固定的传播轨迹。发声不是说非要写什么,表达高兴、难过、快乐、质疑,都是声音。每个人的观点、看法都不一样,每个人也不一定都说什么有意义有质量的话,但每个人都应该有发声的权利,不管说什么不管说的是对还是错,这是沟通,是传播,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

上海的疫情发生后,我从4月1日开始禁足在家,足不出户。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阅读各种群里、朋友圈、官方发布等等的消息。因为我不断在朋友圈“发疯一样”地转发,我的朋友甚至私信我,说为我考虑,不要老是在朋友圈发那么多负能量。但我的想法是这样,虽然我一个人发了没什么作用,但起码有人看到了,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到,也是看到,蝴蝶就煽动了一下翅膀。

可能是因为我做记者的时间长了,之前我常常会陷入幻觉,自我夸大我这个个体发声的作用。刚毕业的时候,有时候写一篇文章,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我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小姑娘常常嘚瑟,产生错觉(其实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才是如此轻易起作用的关键)。但恰恰是这种职业经历,让我有一种自觉的发声的意识和习惯。当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我的反应总是质疑,去核实,想办法理解(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然后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要有点改变。我的朋友常常觉得我naive,too simple,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可能是吧,但是不是其实还是需要一点盲目乐观的“simple”呢?

年轻人总是“不怕虎”的,在中国人的哲学里,这不是什么会得到赏识的性格,我们文化的版本里,优秀成年人总是隐忍和沉默(被视作沉稳,不会轻易出头)。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这种沉默中庸的性格?是太多的苦难吗?但我也常常会思考,这会不会是一个闭环?因为沉默,所以苦难,因为苦难,所以更为沉默(对不起,苦难只相较于从前,诸位不要喷,我们的社会已经进步了很多,我现在就比小时候要幸福很多!)

昨天有一个小姑娘的关于勇敢发声的小诗被刷屏了,我看了非常感动。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姑娘,需要有一点simple的不计后果的声音。的确是很难,但如果因为难就不再行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难,成为一个僵硬的铁板机器。人有时无法抗衡机器,但不要忘记,机器始终是被人发明出来的呀!

我的外婆是在18日发布“应转尽转”政策之后被强行转走的,在方舱和地区的专门防疫医院里,外婆接受了三次核酸检测,都显示为阴性,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网站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的(第八版)规定,得以回到家中。我们之前一直在呼吁,因外婆的三次抗原自测都为阴性,希望可以有相关人员上门进行核酸检测,不要折腾两位老人。但因为政策,所以两位老人还是经历了这些波折。但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我的朋友告诉我,因为外婆的事,可能会调整政策,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阳性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可以酌情变通,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确保他们以及周围人的健康。假如这是真的,我真的是太太太高兴了。虽然外婆受了点苦,过程中我们非常难过和痛苦,但假如真的有了哪怕一点点改变,像外婆这样的千千万万的老年人可以不必重复这样的苦,那外婆的苦就没有白受!这一切是值得的!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特别真心诚意地向所有在这件事里为我外婆奔忙、想办法的各界同事同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以及所有为我外婆发过声、按过转发键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表示感谢!

如果缺少了你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帮助,我的外婆可能不会那么快回家。感谢你们!真的感谢!我甚至在想,假如有人更早一点发声,是不是连我外婆都不用这样被折腾一圈,我们都不用苦熬这么多时间。

这两天我没什么时间陪我女儿玩。昨天下午,她自己很乖地去睡午觉。起床时我去看她,她搂着我的脖子亲我,“妈妈我很爱你的,你去工作我不要人陪的。”我瞬间流泪。小孩真的是天使!

我们每个人就像微不足道的沙,但我想今天我们每个微小的人做的每件微小的事,最终都能汇聚成巴别之塔。我们成年人一定要努力,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让我们可爱的孩子尽可能开心得久一点。这样等我们老了,成为了老外婆老外公,我们也能开心得久一点。

过体面的生活。我们都要过体面的生活。

再次感谢大家!


相关链接:

请大家帮我转发!求不要把我94岁的外婆拉去方舱!

居委会的人阳了,97岁老年人怎么办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您还可以读:

2022年4月17日的武康路

一个多月了,要保持一点基本的体面有这么难吗?!
上海人的抱团自救,是这团乱糟糟中最大的温暖

一位普通上海市民失败的囤货经历与十条实用囤货指南

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呢?
3月31日,武康路最后的夜晚
日常生活:
假如梦想再不能实现,写在39岁生日这天
阅读|读书这么好的事,从哪里开始好呢?
2岁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容易发脾气?一样情况的家长进来握个手!
你有多少时间陪你的孩子呢?
绘本笔记:
《逃家小兔》,这就是妈妈的爱啊
《大卫,不可以》我们的迷人绘本世界由这本书打开




微博

@职烨

小红书

@苏格拉底很闲

公众号

苏格拉底很闲


‍‍‍‍‍‍‍‍‍‍‍欢迎约稿、合作。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联系方式:carriemaomao@126.com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哦~感谢您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