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资讯】朱海琳:科幻文学的跨界交流 ——安德森夫妇川大侧记

文学人类学编辑 文学人类学 2023-09-01

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即将举行,成都似乎加快了其科幻风貌的打造升级。作为世界性科幻大会在中国的首次承办地,成都的跟进,除了四处彰显各种视觉性的外在标识外,相关各界也陆续开启了围绕科幻的跨学科研讨。

 

科幻成都:打造地域化的视觉标识/网络图片


时间倒回数年,在四川大学校园内,与“文学幻想”、“虚拟现实”及“科幻产业”等相关的学术系列早已开启。


2019年11月1日下午,在四川大学科幻研究院、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机构发起召集下,“科幻文学的洲际传播和跨媒介改编”学术研讨会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51室顺利举行。


在姜振宇博士主持下,会议特别邀请美国作家凯文·安德森(Kevin J Anderson)、丽贝卡·莫斯塔(Rebecca Moesta)夫妇,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黎婵副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三场报告发言后,文学人类学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点的研究生、爱好科幻的师生与演讲者展开了热烈的圆桌讨论。


(对话会现场/汪兰摄)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联合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科幻产业联盟、赛凡科幻空间承办,四川大学科幻协会协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李展主席、《科幻世界》图书部魏映雪主任出席本次会议。


(活动现场/朱海琳摄)


安德森夫妇是享誉全球的科幻作家,参与共同创作《沙丘》系列作品,代表作《星球大战》、《X档案》系列被译为30余种语言出版,全球销量超过2300万册,对此行首次到访成都与四川大学师生进行科幻对话,两人抱有浓厚兴趣。


凯文·安德森首先对自己的创作情况进行介绍,凯文目前大约创作了170部小说,与丽贝卡·莫斯塔合作出版32部,涉及科幻和奇幻题材。凯文·安德森谈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在科幻文学中,人类能够运用想象力去畅想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其解决办法,从而相信未来。与科幻文学面向未来的想象不同的是,奇幻文学涉及更多的文化、传说、历史,能够从中想象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信仰和传说。


(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与《沙丘》)


凯文出生于美国农场,在阅读《指环王》和有关龙的传说故事中成长,在龙的故事中初次了解到像中世纪一样神秘的中国。旅行是滋养想象力和写作的重要方式,凯文说,成都此行的风土人情见闻宛如一场奇幻冒险。丽贝卡·莫斯塔分享了童年时期的阅读带给她进入不同世界的乐趣,阅读使她了解不同的文化,从而改变了认识他者的视角和观念,她希望通过创作青少年儿童文学,给青少年读者带来更加开阔视角和丰富奇幻的文化世界。在二人的合作创作中,丽贝卡擅长人物对话描写,凯文工于设计怪兽打斗情节,既注重对未来技术的架构,也凸显人类在其中的力量和意义。

 

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以“科幻叙事:在实证与虚拟之间——对永恒的原始的幻想”为主题进行发言。从科幻的“幻”谈起,徐新建教授认为,“幻”可以分为“科幻”、“奇幻(魔幻)”、“史幻”三类。就“史幻”来说,历史制造的过去与科幻制造的未来是同在的叙事,历史即“过去的故事”,也是一种“幻”。


徐新建指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讲故事”在人类的生存发展演变中是非常重要的,即历史。由此可以分为讲故事的人和听(看)故事的人。二位作家担当了巫师、毕摩这样的古典类型的制造故事的人的现代转换,写故事的团体与听故事的人形成两种社会。人类学研究和科幻理论要对故事进行阐释,要生产故事的意义。安德森先生的写作把未来的、远方的科幻和同在的、异民族的奇幻放在一起写作,其理解和使用是非常娴熟的。


接下来,徐新建教授谈到80年代以来科幻文学的文学性与科学性的讨论,首先他认为,科幻的“幻”具有文学性,科幻叙事是科学的一种类型,以幻想的方式做科学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科幻中的科学与文学是同在的;第二,科幻文学的文学性是对目前精英的、审美的、书面的文学的挑战,科幻文学及其多样的媒体形式是与传统科学、传统文学构成并置的第三种文类,应当在科幻叙事的整体意义上研究科幻文学,即把全球科幻的整体结构和联盟通过类型而非国别建立起来进行探究,形成共享宇宙和银河系的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幻写作的历程已有一个多世纪,科技在当下与科幻共存,因此,对科幻文学的研究不应仅仅在鉴赏层面,在科幻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上,回顾科幻发展的历程,今后有非常多的问题值得进行科幻理论的深入研究。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黎婵副教授围绕“科幻写作和批评中的技术文化转向”进行发言。黎婵首先讨论了科幻文学中的技术设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理论和当代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在科幻文学中的呈现方式。接着对国外有关科技与科幻文学的理论及最新批评进行比较和探讨,从科学到技术哲学均有涵盖。


黎婵强调,科幻小说在关注诸如控制论等技术问题时,并非停留在控制技术本身,而更关注技术在社会中的运作方式及其对人的生活和身份的影响,如性别分类的颠覆、人机混合、真实世界与幻觉混淆等。

 

在科技与文学的关联问题上,著名学者凯瑟琳·海尔斯(N.Katherine Hayles)说过,尽管AI技术、身心分离的假设和实验等技术是建立在后人文主义的传统上,但其实质是人文主义主体的持续、延续、膨胀。当今世界诸多不同的文化群体并存,科技介入人类文化生活带来迅捷变化的同时,亦会加深文明间不同生存发展主张的鸿沟,文明间分裂、冲突、同化持续发生。当不同文明在跨越国别的科幻文学呈现下被重新叙述、重新思考、重新探讨成为可能,人类将有机会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银河系中,重新认识地球文明多元文化的价值。


(参会嘉宾合影)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现场师生与作家就科幻写作中宗教题材的表达,奇幻、科幻、魔幻的题材分野,合作创作、影视改编等问题进行讨论。

 

2019年11月,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在被誉为“科幻之都”的成都举办;2019年8月16日,成都正式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2021年12月18日,世界科幻协会决议宣布,成都成功获选为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城市。2023年10月,成都将迎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开幕。本次研讨会从科幻文学的创作到理论批评进行了打通交流,既是对学术问题的新探索和推进,也将成为成都科幻文化建设的重要助力。


2023·成都科幻馆:已兴建落成的世界科幻大会会址



作者简介

朱海琳,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数字人文,科幻文类。



文学人类学
审稿编辑丨梁    昭
值班编辑丨唐婷婷


在田野中发现
在书斋中思考
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
欢迎交流:its2011@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