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人能拒绝AI编剧?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前言
合集阅读更方便

五月初,美编剧工会WGA成员,在Netflix、迪士尼、亚马逊、福克斯等各流媒体巨头门前罢工抗议,这直接冲击了《怪奇物语》《刀锋战士》《权力的游戏》前传等多部好莱坞剧集的制作进度。

如我们此前提及,AI的应用是彼此博弈的焦点之一(点击:编剧、流媒体、高管,好莱坞AIGC大对决),同时,对于AI应用下去会带来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简而言之,大趋势已注定。

已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将AI编剧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并在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并且早在在今年三月,WGA就提案,在不侵害专业编剧原有署名权和酬劳的前提下,允许AI参与剧本撰写工作。

这份提案透露出编剧行业对AI写作的主流观点:看好人工智能写作的工具化价值,但不能替代人类作者。在新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关系下,需要重新明确后者权益,让他们不要失去工作。‍‍‍‍‍‍

而回到行业层面,过去,好莱坞影视制作一直受技术发展进程影响,随着OpenAI宣布GPT4.5以及GPT5的进展,AI的热度不断发酵并进一步呈现出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融合潜力。

当前,AI编剧作为影视工业前期策划的重要环节,已有多个垂类应用落地。这带动了AI+影视的概念,成为了风投重点跟进的赛道之一。

我们将在后续推出做了一些调研的AI编剧国内篇。本文为AI编剧海外篇,整体偏向一些基本问题的回顾和应用盘点。有任何新想法,欢迎和我们联系交流,联系方式见文末。‍‍‍‍‍‍‍‍‍‍‍

本文部分章节设置付费,但并不以付费为目的,已参与录入白名单的用户,可以后台添加服务专员索取全文。全文也会在部分专业社群发布。


AI编剧的争议点
可用性与有用性

限制AI辅助创作剧本,是美编剧工会WGA此次发起罢工的主要决议之一,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编剧本身的权益,阻止编剧目前本来就不算好的待遇,进一步被替代和削减。‍‍‍‍‍‍‍‍‍‍‍‍‍‍‍‍‍‍‍‍‍‍‍‍‍‍‍‍‍‍‍‍‍‍‍‍‍‍‍‍‍‍‍‍‍‍

但不止薪酬结算的问题,业界对AI生成剧本争议也一直都有。‍‍

日前Deepmind Technologies推出Dramatron,这是一款能够以“分层故事生成”方式生成剧本的AI系统,让海外AIGC落地编剧行业的态势更加明朗。

但业界针对这一现象的争议尚未止息,甚至有部分业界组织和从业人员对AI生成创作剧本持强烈的警惕和否定态度。

争议主要集中于“可用性”和“有用性”两个方面。

首先是可用性。早在今年3月,WGA就曾提案,将使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工具编写剧本的作者视为项目的第一编剧,并且无需与AI分享署名权和资金酬劳。

这一提案默认AIGC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编剧的事实,而在此基础上否定了AIGC作品拥有独立版权和署名权的可能。

简单来说,AIGC被视作更多是工具而非剧本的创作主体。

另外是有用性。部分从业人员毫不掩饰自己对AI编剧存在价值的否认。在2023  Adobe峰会上,《白宫风云》的编剧Aaron Sorkin表示,AI并不能创造出另一部《白宫风云》,因为它所有的创造力都来源于先前被输入的作为语料的已有剧本。

也不乏观点跳过争议,聚焦在AIGC的实际应用价值。

美西部编剧工会WGAW前任主席Howard A. Rodman认为,文本生成式AI更类似于用来激发创造力的提示卡片,创作者可以借此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

他的观点是这并非将各个编剧的水平提升至同一台阶,而是将不同创作者的优势和劣势加以放大。

这一观点,目前算是主流。‍‍‍‍‍‍



  

AI编剧解决问题的两个维度‍‍‍‍‍‍‍‍‍‍
质和量,速度和成本‍‍‍‍

目前,对于AIGC的争议总体来看,还是基于“AI编剧垂类应用尚不能彻底取代创作者本身”的共识。

只是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和深化,如剧本创作平台The Black List的创始人Franklin Leonard所认为,有必要让最先受劳动力市场颠覆影响的编剧们来界定,使用AIGC垂类应用的方式和边界。

实际上,在AI+编剧争议不断的背景下,AI在生成、拆解剧本方面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

于创作者而言,剧本写作往往面临“质”和“量”两个维度的考核。

从剧本写作的“质”来看,编剧需要新颖的创意来支持情节铺陈,当编剧灵感匮乏的时候,AIGC技术能够充当创意增强器。

视频创意机构Envy Creative的首席视频制作人Mike Vannelli曾解释如何利用生成式AI来为剧本编写添加创意——“我们正在为一家自行车公司制作视频,我们需要在视频中插入有关自行车的笑话,但我们真的想不出任何笑话,所以我们使用 ChatGPT生成的一些笑话作为脚本。”

“我们实际上并没有用ChatGPT来编写完整脚本,但AI工具确实能帮助我们处理一些出乎意料的创造性工作。”Mike Vannelli表示。

从剧本写作的“量”来看,AIGC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编剧工作。

“我们花一个周末利用ChatGPT编写和导演了一部电影,”虚拟服务公司创始人Aaron Kemmer和他的联合制片人Richard Juan声称,“当ChatGPT在1小时内为我们制作了近50个剧本时,我们非常震惊,因为这样的工作量往往需要数月之久。”

由此可见,AIGC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编剧工作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和迭代更新,AI能够生成具有一定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剧本,这一过程中AI不仅作为创意增强器辅助编剧进行影视内容创作,同时能够节约资金和时间成本。

从技术的角度,未来AI+编剧的结合还将释放更大潜能。

目前多数AI剧本生成软件基于GPT-3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模型。日前,OpenAI已正式宣布将在今年九月或十月推出GPT-4.5,以及将在年底完成GPT-5的训练,这意味着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先进语言模型接入各个AI编剧垂类应用。

未来AIGC剧本拆解会更加准确,AIGC剧本生成则有潜力进军长剧本创作,甚至能够直接生成包括大纲、场景细节以及台词对话在内的完整剧本。


市场层面,目前尚有诸如Final Draft、CeltxSquiblerArc Studio Pro等编剧写作类软件尚未接入生成式AI。

未来是否有更多编剧应用类公司加入AI赛道尚待进一步考察,但还是那句老话,某些趋势是注定的。



AI结合编剧
并不是新事儿‍‍

过去十年,AI逐渐渗透进影视生成工业流程,在编剧领域亦较为显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