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啰!赶场啰!去十八梯“淘宝”,到人民公园“逗萌宠”

2017-01-15 兰鹏 舒芸芸 渝中最重庆


如果不是在赶场日,很难看到凌晨从田野里采摘的野菜、鸡窝里刚掏出的还有热气的鸡蛋、还有那些安静角落里的手艺人……无论是老重庆十八梯的人间烟火,还是人民公园宠物市场的嘈杂喧闹,赶场的原始、自然与传统,渗透着血脉相承的亲情。赶场即使空着篮子归来,也总使我们念念不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赶场记忆,那既是远去的生活光影,也是装满乡愁的旅行。





 点点滴滴的赶场回忆

记得在渝中老街赶场的景象,活脱脱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形形色色的小贩们挑着蔬菜,赶着猪羊,背负各式乡间野味,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如潮水般涌来赶场地,商贩的吆喝声、买主的砍价声、小孩的打闹声早已交织在一起……


从老一辈重庆人口中得知,老重庆的赶场周期一般为四天三场,也有逢单、逢双、五天、七天或十天一场的。开场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开场的时间一般为上午,辰时(7时到9时)起,午时(11时到13时)止。当然也会有下午场,以及赶夜市的。


不得不承认,曾经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赶场,如今变成了“非主流”。曾经徘徊在一个个集市上的我们,早就习惯了走进百货卖场、大型超市或者端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去淘货。关于赶场点点滴滴的回忆,封存在我们温暖的心底。



 难以言表的赶场情结▼

“胡豆开花菜籽黄,城巴佬下乡来赶场,鸡蛋鸭蛋黑室买,还要扯把鹅儿肠……”说起赶场,在老一辈人心中,只有这种传统集市才能找到最接近原始的纯真,最贴近自然的呼吸,这是一份难以言表的赶场情结。


在老一辈人心中,赶场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永存的记忆;在80后等都市年轻人记忆里,赶场是父辈牵着自己小手穿梭热闹集市,常能获得零食的惊喜。


赶场包含人文情怀,这小小的天地里浓缩了生活万象。赶场有“宝”可淘,有"趣"可寻。





体验过才知道,赶场是会让人上瘾的,如同现在的“Shopping族”。所不同的是,无论是穿梭在各大卖场还是在网上购物,和赶场比起来总缺乏一种原汁原味。所谓原汁原味,可能是一段趣事,也可能是某位趣人,还有可能是几件趣物。总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赶场旧事。

 

 黄波:既熟悉又陌生的赶场 

青年画家,2007年出版专著《寻城记-重庆》,2011年出版专著《黄波风景画集》。


赶场,对于70后的我来说是熟悉而陌生的,熟悉的是抹不去的记忆,陌生的是找不到的现在。小时候我家住在巴县鱼洞镇,那个年代对赶场习以为常。每逢赶场天,一大清早,远乡近邻的人们三三两两从各个街口涌进城来,农民兄弟和做生意的小贩早已抢占街市的两侧,箩筐、簸箕、背篼一字排开留出通道等待顾主,小白菜还滴着晨露,豇豆里的菜青虫才刚刚睡醒,喂得太饱的鸡公被五花大绑,鸡蛋还保留着鸡窝的余温,小摊贩则用高音喇叭反复着:“有酒泡酒,无酒泡尿,无酒无尿,可以干嚼……”




集市从菜市场延伸到下河码头陆续铺开,几乎逼到了县委大门,平时空旷的街道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热闹非凡,像过节一样。那时候人多车少,偶尔有汽车被埋在人群里狂按喇叭也无济于事,没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整条马路都是集市。闹哄哄的市场杂而不乱,没有城管,也没有公平秤,喧嚣中讨价还价,进行着公平交易,俗称“自由市场”。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离家最近的乡镇,场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90年代初,我工作了,挤进了主城中心区,开始步入有商场、超市的商圈生活,但我还是喜欢逢5逢10到石桥铺老街赶场,不仅可以买到最新鲜的食材,还可以淘到廉价的稀特货,比如开水瓶的软木塞,土陶的煨罐和泡菜坛,竹枝扎的扫帚等等。赶场结束,出了老街,看见对面电脑城门前人头攒动,原来很多人都是专程来电脑城赶场的,今天是电脑节。

 

 向翔:赶场是个聚宝盆 

笔名寒溪夜浣。当过兵,教过书,搞过科研,码过文字,浪迹天涯十年,足迹遍布大半中国。常混迹在蜂窝网等旅游论坛上,被众多网友奉为“活体导游”。


有人曾说,赶场有时就是在赶记忆,赶时光。这对于从小就喜欢热闹的我来说同样适用,这里承载了我对童年快乐时光太多美好的记忆,现在想来依然常沉浸其中。小时候,每次母亲去赶场,我都会死皮赖脸的粘着,因为那里面有太多太多新奇的东西让人向往。热腾腾的叶儿耙,敲得乒乒乓乓的麻糖,刚切出来的桃片,那种美味绝对是在城市里无法奢望的。




而那些用树杈削成的弹弓、用鸡毛扎成的毽子更是爱不释手的玩具,虽然做工简单,但绝对真材实料且经久耐用。直到现在,我还念念不忘经常去赶场,也会很认真的去淘一些像弹珠、不干胶、铁环这些小时候疯狂着迷如今早已从城市消失的小玩意儿,淘到的不仅仅是两三件商品,而是那早已远去的童年和最纯真的快乐。




可以说,赶场是个聚宝盆,赶场的宝藏有着非比寻常的吸引力。乡场集市纯天然的家禽果蔬、乃至油盐酱醋既是在超市菜市买不来的新鲜可口,也是家人健康的保障,更是当了一辈子医生的母亲最想找到的宝藏。每个人的赶场不一样,淘得的宝贝也绝不相同,我想,这才是赶场最大的魅力所在。

 

 夏思荣:走进生命里的土家姑娘 

资深“驴子”,人生信条是: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2005年开始组织更多的驴友山友去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享受重庆周边山川河流的美妙,自然也识得许多好风景。


尽管已是下午,老龚滩的赶场天仍然热闹非凡。有戴斗笠的土家女,有撑油纸伞的苗家妹,有背高背篼的婆子,有裹白头帕的老汉,摩肩接踵,熙来攘往……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马帮蹄声蹬蹬,铃儿叮当……窄街两旁吊脚楼里的土家人悠闲地晒着太阳,女人们纳着鞋底,翻着空话。我们每人都采购了一些山货提着。直到太阳西斜感觉肚饿,才坐进一家临江小馆的木楼。




门帘动处,土家服饰的姑娘脸儿圆圆,眼儿水水,一张蓝花花头巾把她衬得小乖小乖。忽见满桌的山外男子辣辣地看她,脸一红,把头埋于胸间。“妹娃,我们要吃甑子苞谷饭,还有香菇炖腊肉。”“妹娃,赶场赶饿了,先来一碗油茶汤嘛。”妹娃手脚麻利地先给我们一人端上来一碗油茶汤,然后拿起叉棍,去吊脚楼边勾下块风铃一般挂于檐下的腊肉,掷在桌上,用刀切开。


好一块烟熏后风干的老腊肉,肥的呈琥珀色,晶莹剔透,瘦肉厚密紧实,色如玖红。妹娃腼腆地叫我们撕下瘦肉生吃。我们都诧异了一下,老冉率先撕下一块吃着,我们才你撕一块,我撕一块,填入嘴内,疑疑惑惑慢嚼,接着就大嚼特嚼,原来五陵山的腊肉是可以生吃的呀!大呼安逸之时,那满嘴的香醇已直透骨髓。




酒足饭饱的我们才记起,该启程去县城酉阳了。这个场怎么赶得忘记时间了哟?妹娃执意要送我们,她拿起手电,带着我们走过窗外的桂花树,转弯抹角、爬坡下坎;带着我们穿过老龚滩迷宫似的吊脚楼与木屋,有说有笑地踩上老街古朴的青石,就像踩进了老街赶场的岁月……坐进越野车,一行人都扭回头去,妹娃就站在那里,月色里沿乌江吹过来的风正在扬起她的头巾。车已经开出去很远,妹娃还站在那里,渐渐地,一个土家姑娘站在了我的生命里……

 

 重庆主城赶场地 



逢1、4、7的赶场地

北碚区:歇马场、偏岩场、同兴场、澄江场、水土沱、文星场

渝北区:任睦滩、人和场、悦来场、石坪场、统景场、两岔场、石鞋场、茨竹场、古路场

巴南区:鱼洞化龙路、土桥场、太和场、南彭场、白鹞场、惠民场、二圣场、木洞场、东泉场、南泉鹿角场、安澜场、仁流场、凉水场

南岸区:大兴场

沙坪坝区:青木关、曾家场、土主场

九龙坡区:白市驿、陶家场

江北区:鱼嘴场

 

逢2、5、8的赶场地

北碚区:柳荫场、复兴场

渝北区:鸳鸯场、永兴场、木耳场、多宝场、石船场、明月场

巴南区:百节场、公平场、跳石场、小观场、忠兴场、姜家场、栋青场、双河场、麻柳场、五布场、花石场

南岸区:南坪老菜市、长生桥

沙坪坝区:新店子、歌乐山镇、虎溪场、凤凰场

九龙坡区:石板场、元明场、宝华场、含谷场

大渡口区:跳蹬场

江北区:复盛场

 

逢3、6、9的赶场地

北碚区:蔡家场、静观场、药王场

渝北区:两路场、王家场、礼嘉场、旱土场、龙兴场、大湾场、兴隆场、大盛场、珞璜场

巴南区:一品场、石庙场、接龙场、石岗场、永兴场、石滩场

南岸区:迎龙场、老厂

沙坪坝区:老中梁、回龙坝、陈家桥、西永场

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人和场、西彭场、福寿场、金凤场、冬笋坝

江北区:五宝场、唐家沱

 

特别日期赶场地

每月逢3、6、1、0:月华场(巴南区)

每月逢1、3、5、7、9:丰盛场(巴南区)

每月逢4、7、1、0:石龙场(巴南区)

每月逢5、10:石桥铺老街(九龙坡区)

每月逢10:樵坪场(巴南区)、广阳场(南岸区)

每周五:嘉陵厂生活区(沙坪坝区)

每周六:玉清寺(九龙坡区)

每周六、日:望江场(江北区)、十八梯(渝中区)

每周日:北碚老码头(北碚区)、红土地(渝北区)、铜元局(南岸区)、半边街(沙坪坝区)、特钢厂生活区(沙坪坝区)、田坝场(九龙坡区)


图@《重庆旅游》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