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当修行,职场生活是道场

白龙王 2024-03-04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

如果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

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

 「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俗人眼中以为,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道观的深山老林,静坐,练练瑜伽,读读道经,练深呼吸;或是朝山礼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冈仁波齐,冒着生命危险转上它几圈。

 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

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则是标榜进取精神的最好的修行之地。

1509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县令。几个月后,他给弟子们写信谈《心学》,最后说道:「政事虽剧,亦是学问之地。」

工作即修行, 在王阳明看来就是在工作中「致良知」;

尽量进入「四和」境界。


所谓「四和」就是: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己和。

与天地和,就是万物一体之仁,做官时,要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与人和,则是处理好自己与上级、下级的关系;

与己和,就是听从自真心良知的命令来行事。

 这样,岂止是官场,但凡是工作场所,都是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非常受益于《阳明心学》,他说:「在工作中修行,就是努力工作,心无旁骛地投入眼前的工作。」

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

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

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有个叫南大吉的官员对王阳明说:「我为政总有过失,先生为何没有说法?」

王阳明反问:「你有什么过失?」

南大吉就把自己为政的过失一一说给王阳明听。

王阳明听完后,意味深长地道:「你这些过失,我都指点过你。」

南大吉一愣:白龙王工作室「您好像没说过。」

王阳明见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过失的?」

南大吉福至心灵,惊叫:「良知!」

王阳明点头,南大吉兴奋地大笑。

几天后,南大吉又来见王阳明,叹息说:「如果身边有个能人经常提醒我,我在工作上犯的过失可能会少点!」

王阳明说:「你身边就是有个无所不能的人在时刻提醒你啊!」

南大吉略家思索,尖叫道:「 良知!」

又几天后,南大吉又来问王阳明:「行为上有了过失可以改变,心上有了过失可如何是好?」

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

 我从未见过心上有过失的人,会用心工作;

 也从未见过用心工作的人,心上还会有什么过失。

在王阳明看来,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

 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

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

 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有个叫朱廷立的官员向王阳明请教在工作中「致良知」的问题,王阳明答非所问地和他谈起了「修身」。

朱廷立上班后,按照王阳明的教导,进行一系列的「修身之术」;

从中知道了自己心中厌恶的事情,而百姓厌恶的事情也知道了。

知道了自己的欲望,也就知道百姓喜欢什么了。

舍弃自己的私利,也就知道百姓的利益是什么了。

提醒自己要遵守道德规范,也就知道了百姓应该遵守什么了。

祛除了心中的魔鬼,也就知道百姓心中每天都想什么了。

明白了这一切,而主动去修行,就是致良知了。

三个月后,他发现,他不但了解了百姓的好恶;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百姓纷纷在背后说他是好父母官。

朱廷立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修身不但可以养性,还能提高工作质量!

但他突然懊悔,「工作质量是有了,可我的心学造诣没有提高啊!」

于是,他又去问王阳明如何学习心学的问题。

让他莫名其妙的是,王阳明这次没有跟他谈一句学习《心学》,却跟他谈上了工作。

朱廷立回到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

 三个月后,他恍然大悟,原来,百姓所以亲近他,就是因为他之前按照王阳明的「修身要求」主动在「修身」啊,

比如,

把百姓厌恶的事情祛除,我就有了惩恶的快感;

让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我也就有了能遏制欲望的能力;

顺应了百姓的心声,我也就舍弃了「自己的私利」;

经常告诫他们要遵守法律,我也就有了时常「警惕自己的心」;

解救了他们的苦难,我心情很好,也就「祛除了心病」;

看到百姓人人都圣人了,我其实也就是圣人了。

于是,朱廷立二度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提高工作质量的诀窍,就是先修己身啊」。

后来,他又去见王阳明问,工作和修行的关系。王阳明说:「修身和工作,其实是一回事,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

朱同志最后得出结论:「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用良知去修身,就是工作。用良知去工作,就是修身!」

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履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工作同样都是辛苦,但是价值、福报、功德的大小,就取决于心中的那一念。

这一念就是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奉献这个世界,在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奉献这个世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修行人;否则,就觉得自己在被剥削,就会生活在苦难中。

 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当下在做什么,都可以藉由心的转化而为无量功德。

修行就是转念。 它是一种「心态」, 不是一种「形式」。

发心清净,身心一致。

 如此,修行、工作便可两不耽误;一切都会越来越美满。

公益分享,福生无量天尊





传播正信道教信仰,功德不可思议!

推荐阅读:
顺势而为 逆势修为
当危机悄然而至 ,你如何应付?
疫情后的职场危机,如何安然度过!
福报来临会出现这些征兆,如何抓住
修复磁场|持久有效改善自己的面容和命运
轻松摆脱你的“感觉”,用心过好有价值的一生
好运是种生活方式 ,养好身上三处“上等风水”!

点击更多视频分享

 2024年十二生肖运势查询 

 👇请选择你的生肖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工作当修行,职场生活是道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