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9102年了,你还没意识到这些偏见都是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放飞自我的 启发童书馆 2021-05-25


您有一份来自“启发”的征稿函,等待查收!


年初逛台北国际书展时,发现了一个专门做“性别平权”的展位:


She Do !

He Can Do !


一下子就被这张图打动了,让我想起去年年底在《卫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英国广告监管机构ASA将严厉打击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2019年开始,广告中禁止出现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的场景。

比如:

男士笨手笨脚做家务,最后还得让主妇搞定一切的场景;

先生翘着脚不做家务,家里一片混乱,而“贤妻良母”一人收拾......

一直以来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擅长做家务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再出现在英国的广告中将被惩罚。而不管是“贤妻良母”或者时常缺位又“笨手笨脚”的“糟糕父亲”形象,在我们的认识中简直是太平常了。


也许正是普遍或者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了这种状况,才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性别刻板印象也许是对我们自身的局限,它暗示着女性理所应当是家务料理者。


从台湾地区的数据来看,男性平均无酬做家事、照顾子女和其他家人的时间是1.13小时,而女性则平均无酬照顾的时间为3.18小时

而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报告,女性平均无酬照顾家人的工作是男性的2-10倍

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洗衣?做饭?

照顾孩子?

常常有妈妈们喜欢熬夜不睡觉,说起来也未必干什么重要的事儿,就是舍不得睡,熬的是什么呢?

自 由!

好不容易有一段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了,怎么舍得睡呢?


但这也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啊

也许有时我们需要和孩子们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

图片出自《让我安静五分钟》

或者泡个热水澡,喝杯热咖啡,

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安宁和放松。

图片出自《让我安静五分钟》


“让我安静五分钟”,时间不必太长,但合理的要求足够提醒妈妈们要想到自己。

对于大孩子和家中的男士,

也许我们更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家务。

看!他们也能干得有模有样

图片出自《朱家故事》


特别有女性意识的绘本大师海伦·奥克森伯里在传记《与绘画相伴一生》中提到,小时候看到妈妈起早贪黑的为家人忙碌,这个形象仿佛一个难忘的警世故事。

艺术创作是海伦的解决之道,

也许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

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自己的人生答案。

那么,除了做家务的贤妻良母和糟糕的父亲形象,性别刻板印象还有哪些呢?

英国广告监管机构ASA的报告中列出了我们常见的6种刻板印象:

01

某种特定的职业或职位只和特定性别联系起来,比如高管、领导只有男性。

02

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特征只和特定性别联系起来。比如强调一个具体活动不适合男孩,因为它传统上更适合女孩,反之亦然(如女孩只能玩娃娃,男孩只能玩车)。

在“性别中立”价值倡导下,原本性别标签明显的玩具厂商纷纷改变了营销策略。在2015年的芭比的广告中,第一次出现了小男孩形象。

看看下面两则遭到投诉的广告:

广告图里显示小男孩的身份是“小学者”(the little scholar),而小女孩的却是“交际花”(the social butterfly)......

广告中,男宝宝喝了奶粉长大后会变成登山爱好者和工程师,女宝宝喝了之后会变成芭蕾舞演员。

这样的广告不仅局限在性别的刻板印象中,同时还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女性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自然会被投诉。

而在绘本中,女性的职业选择就非常多元化了。


《妈妈去上班》中,除了常见的“教师”“服务员”“服装店员”外,还有“医生”“建筑设计师”“园艺师”“社会工作者”“商业精英”等等。

经典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时,安东尼·布朗特别为妈妈安排了大老板的职位角色,还可以是宇航员妈妈。

在“小猪奥莉薇”系列中,奥莉薇对于职业的想象也曾梦想当美国首席大法官。

追求自我的奥莉薇,不管是要成为收养孤儿的社会工作者,还是揭发贪污腐败的记者,亦或是美国首席大法官,甚至女王……我们看到的是奥莉薇对于自己职业的思考,也是作者伊恩为女孩子打开了各种职业探索的边界。

图片出自《奥莉薇玩单人乐队》

而经典绘本《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最后把家里的汽车修理好了。

开场时,车子属于朱先生的“势力范围”,在刻板印象中,驾驭和修理汽车这类与机械有关的工作通常容易被认定是属于男性的专长,然而故事的最后,朱太太不但重整了她的空间,在工作范畴上也跨越了僵化的性别界限。

绘本中在事业的选择上,除了前面我们呈现的多元化的职业,也可以让孩子们多读一些传记。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样会拓展孩子们的职业选择,为自己喜欢的事,投入热情,去研究,去创造,去影响更多的人。

03

嘲笑某个人不符合传统的“性别规范”。

比如把人贴上“娘娘腔”和“女汉子”的标签;或者强调男孩子坚强勇敢,善于挑战;女孩子温柔可人,善于照顾等等。

在这里特别推荐两本有关幼儿性别教育的小书《我不是超级英雄》《我不是小公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男孩子就要当超级英雄吗?”

“女孩子就要当小公主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超级呢?”

“做小公主的女孩就不能踢足球、玩倒挂、和蜗牛玩弄得一身脏了吗?”

书中这两个不服气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于性别问题的追问,打破了小朋友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思维的局限,鼓励了小读者们对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男生一定要强壮结实、毛发浓密才会幸福吗?

女生一定洗洗涮涮干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吗?

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芭贝·柯尔将她对男女性别的思考,以她独有的趣味方式向前推进。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纸袋公主》则通过童话故事,打破了女孩对于童话中公主等着王子来营救,公主和王子在一起才是幸福快乐生活的认知。

这样的故事更能引导小读者们(以及父母/教师),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为自己的性别骄傲而不是受束缚。


04

以高度性化的方式描绘个人

05

物化个人,把关注点放在ta的身体上

06

描绘不健康的身体形象,比如过度追捧瘦身,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在广告中,女性常常被刻画为“美的角色”,无论是化妆品、保养品,还是洗发水的广告,几乎全部运用美女形象,这向受众暗示:作为女性,其价值就在于美丽、年轻

媒介影响下,女性被模式化为性感、被动的形象。

实际上,这种广告强化了两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被观赏性和易操纵性

曾有过一则广告:一个穿着泳衣的瘦模特,背后几个大字:“Are you beach body ready? ”——“准备好你的沙滩身材了吗?”

这家本来打算给大家洗脑“吃了我家蛋白粉就能有苗条沙滩身材哦”,然而没想到却惹毛了众人,遭到了毁天灭地式的抵制……

正是因为这则沙滩女孩的广告引发了英国广告标准局ASA的思考,制定了新标准。

难道这种身材的姑娘就不配去海边玩?

就不能秀自己?

想起经典绘本《我喜欢自己》,小猪秀身材时的自信满满——

我喜欢自己圆圆的肚子,

我喜欢自己卷卷的尾巴,

还有自己细细的小脚。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很受触动,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是否也能像小猪这般悦纳?


希望大家无论胖、瘦、喜悦、悲伤、顺心、出糗,无论去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对自己说“我喜欢自己”。

绘本,为我们呈现了千姿百态的爸爸、妈妈、男孩、女孩的形象,他们或胖或瘦或强壮或温柔或坚韧或胆小或发火或无奈,他们遇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状况,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去解决。

他们的尝试,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思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多元的、包容的世界,这有助于孩子们跳脱出刻板印象的束缚和局限,思考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能做些什么,我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启发官网全新上线,欢迎前往


http://www.7jia8.com/

图片来自启发新书:《幸福到站,请叫醒我》

>>>找到我们<<<

电话 | 010-59307688

新浪微博 | @启发童书馆

QQ阅读分享群 | 110662380

图书订购 | 010-59307688-发行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