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你的听力是如何被悄悄“偷走”的?

央视科教 2024-03-3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央视社教今日看点✨

《文博日历》:看古人的“爱耳”小物《健康之路》:警惕听力悄悄溜走
 

文博日历

 有点儿像钥匙扣又有点儿像背包上的挂饰这位小姐姐可不仅长得好看还是个认真做事的“讲究人”她就是仕女形金事件

内有乾坤

她做好“爱耳”“护齿”这件事


她手捧寿桃 脸带微笑

腹内中空 一条金链子贯穿头尾

用的时候一拉

腹内的耳挖和牙签现身

为你清洁齿间和耳中污物

用毕将耳挖和牙签填回腹中

寿桃形的金饰塞在筒口

她又成为那个仪态万千的仕女

剔牙、挖耳并非文雅之事

她常常藏于主人袖内

必要之时出现 事毕又退居幕后


不做花里胡哨的“金饰件”认真做事是她的座右铭她就是仕女形金事件

分工明确

一个小工具管一件“事儿”


有人要问,是金事件还是金饰件?原来,金事件中的“事”为物事之意“事件”或“事儿”其实是一种由金/银/铜制成的佩饰一件小工具,一段系链几条链子又合在一个束口上这样一串便是“事件”或“事儿”有几样小工具就叫“几事儿”

△ 明减银杂宝纹金事件,其筒内装有耳挖与牙签。浙江省博物馆藏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

从古至今,不少人认为掏耳朵

是注意个人卫生的体现

但其实频繁掏耳朵、乱掏耳朵

容易造成耳损伤

所以,掏耳朵这件专业的“事”

还是交给医生吧!





 

《健康之路

 


噪音无处不在

轻而易举就能“偷走”听力



噪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听力损失致病因素。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噪声暴露时间延长,听力损失程度也会更加严重。



外界的声音(声波)会通过外耳、中耳传导到内耳。人之所以能够听见声音,是纤毛产生了振动后,传导到中枢,产生听觉感受。



不同长短的纤毛会传递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声音响度在85分贝以上就被称之为噪音,噪音越大对纤毛的损害越严重,听力受损速度也就越快。

专家提示


听力损失会造成认知功能下降,听力受损人群发生老年痴呆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噪音损伤听力?


1

尽量远离高强度的噪声源,例如放鞭炮、KTV等场合;


2

表达想法时不要太大声,避免在噪声环境下接听电话。




佩戴耳机时,如何避免噪音损伤听力?


注意3个60 :

1

声音不超过60分贝;

2

单次佩戴时长不超过60分钟;

3

不超过总音量的60%。


专家提示


1

同等分贝时,耳机对听力的伤害会更大;


2

包耳式耳机降噪功能相对较好。





别拿炎症不当回事

小心偷走你的听力



掏耳不慎、游泳时的泳池水进入耳道内,都可能会引起外耳道、中耳的炎症。这些炎症会破坏从耳道到鼓膜,乃至于听骨链对于声音的传导,从而造成相应的听力损害,悄悄“偷走”我们的听力。

专家提示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听力受损,小儿听力受损会影响学业。



避免外伤“偷走”听力



鼓膜一旦破裂或损伤,会影响到整个听觉信息的传播,产生部分的听力损伤,但不会完全听不到声音。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耳朵受伤?


1

掏耳不当;

2

气压性损伤:如坐飞机、潜水时,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气压会对咽鼓管和耳朵的功能造成损伤,产生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小贴士


在飞机上升、下降期间,可以喝水或嚼口香糖,做一些吞咽动作,有助于咽鼓管的开放,平衡耳朵内外的气压。



听力已经受损,该如何进行补救?


轻度听力受损,注意远离噪声,合理使用耳机,避免听力进一步受到损害;

严重听力受损,可以考虑佩戴助听器。


专家提示


老年人摔倒跟听力受损密切相关。


《健康之路》

《警惕听力悄悄溜走》

首播:3月3日 18:05

重播:次日 09:36

推荐阅读

👉最大95岁,最小85岁!11位志愿军老战士深情演唱《我的祖国》


👉dáo chi 怎么写?蔡明说:我演🤗


文来源:视新闻客户端、CCTV健康之路微信公众号

监制/ 田龙  主编/ 万山红 蔡瑛

编辑/ 赵宇涛 吕欣怡(实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