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富人吃了”和中外生活水准的50年变迁

好奇心君 未来预言机 2022-12-14

现在在美国的示威,有口号叫到“Eat The Rich”,把富人吃掉。看来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这个口号来源于差不多300年前,法国哲学家卢梭,就是写了《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卢梭。他的原话是:“当人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富人吃了。”


卢梭


回过头来想一想,美国这日子怎么就变成这样子的呢?

 

70-80年代

 

统计数字:1980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40元/月。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732美元/月。

 

美国人这个时候的生活是相当舒适。你随便拉着一个环卫工人聊天,他会很自豪地和你说起他的美国梦,不靠父母就靠自己双手,辛苦辛苦干10多年,在郊区买个house独栋屋,要叫独栋小别墅也可以,一家人的生活就安稳了,有吃的有穿的。


 

这个时候有期《国家地理》杂志,里面有篇文章,作者是来自东欧的新移民,他提到他在70年代初刚到美国时,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是浪费,巨大的浪费。我读到这里时不禁大笑,因为我第一次到美国时也是这样的第一印象。

 

中国在70年代是比较贫困的。据统计,在1979年的时候,由于实在太穷,当年有至少30万人从深圳偷渡去香港谋生。而从1957年开始到1978年的20年间,已经逃去26万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这是叛逃,应该派军队制止。邓小平很开明地认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当时的广东省省委书记习仲勋也说过 “共产党员就是要听不同的意见,听不进反面意见的人,再英明都会犯错误。”

 

检讨出来的结果,就是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一系列针对民生的改革政策开始在深圳试点。偷渡去香港的现象随之迅速消失了。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改善。

 

1982年开始普通人可以领护照之后,有人开始移民美国。当时中国人去美国,除了极少数公派留学生外,其它人到了美国,都是拼命打工,同时做几份兼职。无论你之前在国内是什么职业,大学教授、舞蹈演员、作家,来了统统去刷盘子。当时描述这种生活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就在国内火了。


 

这是第一代中国移民的生活,背后都是泪。


 

90年代

 

统计数字:199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56元/月。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美元/月。

 

这个时候,美国国力强盛,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兴起,比尔盖兹开始为“未来之路”布道。

 

美国平民的生活是安逸的,美国前同事夏天休假一休就是一个月两个月,美其名曰“夏天太短,得数着日子好好过。” 中产阶级在郊区买个两层的独栋别墅,前院有草坪和车库,后院有树屋和狗屋,太太全职在家,再买个小区会所的会籍,有空就去谈论一下八卦,特别讲究格调。

 

1993年俞敏洪成立新东方,业务增长得相当快,留学的、移民的,大多数都来上过课。

 

当时在国内,待遇最好的是三家外资公司:宝洁,IBM,思科。思科更是给中国员工开了公司信用卡,限额颇高,只要和工作有关,随便刷。月底香港财务统一付账单。

 

1995年,马云去了一趟美国,觉得互联网业务是大机会。

 

1998年,马化腾创立腾讯,闲暇时经常上BBS灌水。

 

李彦宏在1991年出国读研后,1999年回国成立百度。

 

当时在硅谷的华人工程师感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威力,开始在国内招募亲朋好友到硅谷一起干。

 

是了,当时不少华人回国找老婆,当时这是自带光环的,成功率非常高,在婚介所中是非常抢手。而一些抱着婚后到美国住别墅享福的女生发现,到了美国,生活并不如先生之前在国内一掷千金那般的阔绰,而仅仅是过着精打细算的普通打工族的生活。原因是什么呢?汇率。


 

2000

 

统计数字:200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874元/月。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美元/月。

 

当时大学毕业生的热门去向,一是出国深造,二是去外资公司工作。宝洁P&G公司一直是众人眼中的明星。在面试环节,常见的情况是各大名校的毕业生在竞争。

 

大约在2005年前后,有一位在外资公司工作的小经理,随大流申请了加拿大移民。获批后,她去温哥华和多伦多看看,想寻找落脚的地方。花了3个月转了一圈后,她犹豫了。

 

当时她在内地一个二线城市,为一家外资公司工作,经理级别。一个月大约挣一万多,有奖金的时候,二万也有。房子和车子都有,天天上餐厅吃饭也没压力,去商场买个包包买双鞋子都很轻松,银行的VIP客户。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生活还是没什么忧愁的。

 

但是,她发现,在加拿大,即使她能够比较幸运,也只能拿到类似行业类似公司低一个级别(supervisor主管级别)的工作,之后的升职很困难。生活会拮据不少,花钱不能无脑乱花,得计算着花。房子固然能买到更大的独立屋,但是算上各种开销还是蛮大的,例如70年的房产税足够把房子再买一遍。日常生活没问题,但要是像她在国内那样每天外出吃饭就会有点困难。所以比较后,她发现移民过去一是生活质量下降了,二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下降了,成为一个三等公民。

 

她思前想后决定放弃移民回国发展,同时把她的比较发到了网上。结果在网上激起一些华人的谴责,攻击她为啥要暴露华人在北美生活的不易呢,这会破坏海外华人在国内的形象的。

 

在15年后的今天,乔木朴素而真实地记录生活的美国日记,也同样遭到了这些人同样的责骂。

 

看着中国发展这么快,不少留美华人是想回国发展的,但是各人有各人的纠结。于是不少人每天就陷入了祥林嫂般的犹豫:“回?还是不回?”。

 

这时候,有人经过各种计算,发现中国和美国的薪水,其实应该舍弃汇率,而按1:1的比例来看待,也就是说你在美国挣5000美元一个月,和在中国挣5000人民币一个月,其实过得差不多。

 

一些在外资公司工作的职位较高的华人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前景,为自己争取expat海归标准的薪水,也就是按照海外的工资标准发薪水,然后由公司派遣到中国工作。部分美资公司当时为了鼓励员工走出美国,拓展国际业务,还会有一项特殊补贴,叫“边远、贫困地区的工作补贴”,中国也在其中。这两项待遇政策加起来,还是很诱人的。不过,很快,2008金融危机来了,这两项待遇就基本绝迹了。


 

2010年代

 

统计数字:201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月2600元。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100美元/月。

 

这个时候,移民已经不是热门的选择了。留学深造后回国发展成为主流。为外资公司工作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以通信行业的爱立信和华为这两家公司为例。在上一个10年,还有不少人从华为跳到爱立信,为了更好的待遇,为了工作和生活更好的平衡。在这个10年,普通的中层员工,论固定工资,还是爱立信比华为高一点点,但是华为还有多得多的分红和奖金。于是,跳槽的方向就反过来了,大家都想进华为了。

 

新兴行业的新公司也是发展迅速。在BAT、头条、美团及众多独角兽等诸多平台上,职业发展没有天花板,业务可以从国内做到国际,待遇又不错,自然吸引的人才就越来越多。


同期的美国,发生了2011占领华尔街。这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喊出“吃掉富人”的口号了。


 

今天

 

今天,中国人均收入和50年前相比,增长了大约100倍。同期美国增加了大概6倍。

 

生活水平的差距就是这样缩小的。

 

这时候你要问一个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他要在哪里生活、要不要移民,答案还真不是唯一的。

 

前几天李克强总理提及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有人瞬间高潮了,认为中国太弱,中国就是快崩溃了。这些人显然没学过高二物理中的“光的波粒二相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同时具有连续的波的特性,也具有一粒粒的粒子的特性。同样的道理,在中国这个GDP排世界第2的大国,一方面有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另一方面在北上广深等的一线城市,也有许多方面是和中等发达国家相近的。

 

那么,回到我们文章的开头来,美国民众喊出了“把富人吃掉”的口号,显然是美国穷人的日子日渐艰难了。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福利来帮助他们,需要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来帮助他们,来保护他们。


美国之所以有那么多针对比尔盖茨的阴谋论,除了反智的因素外,还因为比尔盖茨是多年来美国首富的代表,美国穷人要吃富人,当然第一个要吃他呀。

 

我们也要以此为鉴。马云爸爸也绝对不想被6亿低收入平民吃掉。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回国创办中芯国际后,立刻要为员工建员工福利住房,这说明我们的房地产价格离地太远,住房改革还有完善的地方。而我们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微博在谈论什么?在谈论北京一家医院的女医生,被患者捅死了。这说明我们的医改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更何况,还有老龄化的问题在前方等着呢。

 

道路从来都是曲曲折折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