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志飞:出门问问是不是一家AI公司重要吗?

2017-03-30 编辑/洪杉 红杉汇

当大多数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还停留在简单的概念层面,“出门问问”却已经在提供人人都能消费的硬件产品了。


正因如此,你也很难定义“出门问问”到底是什么,它一方面积淀着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又马不停蹄的将其转化为可穿戴设备、车载后视镜。


但就如创始人李志飞曾说的那样,相对于技术突破本身,他从一开始便对技术的应用更感兴趣。作为从 Google 总部 Engineer Research Scientist 团队回国创业的“第一人”,李志飞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公司”的理解,以及从一位常年待在实验室中的科学家转身为一名亲自跑工厂、下产线的CEO的创业故事。


公司名称:出门问问

领域:科技/传媒


出门问问是市场上一家拥有自主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消费产品,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方式。出门问问率先把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技术率先落地到智能手表上,为用户带来可穿戴设备上的全新交互体验,获得了行业和用户的认可,成为中国可穿戴行业的标杆。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始终关注科技/传媒领域的投资。成立至今已投资了今日头条、滴滴出行、京东、大众点评、美团、唯品会、掌趣科技、美丽说、新浪网、大疆创新等该领域知名企业。


除科技/传媒领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还关注医疗健康、消费品/服务、新能源/清洁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投资。


***

【每日金句】

“有一些人是不可能打工的,

我就是那种人。”


***



国创业之前,李志飞仅有的一段工作经历是在 Google 当科学家,研究自然语言处理(NLP)及人工智能,开发了机器翻译开源软件 Joshua。某种程度上,这段经历充当了李志飞回国创业的敲门砖,“2012 年 10 月,还没有从美国 Google 总部 Engineer Research Scientist 回中国创业的,我是第一个。”


时间点也不错,苹果 2012 年 4 月推出了 Siri,李志飞 7 月份便与红杉中国、真格洽谈了融资的事情。当时,虽然国内已经出现好几个与 Siri 相似的语音助手,并均号称有上千万用户。但在李志飞看来,“他们都只是用科大讯飞搭一个东西。”他不屑一顾。


不过若反观当时的自己,李志飞可依凭的似乎也只有背景,“没什么 DD(背景调查)可以做,团队也没有,产品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我一个人。”所以“一个 DEMO 搞定融资”是真事。


两年前,雷锋网问过李志飞为什么不留在硅谷,他表示:“如果在硅谷,我们也许会慢一点。”同时,相对于技术突破本身,他更感兴趣的是技术的应用。所以可以看到,拿到投资后的出门问问,用了不到 8 个月时间上线微信公众号,然后马不停蹄地做了 App 和 Google Glass APP。


出门问问走得很快,市场反应也很好,但到头来李志飞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


就在采访之前,李志飞发了一条朋友圈:“公司买Hololens都几个月了,每个人都会试用然后发朋友圈,但基本没有人每天都想去玩,跟当年 Google Glass 好像啊!”


「我不用跟资本讲故事」


李志飞经常在公司熬夜,最特殊的一天是去年的 7 月 26 日。


当晚,Ticwatch 2 在 Kickstarter上线,有四、五十个同事和李志飞一起守在电视机前,注视着众筹金额的变化。“就 5 分钟的时间,一下过了 10 万美元。真的非常非常刺激。”那一刻,有人开了香槟。


最终,Ticwatch 2 打破了中国公司在 Kickstarter 上保持的众筹纪录,众筹金额达到了 208 万美金。李志飞非常在意公司的生存姿态,“如果这个公司只是半死不活的活着,每年营收一两千万,那有什么意思?”


融资却从来不是问题。“开始做硬件之后,我没有从 VC 那拿过一分钱,所以我不用跟资本讲故事,我们拿的都是战略投资,都是跟我们合作以后觉得一定要投。”谈判的节奏还是很快,“因为不用做背景调查,他们对公司的团队和技术已经非常了解,我们又没有太多的财务数据可看。”


不止是AI公司


现在,出门问问有将近 300 名员工,人来人往,李志飞已经叫不出每个人的名字。


为提升沟通效率,他将老东家 Google 的 TGIF 带到了公司:每周五下午,员工可以向他提任何问题——实名或匿名。他当然不希望活动只流于形式,而是想让每个人像他当年在 Google 一样,“以 CEO 的心态做事情。”


从公司 logo 到办公环境,都能看到前东家在李志飞身上留下的痕迹,他毫不掩饰自己对 Google 的推崇,一句话概括:“(Google)能把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招进来,让他们天天不只会吵架,还真能做点事情。”这是他当年对 Google 最大的好奇。


“有一些人是不可能打工的,我就是那种人。比如我肯定没办法在大公司爬阶梯,把关系处理的很好,这一点我进 Google 时就想得非常清楚。”所以还在 Google 时,大老板当着面说他做的东西“Useless”时,他感到无所谓,创业后有人说他是“不务正业”也懒得解释。


“其实公司内部也有这种声音,说我们不是一个 AI 公司了,是一个穿戴厂商、一个硬件公司。如果只为了做事情,我觉得这无所谓。”


在一次以“奇点”为主题的大会上,李志飞一字一顿地对着台下的观众说:“我个人强烈反对奇点这种提法,因为这是一种不可实现的东西。”这种态度令不少同行侧目,可李志飞还是说:“不能骗自己,没有意义。”


“你说我们不重视 AI,我们公司有 60 多号人专门做 AI,中国有几个这样的创业公司?你不能因为我往前走了一步,我没有天天跟你讲 AI 就这么说。只是你这种方式我认为没有任何希望,所以我才会天天去琢磨到底 AI 用到什么产品里面去。”


「每天多产 100 台,

就能少被100个人骂」


不过做硬件有些坑是逃不掉的,如何让生产与销售更好地结合?这是李志飞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生产由于 lead time 需要销售提前两到三个月给 forecast,但销售一般给不出精准 forecast,很多营销都很临时,用户需求波动大,希望生产能收放自如。结果是一会巨大库存,一会断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许李志飞会用量化建模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过人的主观性显然不在公式的涵盖范围,“就是图纸各方面都写得一清二楚,但是供应商就是给你做厚了 0.01 毫米。每天都是这种事情。”这一度让李志飞这个计算机博士很崩溃。


但值得宽慰的是,某种意义上,事情能发展到这一步也反过来验证了外行做硬件的可行性。


有一次,李志飞去杭州见一个供应商,对方开口便是:“3、4 年前小米来见我我没理他,本来我今天要去另外一个地方的,没上飞机就为了等你来。”所以,李志飞至今很感谢雷军,“对供应商来说这非常现实,人家现金进,现金出,不谈什么情怀。雷军确实也教育了一下,有时候还是要有点理想主义的。”


为了鼓励工人,李志飞也会带着团队跑工厂,下产线,与工人们合影,送公司的文化衫和礼品。这种事情对李志飞来说,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现实就是良率很重要,每天多产 100 台,我们就能少被100个人骂。”


每次涉险过关,李志飞都心有余悸,“基本上都有解决方案,虽然每次都是咬牙切齿说再也不干了。”


后记


李志飞的工位在办公间的东南角,两面环窗,正好能将整个中关村纳入眼底。和很多创业公司一样,出门问问在这里开始和成长。


采访结束前,李志飞不无感慨:“我们今天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确实是在进步,两年前跟我们一模一样的公司,他现在的形式跟两年前可能仍然没什么区别。如果这么去看的话,是不是个 AI 公司,有那么重要吗?不重要。”


***


在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从每天早上刷门禁、知悉当日工作计划、安排会议到点餐、拉窗帘,这些琐碎的事情或都将在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变得省心而高效。下面的视频便记录了这家由“一群极客范儿的工程师”组成,且“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公司的日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82r3tlv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来源 / 雷锋网

作者/六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