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土地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视频:第31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郭程轩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广州日报小记者特训营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郭程轩老师给我们讲授“土地”的故事。

看得见的“地”,看不见的“土”

城市里的街道、马路、广场、以及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等,这些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地方,都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土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脚下。它承载万物,支撑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空间。但是这些土地里面仅仅有“地”,却很难看得到“土(或者是土壤)”。


城市中随处可见的“不渗水层”

我们把这些 “看不到土壤”,遇到雨水落地后又难以下渗的城市地面称为“不透水层”。很显然,现在城市里的这种不透水层越来越多。

看得见“土壤”的地什么样?

红壤耕地

砖红壤耕地

棕壤耕地

黑土耕地

我国南方分布比较常见的红壤耕地和砖红壤耕地,华北地区分布比较多的棕壤耕地,东北地区则广泛分布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农村见到大面积的水稻田耕地,在城市郊区见到一些连片分布的农田和菜地,甚至在城市郊区某个角落,见到这些面积不大的小规模的菜地等等。


水稻田

菜地

正是因为有这些大面积,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土壤”的耕地,才为我们的一日三餐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满足整个国家对粮食的需要。可以说,大面积、集中连片分布的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耕地流失非常严重,土地退化十分明显。那些看得见“土”的土地资源面积逐年下降,面临巨大的保护压力。

土地都去哪儿了?

那些流失掉的土地,都流向何处了呢?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土地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土地资源的空间被占用,一个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工业用地侵占农用地

城市建筑蚕食土地

土地闲置浪费

就像图中呈现的那样,工业用地直接侵占农用地;而不断增加的城市高楼建筑也在一块一块的蚕食着郊区的土地;同时,这些已经建好的地方也存在大量土地闲置浪费的现象,土地利用比较粗放。

同样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的土地危机主要来自两个影响,其中一个是土地破坏,包括非法采矿、非法采砂、非法倾倒固体垃圾以及非法挖土等等;另一个是土地污染,这其中包括土壤化工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与残留等等。

这些土地破坏和土地污染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常见的就是土壤有毒元素增加、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等等,这些影响都极大的降低了土地的耕种能力。

更为严重的是,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土壤的问题,我们开始感觉到食物的品质在发生变化,甚至有些食物会直接带来身体的健康问题。

应该如何善待土地?

土地所面临的这些问题,让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个很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  

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国家已经做出了三个方面的响应:

-立法保护: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使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政策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宣传保护: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资源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需要有更加具体的行动上的保护:

1、不仅保护耕地数量,更要保护耕地质量

2、在农村,我们要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不被侵占,严格控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3、在城市,我们要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减量,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强度

4、同时,为了保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农业生态环境,我们必须要限制耕地中化肥、农药的滥用,利用生物技术逐步取代化学农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5、对于有退化现象的土地,我们要开展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确保农业生态安全

土地资源保护不仅仅关系到耕地稳定和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关系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对于实现生态文明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去逐步解决土地资源保护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就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们期待土壤的重生,更期待土地的重生,为我们带来更多健康的生活,为国家带来更为长久的繁荣和稳定。

【小tips】

全国土地日答题活动中奖的朋友记得联系小记者,发送集赞截图,填写收货地址哦~


第31个全国土地日活动海报


添加小记者客服兑奖微信号:xiaojizhe333


文字、编辑、视频|滕惠琦 廖慧君 罗梓鹏 
图片 | 部分源于网络

图文、视频 | 广州日报
执行编辑 | 地理科学学院信息中心新媒体部 杨宝瑶
审核 | 何雪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