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8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学者认为中国财政供养人口已超8000万,建议足协这类机构回归社会

长平经研 2022-07-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常态发展 Author 陈剑观察


2014年,笔者主编的《中国改革报告2014》和《中国改革报告2015》都涉及到如何打造四级政府,减少政府财政供养人口的建议。并就此事回答了记者专访。笔者认为,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至少超过6400万。

   

理由如下,财政部20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09年年底,全国不包括中央的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为5392.6万人。这些都是有公务员编制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体制内人员。除此之外,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准财政供养人员,估计准财政供养人员总人数超过1000万。加上这部分准财政供养人口,到2014年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超过6400万,占人口比例至少超过4.68%。

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机构进一步扩张,财政供养人口范围不断扩大,到了2021年,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至少超过8000万。

理由如下:

一、明确财政供养人口的定义

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政府财政负担工资收入的公职人员,涉及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仅指政府机关人员,又称国家公务员,在国外称政府机关雇员或文官。

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又称公职人员,在国外称政府雇员,不仅包括政府机关人员,还包括由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机构的教师、医生、环境卫生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中国则包括诸多事业单位人员。这里所说的财政供养,不仅有中央政府的财政供养,还有省级财政、地市级,甚至县市级财政供养的人口。其中,基层政府招聘的工作人员规模庞大。

笔者2016年在广东调研时发现,一个十多万人口的乡镇,设立了诸多机构。例如乡镇政府的民政办、计划生育办,工作人员都超过十多人。但这些机构正式公务员编制只有1人,至多2 人,其余大部分工作人员属于镇政府招聘人员,他们的收入主要有县区、镇财政提供。这姕招聘人员,自然也属于政府财政供养人口。

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七成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

二、财政供养人口增加1600万来自何处?

7年来,中国财政供养人口持续增加,至少增加了1600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机构人员的增加。以公务员队伍为例,2014年,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17万,7年来,全国大约增加了10多万公务员。目前,全国公务员总数接近730万

公共机构人员较多的领域是卫生和教育。2021年我国现有教师总数已达到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比2014年1514.1万人增加276万人。2020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347.5万人,比2014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023,增加了323万。也就是说,仅仅教师和卫生人员数量,全国就业人口总数就超过3100万,在7年中就增加了600万人。虽然这600万新增加人员中,并不完全由政府财政供养,也包含一定数量的民营卫生机构和民营教育机构人员,但由于这两个行业中,民营机构占比不高,新增加的600万人员中,绝大多数属于政府财政供养人员。

二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村民小组主要负责人纳入财政供养人口范围。

自2012年起,街道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就纳入了政府财政供养范围。2020年民政统计显示,中国有51.7万个村委会,11.1万个社区,总计62.8万个社区。每一个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由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平均7至9位,取平均数8位计算,仅仅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就超过500万

自2014年以来,街道的居委会下属的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会下属的村民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也逐渐纳入了政府的财政补助范围,且补助额度不断在提升。这些属于准财政供养人口。国家民政部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62.8万个社区,每个社区工作人员6-7位,民政部统计显示,全国社区工作人员超过400万。民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村民小组376.1万个,如果每一个村民小组负责人以1人计算,全国就是376 万人。

今年1月笔者在海南调研时发现,大多数村民小组领取政府财政补助人员,多于2个及以上。也就是说,全国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农村村民小组负责人,新纳入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至少超过770万。农村村民小组负责人,虽然财政补助只是他们兼职收入,与专职的财政供养人口相比,他们的人均财政补助费用相对偏低,但近年来一直不断提升。

三是机构增设带来的人员增加。近年来,由于政府机构调整,政府部门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一些部门由于维稳等需要得到了充实加强,导致了政府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加。例如,城市区一级的政协组织,城市城管人员,近年来机构在扩展,人员在充实。由于维稳的需要,例如,城市地铁增加的安检人员。新增设人员中,最大量的是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增加,这些人虽然不属于正式人员编制,甚至在一些部门,这些招聘人员被称为临时工,属于典型的准财政供养人口,但随着时间推移,临时工越来越多成为有正式编制的人员。

例如,公安系统的辅警,原为“合同制民警”,2000年左右这支队伍被解聘,以后又恢复成“联防队员”,到2002年正式称为“辅警”。但此时辅警人数十分有限。2016年1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里面称之为“警务辅助人员”,他们已经成为正式公安人员的组成部分。今天的辅警在公安机关各个警种中都有配备,担负着交通管理、治安巡逻、设卡守候、看管物品、维护治安秩序等工作职责,而交通部门的辅警也叫“交通协管员”。全国有多少辅警,笔者没有找到权威的说法,但有400万和200万之说。以全国辅警人数200万计算。公安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61名民警、131名辅警因公牺牲,4375名民警、3420名辅警因公负伤。这些数据说明,辅警已经成为公安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2014年6400万财政供养人口中,辅警没有包含在内。

此外,城市城管人员中的协管员,近年来增加迅猛,至少超过百万之多

综合以上三部分,也只是对对其中部分行业的人员进行计算,纳入政府财政供养人口范围的新增加人员,7年时间超过1600万。

全国财政供养人口,包括准财政供养人口在内,究竟有多少,需要权威部门给出令人信服的数据。依笔者计算,超过8000万没有疑问。

三、如何减少财政供养人口

财政供养人口持续增加,无疑增加纳税人财政负担。在今天,讨论如何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并不是合适时机,只能给出一个框架建议:
    建设四级政府,
    实现党政分开,
    协会回归社会,
    明确职责边界。

以协会回归社会为例,诸多的政府办的协会,事实证明,政府难以管好,而回归社会,走向民间,则有利于协会的健康发展。例如,大年初一给全国人民添堵的中国足球,一败再败,居然兵败越南。如果探究其原因,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需要设立一个副部级的正式机构——中国足协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用行政手段管理足球能够管好吗?就全球情况看,没有一个国家有类似政府机构,既浪费纳税人钱,也难以管好。只应回归民办。

2022年2月3日,微博网友提出建议


类似中国足协这样的机构,在中国还有很多,例如中国书协、作协、计划生育协会等,都应当纳入民办甚至撤销之列。若如此,既能减少纳税人负担,还能起到应有作用。*

作者为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 THE END —

独立报告【长平观察】已接受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