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义华|如何解读非凡的1921



1921 年我界定为新文化运动修成正果之年。为什么作了这样一个界定?


李达


新年伊始,1921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8卷第5号上就发表了一篇李达所撰写的《马克思还原》,说明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明确指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是革命的”,而“一,唯物史观;二,资本集中说;三,资本主义崩坏说;四,剩余价值说;五,阶级斗争说”这五项,则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年打响的这一炮,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已经修成它最重要的成果,这就是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马克思还原》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始于1920年。上海渔阳里2号,是原安徽都督柏文蔚在上海的一所私宅。陈独秀1920年4月从北京辗转来到上海,就居住在这里。


▲陈独秀


5月,在这里,他接待了俄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专门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同月,他在这里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恽代英翻译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李汉俊翻译 《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当时书名作《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作为建党的理论准备。6月起,他在这里和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杨明斋、沈玄庐、沈雁冰等人多次会议,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毛泽东来到上海,也是在这里会见了陈独秀。随后,于8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62页):8月,“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该组织拟定一个具体的党纲党章内容的文件,并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2016年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8、27 页)确认“上海的组织一开始就叫中国共产党,北京的组织则称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上海渔阳里2号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陈独秀本人亲自联络和推动或派人帮助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及留法、留日成员等地建立党的组织。并于8月20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版和9月版

《共产党宣言》




陈独秀将《新青年》自8卷1号(9月出版)起改组为党所领导的机关刊物,让李达、李汉俊、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作为党的喉舌。1920年底,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南下广州办教育。他给北京同仁写了封信,交代陈望道将接任主编《新青年》。根据陈独秀的建议,1921年伊始,开始积极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成为毛泽东所说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和《共产党》这两份刊物为中心,开始密切关注中国工人的生存状况和中国的农民问题。1920年5月,《新青年》专门出版一期“劳动节纪念号”,发表了一组有关中国社会劳动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南京、唐山、山西、江苏、长沙、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国工人集中的各个地区。这些调查报告,重点反映中国社会劳动阶层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阶级地位。


8月,中国共产党人委托江南造船厂工人发起组织上海机器工会,11月正式成立。1921年4月,《共产党》月刊发表了《告中国的农民》,号召农民组织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翻身解放。9月27日,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两三个月内,农民协会发展到萧山、绍兴两县的八十多个村庄,农协领导农民进行抗税减租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发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开始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下修成正果的又一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下之实业》


从1920年9月开始的关于中国要不要选择社会主义以及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争论,1921年仍在继续。研究系大将张东荪从1920年9月起多次发表文章,称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开发实业,增加富力;其方法之最能速成者,莫若资本主义。随后,梁启超撰文支持。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无知识,绝对不能建立劳动阶级的国家,也不能建立共产党,必须依靠“绅商阶级”来发展资本主义。1920年12月陈独秀在《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中明确指出,要“使中国人‘都’得着人的生活,非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制采用社会主义生产制不可”,“此时我们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的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的必要。”(《广东群报》1921年1月19日)。李大钊也指出,今日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依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李大钊:《社会主义下之实业》,《曙光》第2卷第2号,1921年3月)。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9卷第4号上

开辟“讨论无政府主义“专栏



在这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同当时非常流行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无政府主义者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和无政府状态,反对一切国家和暴力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陈独秀在《新青年》第8卷第4号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长文,围绕着革命的形式、国家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等问题,逐一反驳无政府主义的论点。李达、李大钊和其他共产党人在《新青年》和《先驱》《青年周刊》《觉悟》等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批判无政府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这些论战将新文化运动引进一个全新的方向。蔡和森认为《新青年》前期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完全是代表美国的精神”,“但是到了仲甫同志倾向社会主义以后,就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的思想了,宣传社会主义了”(《蔡和森文集》(下),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92页)。


但是,新文化运动所修成的这些正果,集中反映在《新青年》《共产党》这些刊物中,而这些刊物都早就影印出版,《典藏》选录的都是那一年出版的书籍,这些代表时代潮流的文献,便只能割爱了。而要深入和准确地了解1921年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界,却不能不首先深刻认识新文化运动所修成的这一正果。





《典藏1921》 

 姜义华 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3月出版






《新青年》(全12册)(民国期刊集成)

上海书店出版社








姜义华|重建历史的在场性:《百年典藏》的价值

镇社之宝006|跨时代的百年名刊《新青年》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