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方两口子的双城生活一一知青婚恋录

老方两口子的双城生活
——知青婚恋录

作者:何永根

方锡峰来电话,告诉我,这两天刚回到珲春市,让我去聚一聚。


走进老方的家,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四室一厅,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装修得温馨而典雅,不愧为知识分子的家。房间里总感到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氛围,让我感到舒适和喜欢。

老方和我是30多年的好朋友,爱人范立洁,又和我共事多年,我想,没有谁会比我更了解老方一家了。


老方是上海市长风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4月份来到珲春县马川子大队第八生产队插队落户。当上了集体户户长,带领知青们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的干了几年。由于干得出色,1972年初,就上调到珲春县家具厂工作。


老方是一个性格特别豪爽的人,每天风风火火,什么脏活累活都不在话下,什么活累就干什么活。下班了,就和工友们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群众关系特别好。有一次,下雨天滑,抬大木头,不小心,从长梯子上摔了下来,脖子被钢丝绳勒住了,差一点要了命。可是,虽然受伤了,休息一会儿,老方又干起来来了。这种朴实能干,是当时社会最吃香的,工作了三年,就从组长提拔为车间主任。


1976年,由厂长介绍,和敬信九沙坪姑娘范立洁认识了。范立洁父亲是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老教师,由于出身不好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至死,66届中学毕业的范立洁怀才不遇,当了几天的代课教师,也因为受到家庭成分的牵连,被迫去务农。见面时候,范立洁虽然在农村生活,但是她身上那一种与农村人完全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方锡峰的眼球。而方锡峰有着浑厚的男低音,每次深情地歌唱,都使范立洁陶醉其中。


当时的方锡峰工作是如日中天。人家问他,你是上海人,又是工人,还当上了车间主任,怎么会要一个农村黑五类姑娘的呢?方锡峰理直气壮地的回答:"我管她是什么成分呢,人好就行!"


1977年底,方锡峰和范立洁热热闹闹的结婚了。


看来,老方的眼光不错,1979年范立洁父亲平反后,范立洁的才华逐渐的显现出来了。靠着自己的努力,先到珲春县第四中学代课,79年转成正式国家干部,后来到珲春县第一小学工作,不到一年,就当上了大队辅导员。1984年又去上大学。大学毕业,到珲春市第三中学当上了团委书记。1990年被调到教育局党委工作,年底,又被提拔为市妇联副主任。1991年10月份,又被派回教育局,任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范立洁根本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路上顺风顺水,平步青云。老方有福气啊!


但是,哪个家庭都会有一些坎坎坷坷的。


1979年,是知青大返城的高峰。老方人缘好,许多回上海的知青,都会在回上海的最后一夜,到老方家告别,和老方一起来插队落户的表弟,是最后回上海的,本来是投奔老方来的,现在也回去了。那个时候,老方真的是心潮澎湃,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来回的在房间里溜达。失落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范立洁心疼老方,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范立洁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于是对他说:"咱俩离婚吧,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走了,我和女儿能过下去,放心吧!"当时女儿才5个月,妈妈的眼泪流到她的脸上,不懂事的她,感到好玩,用妈妈的眼泪搽自己的小脸呢。这种情景,感动了方锡峰,老方想,这个和睦的家庭,经历了风风雨雨,真的不容易,难道就这样拆散了?如果自己真的回到上海,还能够找到这样的好媳妇吗?他一剁脚,说:"去他妈的,我不回去了!"


范立洁心疼方锡峰,70年代末,大家的生活都不好。她时时刻刻在关心他的生活,知道他是南方人,吃不惯粗粮,虽然自己还有喂奶的孩子,做饭时候,把大米拨到一边,留给老方吃,自己吃玉米碴子饭,老范的弟弟心疼的对她说:"姐呀,这样怎么行啊,你还在喂孩子,营养跟不上啊",


有一次,老方下夜班回来,由于有近视眼,看不清路边正在挖自来水管道,自行车和人一起掉进了一米多深的沟里,骨折了,腿肿得像水桶。老范每天背着他去医院看病,直到他自己能够自理了,才放心。


老方也时时刻刻想着老范,老范当上了领导,工作就忙了,家务活全部落到了老方的手里,老方无怨无悔,乐此不疲。老方能够做一手的好菜,90年代生活好了,什么红烧肉,糖醋鱼,糖醋排骨,醉鸡酱鸭,各种各样的上海菜随时随地地搬上餐桌。有的时候老范的亲戚朋友来串门,对老方的厨艺,都交口称赞。


80年代末,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了家具厂的经营模式,厂子产品销路不行,老方下岗了。每个月只有120元生活费。女儿在外地读书,需要很多的生活费,单靠老范一个人的工资,也不行啊。


当时老范已经是三中的团委书记了,为了家庭生活,两口子商量,做一点小买卖吧。可是老方实在是不好意思做买卖,老范说,我陪着你去吧!


星期天,两口子骑着自行车,车上装满了冰棍,麻花,面包等等食品,到农村去。可是,谁都喊不出第一声。两个人就商量,你喊"冰棍,雪糕",我喊"麻花,面包!"他俩都有一副好嗓门儿,很多人是被这动听的叫卖声吸引出来的。想不到收入还不错,一天下来,竟赚了30多元钱,真好!时间长了,老方也就适应了,一个人自己去卖食品了!


有一次,老范在家等老方,很长时间都没有回来,老范急了,到外面去接他,深夜了,老方才回到家,原来自行车的车胎漏气了。十几里地推着自行车回家的。你说,容易吗?


由于上海市政府对知青有了好政策,1997年,老方回到了上海,当时老范还在风风火火的上班,所以不能够迁户口。老方为了照顾常年有病的大哥,就在上海的老家住下了。虽然两口子天各一方,靠着两地书,联络着感情,可是两口子永远也不会忘记对方的恩情,永远也忘不了小家庭的幸福温馨的每时每刻。


老方时刻在想着珲春市的妻儿,每一天都在盼望,什么时候把老范的户口迁到上海去,这样全家好团圆。老方隔一段时间,就会到珲春市来探亲。


想不到,老方的女儿和女婿,在珲春市工作得风生水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女婿现在是珲春市委对外宣传中心主任(原来是珲春市广电局的副主编)。女儿也被提拔为街道的副主任,小两口都是珲春市的副局级干部。


2006年,老范退休了,户口也落到了上海市。终于了了老方的心愿。


这个期间,老方断断续续地又在珲春市生活了几年。2010年,为了给外孙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老两口带着外孙女,到上海去定居了。想不到,外孙女李好,继承了父母的聪明才干,学习真的是出类拔萃,第一年,由于珲春市小学英语是从三年级开始学,而上海却是从一年级开始学,外孙女英语跟不上上海的水平。老范想给她找一个辅导老师,孩子说:"姥姥,请家教多贵呀,我自己能行的"。半年后,英语成绩就从60多分,变成了90多分。今年署假外孙女小学毕业了,还成为了全校毕业典礼的主持人呢。同时外孙女也考上了中学的重点班。今年的署假,学校组织学生去外国夏令营,每个人需要交4万元,外孙女回家都没有和大人说。当老范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责怪孩子没有告诉家长,孩子说:"我不想靠家长的钱去外国,父母赚钱不容易,以后我要靠自己的实力,公派出国留学"这样的孩子真的是人见人爱啊。但是,女儿女婿为了孩子,也过起了飞来飞去的双城生活。也面临着在珲春还是去上海发展的艰难抉择。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的情缘来之不易,无论是何时何地,那一种情谊都显得弥足珍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不幸,正悄悄地向这个家庭袭来。


2009年,老范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得了乳腺癌。老方感到,天都快塌下来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都过去了,现在应该享受晚年美好生活了。老方偷偷地哭了好几次,外孙女也抱着姥姥说:"姥姥,你不要死,我离不开你啊!"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家人还得坚强地面对啊!


在长春住院治疗期间,老方忙前忙后,尽心尽职,尽了一个丈夫应该尽到的一切责任。同时一次次地问医生,了解病情,让医生用最好的药。心里就是为了与老范共同渡过这个坎啊。坚强的老范,有着良好的心态,乐呵呵地面对病魔,化疗后头发都掉光了,还在自嘲自己是新潮派呢。6次的化疗,让人简直感到要死要活的,人就像到地狱里走了一趟一样。但是老范都坚强地挺过去了。女儿女婿工作特别忙,但是为了尽孝心,百忙之中陪老范多次去长春做化疗。平时,问寒问暖的,就怕老范寂寞了。女儿女婿说:"妈妈,你一个人有病,咱们全家共同面对,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趟不过的河!"病魔终于低下了头,老范恢复了健康。


想不到,2010年,老方又得了脑梗,小脑萎缩,记忆力不好了,语言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老范安慰他说:"你看,我有病时候,你那么地关心我,现在你有病了,咱俩一起共同面对吧,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我和你夫妻还没有做够呢!咱俩争取活到90岁!"老范把饭喂到老方的嘴里,每天拉着老方去小区的花园散步溜弯,成为了小区一道别样的风景。慢慢的,老方也恢复了健康。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夫妻,风风雨雨的走过了30多个春秋,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多和谐。相濡以沫的30多年,谁也离不开谁,他们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默默地深爱着对方。


有一种夫妻情,从他们牵手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对方放在了手心里;从结婚典礼上行了对拜之礼,首首相触,成为夫妻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对方放在了脑海里;从他们的柴米油盐的平常日子里,他们就把对方放在了心窝里。他们没有海誓山盟,只是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平坦,坎坷地共同面对,相互照应携手走过......


说到为什么回到了上海定居,每年还都回来探亲呢。


老方说,珲春市变化太大了,珲春市现在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化的城市,森林覆盖率85%,城区绿化率39.4%,人均公共绿地10.2平方米。冬暖夏凉,八月份上海酷热难当,而珲春市平均气温只有21度,从延吉下飞机,凉风习习,大快人意啊!现在的珲春,美丽洁净,宽阔笔直的马路上,几乎找不到一张纸片和垃圾。绿树成荫的马路上,花草树木,鲜花盛开,这一份幽静,安详与从容,让你感到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


老范说,自己的父母虽然早已经没有了,但是自己在家里是老大,许多事情,弟弟妹妹等着自己给他们拿主意。兄弟姐妹的情缘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呀。再说了,女儿女婿还在珲春市工作,他们工作忙,不能经常去上海看望自己,所以只能老两口经常回来了。他们两个人调侃说,自己的工资都贡献给了铁道部和航空公司了。

婚姻,不是一个男人加上一个女人,而是妻子是水,丈夫是米,加上爱的酝酿,结合后产生子女,最后形成的美酒叫做——家。

秦国风和他的朝鲜族夫人
——知青婚恋录

作者:何永根

秦国风和崔美罗两口子一脸的幸福

俗话说:夫妻两个人就是一双手,丈夫是左手,妻子是右手。当有一天左手痒痒了,右手一定会去帮助挠挠;当有一天左手提东西累了,右手一定会去帮一把。


夫妻两个人就是一双筷子,相互提携,相互合力,在一个碗里尝尽酸甜苦辣咸,共同携手享受生活。一生中有一个爱你疼你,牵挂你的人,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秦国风和他的朝鲜族夫人崔美罗就是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


秦国风是上海市澄衷中学(原来是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这是一所重点中学。1969年3月1号,秦国风穿上草绿色的大棉袄,与本校的14名同学,来到延边州朝阳川公社吉成五队插队落户。一群从大城市来的年轻人,被关在交通闭塞,三面环山的穷山僻壤,个中的艰难困苦不是用一两句话能够倾诉完的。由于集体户15个人里,有八个高中生,所以招工就优先照顾高中生先走,所以让国风在农村整整待了八年,到1977年12月才有机会招工到延边煤田地质勘探队工作。


在农村集体户生活够艰苦的了,国风以为招工吃皇粮,应该能够脱离苦海了。到勘探队后才发现,这个工作远比农村艰苦得多。勘探队借宿在农村老百姓家里,当时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在野外钻井,只有一个装设备的帐篷,工人每天在露天作业,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夏天气温高达30多度,严冬11月份气温滴水成冰,工人都只能在露天作业。夏天的蚊子小咬在人们的周围不停地飞,大家经常被这些小动物咬得皮肤过敏,身体起大泡;遇到下大雨,连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工作三班倒,晚上连一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天亮了,大家的衣服都被露水浸湿了。


勘探队虽然有食堂,但是由于离市场很远,根本没有什么菜可吃,也吃不到肉,经常是大酱拌苞米面条,呼呼噜噜地下肚对付一顿,生活还不如集体户呢。那时候,勘探队技术工种少,由于国风在生产队开过手扶拖拉机,懂点柴油机原理,所以不到半年,国风干起了管理柴油机的工作,这样就好一点,不用三班倒了,但是露天作业的命运还是躲不了的。


国风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生活条件很好,自从1969年下乡到1979年,整整十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吃不好工作又特别辛苦,现在远离父母双亲,整整十年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特别想家。正好1979年刮回城风的时候,国风想回到上海去工作,想不到领导舍不得放他走,许诺给他涨一级工资,国风才打消了回城的计划。


1980年底,国风也29岁,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经同事的介绍,一个朝鲜族姑娘进入到国风的视线,姑娘叫崔美罗,在延吉市丝绸厂工作,姑娘美丽清秀,两只大眼睛仿佛会说话。第一次见面,国风就很满意。可是人家姑娘却没有看上他,第一次约会时国风没有好好打扮自己,因为整天在野外工作脸晒得黢黑,由于跑电焊,眼镜镜片上斑斑驳驳的都是泥点子,人的个子又矮,姑娘真的不来电。美罗风趣地对我说,第一次约会,背景是一个小草房,所以还没有感到国风矮,后来好好观察后,真的发现国风不高。


美罗家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延边农学院的教授,大姐夫也在延边医学院当教授,大姐又是延吉市一所中学当高级教师。当时的朝鲜族老人,特别反对子女与其他民族通婚,美罗父母通情达理,没有民族和门第的界限,只要男方对美罗好就行。可是见面看到国风这样的条件也非常担心,一个上海知青,在延边没根没底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跑回上海去了怎么办?美罗身体又不太好,自己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能放心吗?


国风认准的事情会穷追不放的,回到上海去探亲,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美罗写信,由于美罗身体不好,姑娘时候切除了一个肾,国风就给她邮寄蛤蟆油,让她补补身体。姑娘告诉他,自己可能不能生孩子,国风马上回信说,如果没有孩子不要紧,我永远会爱你的。经过一年的相处,国风和美罗真的处出了感情,谁也离不开谁了。岳父母在与国风的相处之中,也感到这个上海知青老实本分,厚道,不抽烟喝酒会过日子。用一句上海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了。


1981年国风和美罗结婚了。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的,国风同年也调到延吉丝绸厂工作。1982年,一个漂亮,聪明伶俐的儿子出生了,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国风对我说,每一次去岳父家,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岳父博学睿智,待人彬彬有礼,懂礼识体。岳父经常会教导他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国风离家10多年,远离父母,如今在这个朝鲜族家庭里时刻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心里总是暖暖的。国风对美罗,对自己的小家庭特别珍惜,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对美罗好,这也是后来国风去延边统计干部函授学院读书的动力。


美罗告诉我,1993年她提前退休,到韩国去打工,每个月都把挣来的血汗钱,原封不动地邮寄给国风,而国风又原封不动地把美罗邮寄回来的工资全部存到了银行,用自己的工资养活儿子。国风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很辛苦,美罗的姐姐怕国风吃苦受累,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便把国风父子接到了她家居住,这样便于照顾他们。美罗感动地对我说,有的朝鲜族男人我看不惯,老婆在外国打工,男人却在国内花天酒地,抽烟喝酒,尽情地享受,而国风我放心!这样,美罗在韩国打工了四年,挣了20万元,这也是他们两口子的第一桶金。


秦国风1984年到延边统计干部函授学院读书,1986年毕业,拿到了大专文凭,1988年调到了延吉市政府工作。1997年被派驻上海市联络处办实体:上海市长白山实业公司,专门经销延边特产,人参,鹿茸,蛤蟆油等等。两口子就是用美罗在韩国打工挣的钱,在上海买了一个66平方的二手房。到上海定居后,国风怕美罗不适应大都市的生活,天天在美罗的身边,怕美罗寂寞,天天给美罗讲故事,讲笑话,逗美罗开心,怕美罗听不懂上海话,天天教她上海话,让美罗逐步地融进了上海人的生活当中去。


儿子在上海城市管理学院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两年,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读书,这样边学习边打工,几年后回到上海,在某个韩国化工企业工作。儿子找了一个上海媳妇,儿媳妇年轻漂亮,知书达理。儿子结婚时候,在专家的策划下,在上海虹桥美爵酒店办了一个半中半韩的婚礼,韩国驻上海总领事也参加了婚礼,并且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许多曾经在延边下乡的上海知青,穿着朝鲜族的民族服装参加了婚礼,酒后,大家跳起了欢快的朝鲜族舞蹈。


美罗本来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善于与人交往,虽然丈夫在实业公司上班,但是为了让家庭日子过得更好些,也得去奔波啊,于是美罗先在安利公司上班,几个月后感到这是一个传销公司,退出了后,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到上海共有2万多韩国人和朝鲜族人,这是一个很好的盒饭市场,做朝鲜族风味的盒饭,一定会受到韩国人和朝鲜族欢迎的。于是,她每天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送盒饭,什么苦什么累都吃过了。由于美罗有在韩国打工的经历,1998年被一个韩国某个化工贸易公司看中,当时一共只有三个人参与筹建公司,公司一年后注册,正式上市,美罗整整在公司干了15年,经常上海--首尔飞来飞去,也是这个韩国公司的有功之臣。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还被聘为顾问。


想不到,美罗2008年得了癌症,她能够坦然地面对,可是在美罗刚推进手术室时,国风整个人却垮了,一个人在树林里嚎啕大哭,别人劝都劝不住,痛哭之后国风冷静下来想想,如果我自己也垮了,美罗怎么办?28年的夫妻感情,美罗对自己那么好,那么爱自己,现在家庭遇到坎了,自己只能坚强,好好地与美罗一起度过难关才对啊!美罗手术后,进行化疗6次,前后一共八个月,期间又得了带状疱疹,吃尽了苦头。国风天天忙前忙后地送饭,给美罗做营养餐,鸽子汤,黑鱼汤,甲鱼汤,虽然根本不对朝鲜族的口味,但是美罗还是乐呵呵的吃了下去。看到美罗一天天的康复,国风心里非常高兴。


2012年,美罗的癌症是治好了,却得了癌症康复后的抑郁症,心理郁闷,天天与国风过不去,国风知道美罗有病,知道千万不能与她争吵,每天笑哈哈地面对美罗,让美罗尽情地发泄情绪,这样两年后美罗也恢复健康了。


去年国风吃枣子,不小心把核也咽进肚子,枣核两头尖尖的角把国风肠子触了两个洞,住院开刀手术后,又得了肠梗阻,肚子整天疼,24小时的打点滴,一个星期不能喝水,也吃尽了苦头。这下轮到美罗照顾国风了,美罗身体还没有恢复很虚弱,但是她24小时不休息,给国风翻身,擦洗,做好吃的,忙前忙后毫无怨言。美罗坦言道,这样的丈夫值得我去心疼,值得我去奉献,为国风什么苦我都能够吃,因为我愿意,如果还有来世,我还会选择国风做丈夫!国风对我说,自己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身边有美罗,这30多年来,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常常依靠她,美罗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是全方位的,是一辈子都感激不尽的!美罗开玩笑地对我说,自己得感谢上山下乡,让国风来到我的身边,使我找到一个好丈夫。

两口子互敬互爱,这几年两口子经常到台湾、香港、韩国、日本去旅游,美罗身体不好,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于是自己悄悄地给国风办理了去欧美澳新等地旅游手续,还表示歉意地对国风说:老公,这几年你照顾我辛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爱你的一点表示吧。


现在两口子都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经常到延吉旅游探亲,岳父母虽然过世了,但是美罗的姐姐姐夫,弟弟都还在延吉生活,弟弟现在还是延边大学的副校长呢。与他们聊聊天,喝喝酒,唱歌跳舞,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年7月份,两口子又在延吉住了一个半月,他们觉得在延边度夏,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延边的夏天气温只有20多度,特别凉爽,今后还会经常回去探亲的。

在这里,我想起了大作家冰心先生赠给葛洛的一句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而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这样的爱永远年轻!

文章来源:上海知青网吉林频道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