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屠刀为邻:最惨烈的大屠杀,就发生在当代

点蓝字关注不失联 曹教授 2024-03-04

俄乌战争似乎仍处于胶着状态。而一年前发生在乌克兰布查镇的“布查事件”,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


面对悲剧,人们想起了卡廷森林惨案、海兰泡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屠杀事件。或许由于发生在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很多灾难并未有系统的反思。


那些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杀,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提起大屠杀,距离我们年代最近且最惨烈的大屠杀,当属“卢旺达大屠杀”。


这场起于1994年4月7日(历史上的今天)的大灾难,其凶残程度不啻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三倍,3个月屠杀80-100万人,平均不到10秒就有1人被残暴杀害。


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有其“特色”的,具体而言是党卫军充当执行者;而卢旺达大屠杀则是全民参与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屠杀行为。



推荐阅读一本书,《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此书在国外早已久享盛誉,它能让我们理解并反思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的人为制造的一切反文明浩劫。

在这场屠杀里,害人者与被受害者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些人昨天还在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后就相互举起屠刀,砍向熟悉的面孔。
 
为何会有这么多平民参与集体暴力?本是同根生,哪里冒出来的深仇大恨?
 
关于这场惨绝人寰大屠杀的调查报告汗牛充栋,但在本书问世之前,人们几乎都将之定义为种族冲突:一是族群矛盾激化促使平民参与杀戮,二是无政府状态引发“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
 
然而,本书作者让·哈茨菲尔德经过14年艰苦调查,走访了众多害人者和幸存的受害者,从一个个细微视角的个体口述中得出了两条颠覆性结论:


1,当时的卢旺达并非处于无政府状态。


2,全民参与的集体暴力与政府动员密不可分。
 
那么那场大屠杀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借用一些幸存者的话,可以这样概括:

卢旺达大屠杀是由人类策划的反人类事业,它太疯狂又太缜密,它的根源是一个腐烂于地下的死结。
 
而本书的更大价值则在于,聪明的读者可从中看到那些灾难制造者,是如何在民众中制造出“民众的敌人”,又是如何以光明正大的名义,实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集体暴力的。



《与屠刀为邻》先后获得2001年法国文化奖、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
 
美国作家和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大屠杀的时代。哈茨菲尔德笔下那些独一无二的声音,迫使我们去直面不可想象、不能想象之事。
 
法国《新观察家》杂志评论道:哈茨菲尔德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会过时。每一页,每一个证据,都是对遗忘的抵挡。
 
美国《出版人周刊》刊文推荐此书:这本重磅之作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它成功地为读者呈现出一起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惨剧是如何发生的。
 
由理想国最新重磅引进的《与屠刀为邻》,摒除一切来自权力和舆论的干扰,全部内容源于当事人对大屠杀的回忆、思考,偶尔穿插第三人的反思。

而且,它不仅是大量幸存者和刽子手对卢旺达大屠杀的珍贵记忆,而且揭开了隐藏在遥远国度近百年历史中的许多不可言说的秘密。
 
书中的每一段讲述都痛彻心扉,每一个声音都独一无二。先知书店力荐《与屠刀为邻》。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立即拥有。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查建英:80年代那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浪漫时代

张鸣:他是我见过啃档案,啃的最多最认真的人

为什么工业革命产生在欧洲?为什么美国能够打赢两次世界大战?

他曾被边缘化,他是文学界的“扫地僧”

权力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会有什么变化?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遗忘才是

认清了生命的有限,你就永远会选择无限的游戏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与屠刀为邻:最惨烈的大屠杀,就发生在当代

点蓝字关注不失联 曹教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