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从阅读公平走向社会公平

朱永新 中国出版 2022-04-2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

公平正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把“公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出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实现社会公平,首先必须得保证受教育者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保证每位学生都接受公正平等的教育。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生动证明,阅读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基础、最便捷且最为有效的路径。为达到社会公平这一最终目标,必须从最基础的阅读公平抓起,以阅读公平保障教育公平,进而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原文刊登于2021年3期

原题为从阅读公平走向社会公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为推动“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要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保障教育公平。[1]


社会公平的基础是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2]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教育公平观、隋朝时候制定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这一相对公平的教育制度,均体现出公平是我国教育几千年来坚定不移的一种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教育向工农开门”方针,更是表明了我国要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国家和政府为推动教育公平做出了巨大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公平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如,2004年,国家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建设了8300多所寄宿制学校。[3]同时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补助生活费的办法,解决了学生入学路途远、上学难的问题。[4]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方针,奠定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地位。[5]其后,教育部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四省、自治区政府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的机制。[6] 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指出全国2767个县(市、区)通过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占全国总数的95.32%。[7]


当我国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刻,推动教育公平的路径越来越明晰,措施越来越有力,基本解决了教育硬件的“有没有”的问题时,人们逐渐转向关注教育的软实力,关注教育中“好不好”的问题。[8]但为了发展经济,我国走了一条效率优先的教育发展道路。对教育效益的追求造成了各类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均衡,[9]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间的差距乃至鸿沟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教育的品质。[10]但由于一方面,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教师可用资源少、薪水低、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等原因使得优秀大学毕业生更倾向奔赴经济发达、公共服务完善、前景良好的城市或城郊地区谋求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教师刚做出一点儿成绩就容易被抽调到城镇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优秀教师很难真正走到或者留在农村、中西部地区。


教师这一教育宝贵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是教师质量的地区间差距这一问题,严重限制着我国教育公平的推进,制约着真正的社会公平的实现。而在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通过改变教师配置不均衡这一路径去推动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基础是

阅读公平


既然说我们在当前面对多种教育公平问题的现实困境中,短期内难以通过解决教师配备不均衡这一问题来提升教育的公平性,那么有没有相对容易的途径来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提高师资力量较弱的乡村、中西部地区的教学品质呢?答案就是:促进阅读的公平!让每个孩子、每个人都有书可读,都可以读到想读的书籍,通过阅读公平保证教育公平。国家和政府应通过提倡全民阅读,保障阅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保障社会公平。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阅读这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1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敏锐地发现了阅读对于教育公平的基础性作用,并明确指出:“读书应成为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且学校应成为书籍世界。”[12]也就是说,阅读可以增强我们对兴趣、对爱好的发掘,会开阔我们的眼界,而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书籍,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对世界的了解的渴求。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应承担起保证阅读公平的职责。


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学者,笔者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阅读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导向性意义的生动验证。小时候,笔者所在的学校基本没有图书可读,乡里的文化馆也只有几十本政治类为主的书籍。很幸运的是,因为笔者住在招待所,能够向南来北往的客人借书看,所以笔者在年幼时候就接触到了、品味过了丰富多彩的书籍世界。但由于客人经常是第二天就要离开,所以经常连夜看完一本书。尽管那时候借书来读的过程非常艰辛,但正是由于那时对于书籍、对于外面世界、对于知识的渴望,让笔者在那时就已经知道了图书是世界上如此美好的东西,并到处寻觅各种各样的书来阅读。书读多了,就想表达,就想写作。到了中学的时候,笔者就开始写小说,并给自己取笔名为“过江”“过海”。儿时在乡村的阅读经历,让笔者接触到了众多先贤伟人,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空,通过阅读更壮大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格局,这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形中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引。


美国著名学者赫希指出:“阅读的差距,恰恰是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所在,阅读能力是民主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新民权前沿’”。[13]与经济繁荣和社会公平相比,解决阅读问题才是当下最为紧要的事情。赫希发起的核心知识运动,就是努力让所有学生能够和那些最伟大的经典对话,用阅读填平社会的沟壑。[14]


笔者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也一直在提倡阅读。新教育实验多年来“营造书香校园”的教育实践,也让笔者更加坚定了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的信心。20年来,新教育实验从一所学校发展到有160多个实验区、5600多所实验学校、600多万师生参与的民间教育改革实验,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基本的行动路径。实际上,新教育实验学校有一半左右在乡村,我们在推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对乡村学校的扶持,通过建立农村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每个孩子都能读到感兴趣的书籍,让每个孩子获得读书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们注意到,那些图书馆品质高、师生阅读氛围好的乡村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更积极向上,各类教学品质考核也均名列前茅。通过注重阅读,使得各项教育指标均超过城市学校的乡村学校已是相当普遍。如,湖北随县从2011年成为新教育实验区后,通过对“营造书香校园”这一倡议的践行,乡村学生的阅读量、学业测评的成绩均远远超过城市学校。再如,安徽霍邱新教育实验区的乡村女教师董艳,通过带领孩子“晨诵午读暮省”,让所有孩子都爱上了阅读和写作,甚至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歌。这些实例都生动证明:一方面,通过提升乡村孩子的阅读水平,是完全可以改善区域的教育生态的;另一方面,学校规划在推动阅读公平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要做出合理规划来促进学生们通过阅读寻找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善于通过阅读这一最基础、最便捷且最为有效的路径来提升教育品质。笔者始终坚信,阅读公平定会通过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极大提升社会公平。


用阅读公平推动教育公平


近年来,因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等工作需要,笔者走访了众多农村学校。调研发现,九年义务教育政策、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尤其是脱贫攻坚行动的落地实施,让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舍和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以往的大通铺变成了一人一床,教室里也均配备起多媒体装置,但是,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图书配备品质较低。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是通过各种捐赠或招标而来,所以学校中的经典作品很少,且相当多的图书并不符合本学段学生阅读要求。在一些乡村小学,笔者看到许多机械加工、石油勘探、恋爱秘诀等方面的书籍,而真正适合他们的经典童话、儿童诗歌、人物传记却很少见。


其次,图书馆利用率极低,管理水平较差。由于图书有限,校馆图书往往按照年级轮流借阅,不能保证每名学生每周都能借到书。此外,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员大多由任科教师兼职担任,专业课教师由于缺乏关于图书管理的专业训练,难以对学生阅读提供有效指导。不少学校虽然配有大量图书,但却无人问津。


最后,部分学校校长和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比如,许多学校都没有设置阅读指导课程。当问到“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的时候,很多同学竟然不知如何应答。


当然,也有一大批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工作中,他们通过培训乡村教师、建立乡村书院、关注留守儿童、改善阅读条件等方式,为提升乡村教育生态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笔者建议,在“十四五”期间,结合“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在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免费营养午餐工程的同时,推出农村中小学“精神正餐”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为学生运送阅读包。通过为乡村中小学配备最好的图书,培训乡村阅读推广人,滋养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15]具体而言:


一是推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邀请专家参考已有的成熟书目定制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配备,确保好书进入农村学校,把好乡村学校的图书“进口关”。此外,建立乡村学校的藏书透明制度,让公众了解每所学校的藏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捐赠图书。


二是制定图书质量标准,定期检查并剔除劣质书籍。保证老师和学生在图书馆里接触到的书籍都是高质量的、能促进自身成长的。


三是设置专职图书管理员岗位,吸纳阅读能力强、阅读体验丰富的人员兼任图书管理员。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科学训练,使他们能够起到引导学生阅读的积极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以及民间团队对乡村中小学生阅读的支持作用,争取他们在捐赠图书、推广阅读、开展阅读活动等方面的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阅读公平的问题不仅仅是乡村与城镇学校间存在的问题,不同人群间的阅读公平也非常值得关注。以残疾人为例,据《2019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就有3.6万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了扫盲教育,[16]说明残疾人中还有相当的人口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2020年11月20日,笔者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海迪就推进残疾人阅读,通过阅读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张海迪介绍说,国家在推进残疾人阅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水平等级标准、手语翻译资格(水平)等级标准,细化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考核标准。组织制订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技术规范,研制国家通用盲文测试大纲和题库。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国家级培训,受训骨干人员954人。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相关学习应用程序正式上线,进入聋校、盲校的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使用国家通用盲文的新书发稿824种,发稿字数6477万字,完成图书713种。30个省(区、市)制定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方案等。她认为,推进残疾人阅读,为残疾人创造更加便捷的阅读机会,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她在给我的信中指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残疾不是哪一个人的痛苦,而是人类的痛苦和困境。我们既要改善残疾人的物质生活,也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阅读是超越痛苦的力量,也是促进平等、参与、共享的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阅读公平是推进教育公平最廉价、最基础、最便捷、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推进社会公平最重要的路径。[17]笔者相信,只要对孩子的精神和身体给予同样的重视,我们就能以阅读强壮教育,以教育进一步强大中国。



参考文献

[1]石艳,崔宇.“新教育公平”观与教师教育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5)

[2][8][9]车海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J].中国发展观察,2020(12)

[3]本报记者杜冰,颜维琦整理.改革开放40年: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N].光明日报,2018-08-04

[4]教育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EB/OL].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402/t20140221_ 962060.html.

[5]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6]教育部.教育部与川藏青甘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9/07/content_2218988.htm

[7]教育部.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1997/sfcl/202005/t20200519_456057.html

[10]朱永新.新教育实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0

[11]朱永新.“十四五”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20-10-28

[1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卷)[M].王义高,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31

[13][14]艾瑞克·唐纳德·赫希.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M].杨妮,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3,2(前言部分)

[15][17]朱永新.“十四五”时期中国教育的新基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4)

[1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cdpf.org.cn/sjzx/tjgb/202004/t20200402_674393.shtml




作者简介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

权威,学术,更多精彩尽在

2021《中国出版》

敬请订阅!


新闻出版管理者的参谋
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益友
新闻出版研究者的平台

投稿邮箱:zgcb@vip.sina.com

订阅电话:010-8762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