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邱少华:新时期出版人的责任担当与六种思维

中国出版 2023-03-2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出版工作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期出版人履行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凝神聚气,提供强大文化支撑;二是促进文化传承,为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三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出版产业。履行好这三个方面的责任担当,出版人要保持导向性思维、传承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前瞻性思维、科学化思维和聚才育才思维,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初心使命。


原文刊登于2021年5期

原题为新时期出版人的责任担当与六种思维


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新形势下文化强国建设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强调了“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出版工作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自身体会,笔者认为新时期出版人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责任,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凝神聚气,提供强大文化支撑;二是促进文化传承的责任,为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版力量;三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责任,把出版企业、出版事业做大做优做强。要履行好这三个方面的责任担当,以下六种思维对出版人尤其是出版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要。


导向性思维:

服务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发展大局


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找胡乔木和即将接任邓拓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谈话时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两代领导人的讲话,遥相呼应,说的是新闻舆论,也直指出版工作的第一要义:政治导向。


出版物的内容导向事关社会大局。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建设者,出版人要树立政治担当,胸怀大局意识,在出版实践中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把服务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使命,把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积极推出反映时代需要、促进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流文化成果,杜绝消极错误、危害社会风尚的出版物。


相信大家都记忆深刻,在新中国出版史上,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出版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为时代树立了前进的路标,擎起了精神的旌旗,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范,为一代又一代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背后,以龙世辉、萧也牧等为代表的一批出版人的导向性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承性思维:

以传播、积累优秀文化为己任


积累文化、传播思想、传承文明,是出版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因为有了出版,世间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典籍才得以传承,人类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发展繁荣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版活动为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发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史记》的创作和传播为例,正是因为有了司马迁不畏艰难,即使身遭腐刑,也依然坚持“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担当,“述往事、思来者”,忍辱负重,发愤著录,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既保存了上古数千年的史料,也为后世历史记录和史书编纂树立了典范,才使得华夏文明能够兴灭继绝,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华历史才没有断层。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思想的灯火就是靠图书保存下来的。没有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努力,再深刻的思想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昨天、今天、明天”,出版人要树立文化传承的情怀,担当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以出版保存、整理、研究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历史负责;以出版捕捉时代热点,汇集当代文化成果,记录现代文明发展进程,对当下负责;以出版促进中外文化、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用世界文明精华引领人类文明走向,对未来负责。“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的志向和传统,这种对思想文化的传承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出版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创新性思维: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


出版是文化创意行业,出版物是高度个性化的产品,每一种优秀出版物都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出版工作的灵魂,是出版企业与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出版工作要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创新思维,不断打造精品出版,探索经营模式,出新、出奇、出彩,才能从“高原”迈向“高峰”。创新,永远在路上。


关于出版创新,聂震宁先生在他的《出版力:精品出版50讲》一书导语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他说:“我们的出版创新有可能是前无古人,也有可能是老歌新唱;有可能是旧瓶装新酒,也有可能是新瓶装旧酒;有可能是焕然一新,而更多时候是持续的改进。”聂震宁先生的许多出版创新实践,在业界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如积极推动漓江出版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初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在长沙全国书市开创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国书展营销新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打造“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打破固有思维打造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等等,都已经成为业界经典的出版案例,体现着一位出版人卓越的创新性思维。


前瞻性思维:

胸有格局,统筹谋划


所谓前瞻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要对出版业的发展趋势走向进行预判,既要看到出版业当前的发展生态,又要看到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既要看到出版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挑战给出版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出版人要洞察社会、胸有格局、视野开阔,要思考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并积极为之做好统筹与谋划。


回顾出版历史,陆费逵创办中华书局的案例,就体现出一代出版家卓越的前瞻性思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长任上,陆费逵并没有局限于眼前的出版工作,而是胸怀社会大格局,敏感洞察辛亥革命的即将成功,秘密统筹谋划编撰新式教科书,并借此创办中华书局,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能与商务印书馆并驾齐驱的出版重镇由此诞生——他的这种前瞻性思维,穿透百年,让人追慕。


20世纪,互联网兴起,数字化时代来临,带来人类文明史上信息生产、传播介质的飞跃,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爆发式增长,传播速率以光速打破时空边界,短短数十年,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已经逐步成熟,整个社会生态链都在重构。新时期出版人站在出版载体又一次更迭的节点上,面对这一大变局,更要以前瞻性思维认真思考出版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主动融入数字化时代的洪流,积极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探索者、创建者、推动者,积极推进出版的数字化融合转型,充分发挥出版的优势,去跟踪、记录、整理、传播数字化时代的前沿思想、核心内容与巨变进程,用出版的力量承载思想,用思想的力量引领行业和社会前行。


科学化思维:

营造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


出版社是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双重身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如何促进双效协调发展,管理是关键。管理的核心是调动、激发全体员工争创两个效益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挖掘、提升生产力。出版人尤其是出版管理者,要坚持管理科学化的思维,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推进以人为本、公平公正,营造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让全体员工有归属感,工作干得开心,在干事中有收获有成就感,形成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考核机制是否科学,是否公平公正,对企业生态环境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江西高校出版社一直强调管理科学化,根据单位特点和发展要求,不断提升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建立、完善了以《部门经济目标考核办法》《荣誉与过失奖罚办法》《年度综合考评办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实施三级考核,促使全体员工既要创新经营,完成经济目标要求,又要努力争取荣誉避免过失,还要接受群众的打分,目的是评价员工平时工作表现,是否保持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使全体员工既有动力又感觉到压力,强化了“不让干事者寒心,不让懒惰者舒心”的管理理念。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出版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聚才育才思维:

提聚才之能、探育才之法、

修用才之道


众所周知,谋事创业,市场竞争,其核心体现是人才的竞争。以创新为灵魂的出版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甚为强烈,作为出版企业管理者,更要时刻秉持聚才育才思维,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和机制,不断提升聚才之能、探索育才之法、修炼用才之道,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才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张元济先生是大家熟知的著名出版家,他掌舵商务印书馆,与夏瑞芳、高梦旦等元老一起聚才育才,竺可桢、茅盾、叶圣陶、郑振铎、周建人、胡愈之、陈云等曾在此驻足成长,陆费逵、王云五等一大批出版专业人才在此脱颖而出,商务印书馆也因人才而兴,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为中国甚至远东第一出版重镇,与北京大学被并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双子星”,至今仍影响深远。


关于聚才之能、育才之法、用才之道,笔者认为首先要牢牢树立“围绕产业趋势储备人才,围绕发展战略选用人才,围绕机制创新激励人才”的理念,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特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以此引领员工思想和意识;其次要坚持思想疏导和机制建设并举的工作方针,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和奖罚机制,引导员工思想和价值观念,营造内和外顺的谋事生态;再次要通过搭建谋事创业平台,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使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奖台;最后还要推行人文关怀,让人才在工作实践中享受快乐和帮助,既注重“筑巢引凤”,更注重“培土育才”,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结语


出版是一项聚人心、启民智、传文化、续文明的事业,影响深远,能量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版业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使出版人的价值坐标越来越清晰。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出版业自身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新时期出版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以上关于六种思维的认识,仅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创新的时代,常有人调侃出版业是“夕阳行业”。但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出版在变革中载体的更迭、流程的再造,而人类对思想、对内容本身的需求,从未有过改变。化用郑予愁的著名诗句自问:“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以高悬人类思想与精神的光亮,烛照人类前行的进程?新时期的出版人,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唯有努力,再努力!


注释

[1]安庆国.当代盗火者——浅议中国出版家的历史责任[J].中国图书评论,1987(3)

[2]周蔚华.从出版物的双重属性看出版者的社会责任[J].中国出版,2004(9)

[3]邵权熙,贾麦娥,李惟.文化传承是出版人的社会责任[J].中国出版,2008(11)

[4]刘军.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履行必要性[J].编辑之友,2010(7)

[5]张倩影.出版业社会责任标准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0(5)

[6]李频. 龙世辉及其编辑实践[J].编辑之友,1991(6)

[7]石湾.《青春之歌》的出版波折[J].武汉文史资料,2013(6)

[8]聂震宁.在朝内166号的日子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

[9]聂震宁.出版力:精品出版50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

[10]周其厚.中国出版家·陆费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卢仁龙.中国出版家·张元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邱少华,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社长、党总支书记,江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江西省编辑学会副会长,编审。主持策划的图书分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个,中国图书奖2个,中华优秀出版物奖5 个,“中国好书”奖2个,“中国30本好书”1个;主持和承担国家新闻出版发展改革项目库重大出版产业项目3个,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16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9个。

权威,学术,更多精彩尽在

2021《中国出版》

敬请订阅!


新闻出版管理者的参谋
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益友
新闻出版研究者的平台

投稿邮箱:zgcb@vip.sina.com

订阅电话:010-8762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