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为自己

lightory Loudly Thinking 2023-01-26

世人爱说,做自己。

前篇《财富与幸福》亦不能免俗,无论是谈论客观世界的财富,还是谈论主观世界的幸福,最后都不约而同落脚于「做自己」。

但是,“做自己”是一种被高估的美德

原因在于,做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做自己”之前,应该先质疑自己、寻找自己、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最后才是“做自己”。人们常常跳过前面这些困难的部分,用最简单的口号,为自己的任性找理由。

故而,不要做自己,要成为自己

就如,乔布斯亦不是天生的乔布斯,而是 Becoming Steve Jobs。

如何成为自己?本文提供一种新视角——

自己,是一个极为精简的存在。

成为自己,主要是一个剥离非我的过程。

我的观点,不是我

我们总是把我们的观点,当作是我们自身。

当观点被攻击时,便觉得自己也受到攻击。作为结果,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反面事实,拒绝接受反面论据,固步自封。

把我的观点,视作是我自身,便也只能与观点共存亡,失去持续进化的可能性。

达尔文,总是致力于证伪自己的理论;
罗素说,相信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完全相信它;
芒格说,竭力证伪一个观点,才配拥有它;

俞军说,结论是结论,我是我。

观点是观点,我是我;我的观点,不是我。彻底想明白这点,划清自我的边界,才能真正拥有一些观点,才有可能持续求真、吐故纳新。

自信与谦逊都是被广为赞誉的好品质,而这两个品质又看似矛盾,如何同时拥有它们又不精神分裂

亚当·格兰特将信心分为两个维度,「对自己的信心」与「对自己的观点的信心」。(via Chaojun

观点是观点,我是我;我的观点,不是我。彻底想明白这点,划清自我的边界,才能既自信、又谦虚:
  • 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把事做成;

  • 对观点保持谦虚,不断思辨和求真。

我的地位,不是我

唐朝说过一段话,大意是:

政府也是企业的合伙人,比较特殊的那种。作为一个特殊的合伙人,政府为企业提供经营环境,从企业拿走税金。

左晖两年前的一段话,我也一直印象深刻:

在中国,让人跟人平视,实际上是不太容易的。大家的态度是——要么我俯视你,要么我仰视你,尤其是针对服务者的时候。

当然,客观现实确实是关系往往不对等,一方占有更多的主动权,而另一方处于更弱势的位置。但,平视是更好的策略

对于上位者,平视意味着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自高自大、不闭塞视听,这是持续成长和自我纠错的根基。

平视也意味着不滥用 position power,这是更健康的协作方式。每一次使用 position power,看似能够快速达成目标,但却会积累人际负债,日积月累终要归还——甚至是以极为暴烈的方式。

不是雇了一位员工来干活,而是请了一位伙伴来共事。

对于下位者,平视意味着积极主动。

就像做企业并非就是被政府管辖,而是与政府合伙。我给人打工,也并不意味着老板凌驾于我,而是我基于个人战略出发,选择雇佣他作为我的老板。如要辞职,那也不能叫辞职,而是我炒了老板鱿鱼。

但如果你没有战略,那你就真真只是别人战略的一部分。

地位是地位,我是我;我的地位,不是我。彻底想明白这点,划清自我的边界,才能身处上位时仍谦逊开放,身处下位时也积极主动。

我的业务,不是我

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描绘了两种领导者:报时人和造钟人。

报时人,能力超凡,但分不清业务与自己的边界,业务即我,我即业务,业务与自己融为一体。人总会老去,当报时人离开,企业便也无所适从。

造钟人深知:业务是业务,我是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是业务,“我”只是在构建这个业务;而非:我即是业务本身,我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造钟人致力于构建业务系统、组织和文化,即便造钟人离开企业,企业也仍然基业长青。

如果复杂系统依赖于某个单点,那这个单点就必然成为系统的核心瓶颈。如果业务依赖于经营者,经营者也必然成为业务的核心瓶颈。不管考量规模还是寿命,均是如此。远离业务,破除瓶颈,做长做强。

创业者,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经营者,与业务有着更强的物理连接和情感连接,也就更易掉入“我执“的陷阱——分不清业务与自己的边界,甚至不愿分清业务与自己的边界。

作为结果,他们终会成为业务的核心瓶颈,反而制约业务的发展;严重者,不尊重业务的主体性,过多地将个人欲望投入到业务,让业务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变得奇形怪状——当然,也就很难获得好结果。

我尽量不讲“我们如何如何”,而总是刻意讲“flomo 如何如何”、“小报童如何如何”。

flomo 是 flomo,小报童是小报童,我们是我们。这是不同的实体和范畴,不能混为一谈。在言语上防微杜渐,也是为了做好课题分离。

flomo 很牛逼,莫骄傲,与我弱相关,我冷眼旁观;

flomo 滑铁卢,别消极,与我弱相关,我客观审视。

业务是业务,我是我;我的业务,不是我。彻底想明白这点,划清自我的边界,才能做好课题分离,才能保持客观,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平常心

业务是业务,我是我,但都有光明的未来。

我的欲望,不是我

叔本华讲,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便无聊,欲望满足不了便痛苦。因而,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这是将欲望与“我”画上了等号,甚至将欲望视作“我”的本质。

欲望是欲望,我是我;我的欲望,不是我。彻底想明白这点,划清自我的边界,才能辨析出环境灌输的欲望,才能识别出基因刻下的指令,才能分辨出化学物质的慰藉。

并不是要压抑欲望,但绝不能被欲望奴役。分辨出边界,更好地与欲望共存。

人生也不是钟摆,而是螺旋上升——痛苦和无聊都恰是成长的食粮。

Fin

佛家说,钱财乃身外之物。

何止钱财,又有何物不是身外之物?更极端地讲,身就是我吗?躯体是躯体,我是我。我的躯体,也不是我,乃我外之物。

人之一世,会与许多外物打交道,也会或长或短地拥有一些外物。贪心作祟,愚蠢护驾,不免就将外物视作自身,这反而会毁掉外物、自己、以及两者的关系。

自己,应当是一个极为精简的存在。成为自己,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划清边界并剥离出非我的过程。不再被臃肿的非我束缚,成为自己,轻装上阵,才能够持续精进,继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这也是与非我之物保持健康关系的最佳实践。

成为自己,绝非远方的鸡汤,而是极为务实的方法。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尘归尘,土归土,我归我。

持续剥离,持续精简。

最后再问:我是什么?



如想看我的更多思考,或愿意支持我的持续写作,可订阅我的付费专栏 SmallTalk

年末优惠中,买一送一,可同时获得 2022 年已完成的存量内容(175 篇)和 2023 年的增量内容(至少 120 篇)。

12/31 截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