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地方特色

头条:沅陵! 沅陵!

江边柳林黑板 江边柳林 2023-06-26

编者按:再见风吹沙的文章,依旧是滚烫的赤诚,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尽在字里行间。恰逢龙舟赛即将举办之际,与诸君分享,既是对外介绍沅陵,也是供大家进一步认识家乡。



沅陵,古称辰州,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沅陵县,距今两千多年历史,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这里所说的大湘西地区,是指湖南西部,包括今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及邵阳部分地区。

那么沅陵凭什么能够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雄踞大湘西地区的核心地位,成为大湘西的代名词?

沅陵概况

沅陵名称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沅通元,元即元首,即大首领的陵墓,除了被朝廷册封为首任沅陵侯的长沙王吴臣之子吴阳,还有黔中郡的36座王陵,其二“沅”是长江在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大支流中唯一贯穿沅陵全境的沅江,全县有910条溪流融入沅江;“陵”则是指山地丘陵地貌,沅陵地理特点为“七山二水一分田”,沅陵山虽不高但是连绵不断,几乎很少有面积稍大的平地。这个名字高度概括了沅陵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沅陵有5852平方公里的面积,是湖南省最大的县,县域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风光迤逦。

一、沅陵核心文化和图腾——龙舟文化

是什么最能代表沅陵人的精气神?

每年五月,都会有一项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赛事在沅陵的沅江上举行,那就是传统龙舟竞渡。沅陵人对于龙舟的热爱,可以用疯狂和痴迷来形容,为了划龙舟,他们把端午节划分为五月初五的小端午和五月十五的大端午,中间留出的时间都可以来比赛,可以狂欢半个月。划龙舟当地人称“扒龙船”。

如今全国盛行的龙舟比赛,都是为了纪念战国逐臣屈原,而沅陵人则是为了祭奠缅怀他们的祖先盘瓠,《湖南通志》清晰注解龙舟“最早始于武陵”(南朝梁时期沅陵属于武陵郡)。而屈原在沅陵目睹了沅陵龙舟盛况后,在其的著作集《楚辞》的《湘君》写到“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在《东君》写到“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等诗篇。由此可见,在屈原被全国人民纪念之前,此时的沅陵传统龙舟就已经盛行,并极度震撼了此时抑郁的屈原。

2002年12月10日,中国龙舟协会郑重授予沅陵县“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光荣称号。

沅陵厚厚的“龙船经”,经过几千年的演绎后,完美地诠释了龙舟文化的精髓,那就是全民参与、团结协作、奋勇向前、永不言败。

传统龙舟在沅陵有多疯狂?有多广泛的民意基础?一句话以概之,那就是“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种田是沅陵这个农业县的命根子,可是为了划龙舟,田地都可以荒芜,可见其热爱程度到了如此疯狂的程度。

每年五月,只要听到战鼓一响,沅陵人便不约而同地停下手里的农活,喝上一大碗自酿的包谷烧酒,不管是划手还是百姓,全部涌向河头。划龙舟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所有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而划龙舟又是一项极其辛苦而费力的比赛,要求所有的划手吃苦耐劳并全力以赴。河里的选手拼命划,河边的百姓忘我般的加油呐喊,如此的虔诚投入并狂欢半个月,然后年复一年。

龙舟文化,团结了所有的沅陵人,也激励了每一个沅陵人,它体现了沅陵人争强好胜、人定胜天的血性,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品质;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全力以赴、舍我其谁的霸气,诠释了他们“胜亦赢,败亦赢,帅旗满江横的”的豪迈。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沅陵人深入骨髓里的喜爱,它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这场盛宴,让每一个人都忘我地去加油助威,勇扛争第一决不放弃。赢了自然是欢天喜地,即便是输了,来年依旧是精神抖擞继续比拼。

一个地域性的龙舟比赛,经过千年的演绎,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传统的竞技项目,而龙舟文化,更是契合了现代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精神,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极其璀璨的一部分。

正是有这样的文化底蕴,有这样的民族精气神,以龙舟文化为精神图腾的沅陵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让沅陵始终坐稳了湘西的核心地位。

二、两次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大事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每一个民族都曾有过辉煌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繁荣的盛世,每一个地域都曾有过其璀璨的文化。要想长盛不衰,就要持续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中华文化的历史完全被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所垄断,此时的战国七雄,正在黄河流域上演史无前例的争霸大戏,一时间烽烟四起、金戈铁马、激战正酣。而同时期的整个南方区域尚处一片宁静的蒙荒时期,处于文明的真空期,被称为“有瘴气出没”的五溪蛮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秦朝末期,受“焚书坑儒”的影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叫“伏胜”的老人,从陕西咸阳历经千辛万苦,将五车书简藏到了沅陵二酉的一个山洞里。这些书简里涵盖了先秦文化的结晶,留下了“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后人称老人的壮举是挽救了中华文明的火种。

书简里的海量知识,让沅陵犹如一个资质一般的少年,无意中得到了一部绝世武功秘籍,急速地加快了沅陵进入文明社会的脚步,对于沅陵这个蛮荒之地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文化的起源。有了文明的加持,沅陵从此走上了飞跃的开挂发展模式,形成了沅陵最初遥遥领先于湘西其他地区的文化底蕴,为沅陵近三千年的辉煌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伏胜老人的沅陵藏书,是上天的一次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的宠幸和垂青,那么八百多年以后,来自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二次文化垂青,则可以说是天命正道。唐朝李世民在其即位的次年(628年),敕建龙兴讲诗,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希望通过佛法和学术文化的传播,实现教化和稳定西南区域的民众,来加强大唐帝业的长久统治,可见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对于沅陵重要性的认可。已经稳居湘西地区首位的沅陵再次得到了加持。而闻名天下的岳麓书院(973年),要比龙兴讲寺晚建345年。

有了皇帝敕建龙兴讲诗的金字招牌,随即吸引到了无数当时的文人大咖前来,比如大学者王阳明来讲学,随后弟子在讲学的地方建立起了虎溪书院,继续传播先贤的理论学术。

龙兴讲诗的修建,首先是再次确定了沅陵在湘西的核心地位,而随着后来无数学者大师云集在此的文化传播,使辰州学风渐开、民风淳朴,而寺庙也成了后来文人心目中的圣地,受此熏陶,沅陵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政治地位,自然而然就要高于周边区域太多。

前后间隔大约千年的两次文明加持,虽然受自然条件所限,没有让沅陵这个山区小城在整个中国的历史的舞台大放异彩,但足以稳居湘西之首并统领湖南西部。所以在这个两千多的时间里,沅陵一直是历朝历代湘西地区府衙的不二选择,是大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湘西的代名词。

三、发达的水运交通

人类生活里不开水,人类文明大都是在河流边孕育,如黄河长江流域。而沅江就是沅陵的母亲河,即便是沅江水域有极其恐怖的“三垴九洞十八滩”的水文条件,但曾经这依旧是最现实和唯一的交通途径,可以上至贵州重庆,下达洞庭湖和长江,沅陵乃至整个湘西地区都可以通过这条母亲河来和外界保持联系、互通有无,山里的农特产品如桐油运出去,再换回生活急需的盐巴等物质。

沅江黄金水道到底有多重要,历史已经太过于久远,而即使到了民国时期的大文豪沈从文先生,回家也是只能选择的这条路线,他在旅途中的经历写成的《湘行散记》,给沅陵留下了不朽的记忆。

四、多元的文化

沅陵是一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多年的彼此融合,创造出了灿烂的民间文化。

傩文化:因为地处偏远山区,曾经的湘西地区神秘莫测,如传言中的“赶尸、种蛊”更是惊世骇俗。沅陵的“辰州傩戏”2006年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存于七甲坪镇的辰州傩服务于民间日常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傩祭,即做法事祈祷平安顺利;傩戏即一种戏曲形式,通常用来还愿;傩技则为绝技表演,如上刀山、滚刺床;还有傩面具艺术。

傩文化,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傩绝技是人体极限的挑战。

歌号子:婉转悠扬的山歌和雄浑激昂的号子,是沅陵人民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群众艺术。山歌多为表达爱情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形式,或低吟浅唱或男女对唱。而号子则是沅陵一大特色,是劳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切以肩挑手扛的人力时代,尤其是沅江边拉纤、河道里放排、山里运送木头等重体力活,号子的作用极其重要,它首先起到发号施令、统一协调的作用,还有加油使劲、乐观豁达、舒缓疲劳的作用。

沅水号子,是船工写给辰河的诗,是纤夫敬给险滩的酒,是劳动人民的喊,是人定胜天的歌。

茶文化:沅陵种茶历史悠久,且地处北纬2829度的黄金产茶带上,山虽然不高,但是常年云雾环绕,山清水秀特别适合茶叶生长。县内的碣滩茶是千年贡茶,更是绿茶中的精品。

资源丰富:主产水稻,有杉树、楠竹、油茶等,尤其是盛产黄金。

沅陵从战国时期的黔中郡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县,到现在已经近三千年的历史,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朝代如何更替,沅陵千年的自画像依旧清晰:即以辽阔的面积为基础,以迤逦自然的风光为容颜,以丰富的资源为家底,以龙舟文化为图腾,以两次文化大事件为底蕴,以沅江母亲河为脉络,在湘西大地上,唱着激情高亢的沅水号子,纵横驰骋了近三千年。

暂时的落寞

沅陵最近一次的失落,还是在解放以后行政区划的调整,沅陵没有成为地区行政机关的驻地,而随着两条铁路在怀化榆树湾的交汇,沅陵至此开始滑落成为怀化下属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县,随后更成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直至2019年才脱贫摘帽。

沅陵曾因先进的文化和发达的交通领先了很多年,如今千年龙兴讲寺犹存却悄无声息,曾经引以为豪的沅江黄金水道现在成为了交通瓶颈,没有机场、铁路、高铁,激情雄壮的沅水号子早已经消逝在沅江上一平如镜的五强溪水库中。

站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下,沅陵该何去何从?

而整个沅陵的历史,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又极其相似,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灿若星河,不过是在近代短暂的百年时间掉了队。而区别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大踏步走在了伟大复兴大道上,而我们的沅陵,还在漫长的摸索之中。

愿沅江激昂的龙舟战鼓,再次敲响沅陵的振兴之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