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 20 集)- 蔡礼旭老师

2017-10-12 居士亭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 《群書治要》·魏征(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36ovtr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净空老法师:传统文化救世宝典《群书治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60ix0a6o&width=500&height=375&auto=0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二十集)

蔡礼旭老师 


五、教化


8.    子曰:“性①相近也,习②相远也。”君子慎所习。(卷九 论语)


【注释】①性:人的本性。 ②习:积久养成的惯性行为。


【白话】孔子说:“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都是纯净纯善的,由于个人后天的习染不同,差异就愈来愈远了。”


9.    先王知人有好善尚①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利,故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贵其所尚,故礼让兴;抑其所贪,故廉耻存。(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①尚:重视;尊崇。


【白话】先王知道人一方面有喜好善良、崇尚美德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贪慕荣誉财利,所以就重视其所崇尚的,而抑制其所贪求的。重视其所崇尚的,所以礼让之风兴起;抑制其所贪求的,所以廉耻之心保全。


10.  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卷四十二 盐铁论)


【白话】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一意致力于推动教化。


11.  上为下效,然后谓之教。(卷四十五 崔寔政论)


【白话】在上者怎么做,在下者就起而效法,这样就称为教化。


12.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古代有德行的人,都能推己及人为天下人民着想,推行自己所崇尚的美德来教导天下,而人民没有不崇尚美德的;以自己所憎恶的丑行来告诫天下,所以人民没有不知道羞耻的。


1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者,古之遗文。(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身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长辈和上司,做事要谨慎小心,说话要言而有信,要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实行这六事以外,再学习古圣先贤的典籍。”


14.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见因天地教化民之易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先修人事,流化于民也。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也。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若文王敬让于朝,虞、芮推畔于野。上行之,则下效法之。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善者赏之,恶者罚之。民知禁,不敢为非也。(卷九 孝经)


【白话】古圣先王明白顺从人性的教育可以感化人民,所以率先实行博爱,而人民受到影响,没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向人民宣扬仁义道德,人民感发,起而效法实行;率先做到恭敬、谦让,人民就不会争斗抢夺;制定礼仪和音乐来引导、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处;赏善罚恶,明示人民应崇尚或应厌弃之事,人民知道禁令就不会违反。


15.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夫乐者,感人情,乐正则心正,乐淫则心淫也。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上好礼,则民易使。礼者,敬而已矣。敬,礼之本,有何加焉。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悦者众,所敬一人,是其少。千万人悦,是其众。此之谓要道也。”孝悌以教之,礼乐以化之,此谓要道也。(卷九 孝经)


【白话】孔子说:“教导百姓相亲相爱,没有比弘扬孝道更好的了,因为孝是仁爱的原点。教导百姓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比弘扬悌道更好的了。改善社会风气习俗,没有比用良善的音乐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安稳君长,治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没有比礼节更好的了。礼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敬’字。因此,尊敬别人的父亲,儿子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兄长,做弟弟的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君王,身为臣子的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有千千万万的人感到高兴。所尊敬的虽然是少数人,而感到高兴的却有许多人。这就是把推行孝道称为'要道’的意义!”


16.  孔子曰:“导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正。老氏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卷十二 史记下)


【注释】①导:教导;劝导。 ②齐:整治。


【白话】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化人民,用刑罚来管理人民,这样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但是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义来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老子说:“法律政令愈繁复苛刻,走法律漏洞的盗贼反而愈来愈多。”


17.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shàn父①,人不忍欺;西门豹治,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卷十二 史记下)


【注释】①单父: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


【白话】子产治理郑国,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谁最高明呢?善于明察且懂得治理的人,应当能够分辨得出。


18.  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①。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墨(墨作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释】①行法:按法行事。


【白话】人民不懂得礼义,国家有了法律也实行不了。法律能将不孝之人处死,却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那样高尚的德行;法令能对盗窃的人处刑,却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清廉。孔子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他们都能做到在家恪尽孝道,出外恭敬长上,说出的话能成为人们依循的规则,行为能成为人们的表率,这些都是教化的结果。


19.  文子问德仁义礼。老子曰:“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人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圣人之所以御①万物也。”(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释】①御:统治;治理。


【白话】文子请教关于德、仁、义、礼的学问。老子说:“德是百姓所崇尚珍重的,仁是百姓所仰慕向往的,义是百姓所崇敬佩服的,礼是百姓所恭敬端肃的。这四个方面是圣人用来统领万物的道德规范。”


20.  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①。(卷二十六 魏志下)


【注释】①美:称美;赞美。


【白话】表彰贤德的人,是圣明的帝王所重视的;推举善人使大家见贤思齐,是孔子所称道的。


21.  一年之计,莫如树①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②人。(卷三十二 管子)


【注释】①树:种植;栽种。 ②树:培养;造就。


【白话】如作一年的规划,没有什么事比种植五谷更为重要;如作十年规划,没有什么事比栽种树木更为重要;如作终身规划,没有什么事比培育人才更为重要。


22.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①,顺吉逆凶天之命。畏大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德也。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xiá②大人,侮圣人之言。”(卷九 论语)


【白话】①天命:古注当善恶报应讲,天命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所以可畏。 ②狎:轻忽;轻慢。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项应当敬畏的事:敬畏因果报应的真相,敬畏有德或有地位之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小人不知道因果报应而肆无忌惮,轻佻地对待高居上位的人,侮辱圣人的教诲。”


23.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①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②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③尧舜,宪章④文武,宗师⑤仲尼,以重⑥其言,于道最为高。(卷十四 汉书二)


【注释】①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②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③祖述:宗奉、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 ④宪章:效法;遵守法制。 ⑤宗师:尊崇;效法,以之为师。 ⑥重:崇尚;推崇。


【白话】儒家学派,其源头来自于掌管教化的司徒官,其宗旨就是辅助君主、顺应阴阳、提倡教化。他们涵泳于六经的教诲中,时常留意推行仁义的机会。他们宗奉效法尧舜的作为而加以传述,遵守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典章而加以阐明,景仰崇敬孔子并奉为老师,尊重古圣先王的教诲,以道作为学问的最高境界。


24.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秉要执本①,清虚②以自守③,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④,《易》之qiān嗛⑤。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卷十四 汉书二)


【注释】①秉要执本:掌握要旨和根本。 ②清虚:清净虚无。 ③自守:守住自己本分、本性。 ④克让:能谦让。克,能。 ⑤嗛嗛:谦逊貌。嗛,通“谦”,谦虚。


【白话】道家学派,应当是出于史官。其著作记载了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能掌握纲要和根本,以清静虚无的修养来守住自己的本分,以谦卑柔弱的态度来克制自己的习气,这是君王治国的方法。符合尧帝的谦让及《易经》的谦德。能够处处谦让则能获得天道、地道、鬼神、人道中,亏损盈满而利益谦让的好处,这是道家所崇尚的。


书 · 籍 · 推 · 荐


群书治要360 全三册

本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能为当今各阶层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本书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群书治要360》系列书,即从《治要》中精选出最精彩、最适合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360小段,加以注解、难字注音,再翻成白话文,每年出一册,便于大家每天学一段;将整套书概括为六条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条大纲下,又归纳了《治要》论述的相关要点作为细目,希望本书的纲目,对于读者领纳《群书治要》全书的精神,亦能有所帮助。目前已出版三册。


点击阅读全文,浏览书籍详细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