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通识培训 | 榆林线下培训侧记(3)

陈翠清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陈翠清
编辑 | 杨茜
6月26日,新教育实验网络教师学习中心(简称“新网师”)主办,榆林市教育局承办的“构筑理想课堂.共读教育经典”新教育实验专题研修活动进行到了第二天,当天的活动议程是“新网师通识培训”。
此次培训由新网师院长助理,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二中原校长郭小琴老师主持,榆林市教育局雷建军副局长致辞。新网师执行院长、苏州大学郝晓东博士,河南省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李末校长,新网师院长助理王小龙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成为专家型教师》《卓越课程、系统构建与书香校园》和《新网师学习十大问题》的报告。最后由榆林市教育局基教一科樊军茂科长做了总结发言。
期间,郝院长还代表新网师为三个单位授牌,分别授予榆林市教育局为新网师线下教师培训基地,授予榆林市第七中学为新网师附属学校,授予榆林市“塞上杏坛”读书会为新网师第一个线下读书会。
榆林的早晨很舒适,气温适宜,空气清新,7点30分,伴着清凉的风,新网师专家组一行十人来到了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到达门口时,研修班学员们正在陆续进入校园,由于疫情防控,大家在保安人员的安排下有序扫码,录入自己的行程信息,专家们登记后来到了报告厅。
一切已然准备就绪,主持人郭小琴老师款款上台,开启了我们当天的通识培训。


树百年大计,新网师点燃教育激情
过幸福生活,美榆林谱写诗意篇章
(主持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新教育’这个概念,新教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意味着一股教育激情,意味着一份教育诗意,意味着一项教育行动。榆林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实践新教育是对‘何为教育’的高度认识,是对如何做教育的真正负责,是把握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策略。新教育实验开展两年来,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受益匪浅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们,边学习边实践逐步领略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刻内涵的是千余名榆林市的新网师学员们。” 
是啊,新教育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活’出来,这一番发自肺腑的主持词相信学员们能够体会。 
雷建军局长代表榆林市教育局对郝晓东老师及新网师专家,与会校长及老师们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说:“市政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教育开放交流水平,教育资源应由“外延扩展”转向“内涵提升”,教育公平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教育质量要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教育局积极主动构建起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系,资源供给体系,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治理体系,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与会人员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雷局长继续说:“新教育事业实施以来,榆林已构建了基于新教育事业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已有横山区22所学校踊跃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更多的县区和学校在推广普及新教育的理念和十大行动,通过线上学习加线下培训等多种形式完全融入了新教育事业的共同体,形成教育事业的行为理念和务实举措。2019年以来,榆林市有1000多名教育管理者、教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先后加入新网师,主动融入学习共同体,啃读教育经典,撰写生命叙事,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希望每一位榆林教育者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主持人)“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相信榆林的教育事业会向着明亮那方,不断蓬勃发展。
教育于国家而言是百年大计,于学生而言是一生成长与成人的根基,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是生命的意义。我们该用怎样的思考方式思考自己的职业,思考自己的职业行为,决定着职业的走向和自身存在的价值。郝晓东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他从教20多年来进行的教育实践与思考《成为专业性教师》。”


用不可替代的专业性
实现教师的权威自治

郝晓东老师,工作20载,先后在初中、高中、小学、大学任教,于乡村、城镇、城市间辗转,在北方、南方间流浪,如今辞去公职,走出舒适区,回归原点,成为苏州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一名“研究僧”。

在报告中,郝老师给我们指出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五个阶段,分别是:探索期、新手期、胜任期、高手期和专家期。他说:“大部分教师止步在了胜任期,能完成大部分常规任务。然而,这远远不够,教师应能完成复杂困难的任务,积累模式和套路,通过直觉自动化完成大部分工作,这就到达了高手期,而专家则对工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从更大背景思考工作,知道自己的范围和限制。能在更高层面替整个行业思考,能创新方法解决新的更复杂和更宏大的问题。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专业性意味着“不可替代性”,郝老师举了医生和教师的例子。他说:“如果让一个医生和一个教师互换工作,谁能成功?”老师们纷纷说医生。“一个医生从事教育工作,大概率三年后会成功,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是成不了医生的,这就是因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专业性不强就可被替代。”专业性还意味着“实践中的权威和自治”,郝老师一针见血指出:“教师没有专业性,就没有权威和自治,而没有权威和自治,就没有职业尊严”。
专业是如何形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观念,你有怎样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教育从实践中来,也从阅读中来,在阅读中,郝晓东老师提到了“7大误区”,“8大观点”以及“5大阅读方式”,帮助大家厘清概念,掌握方法。

如何成为专家?专家具有5个特征:
1. 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问题解决策略;
2. 头脑中有大量“有意义的模块”;
3. 能看到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
4. 调取知识“自动化”;
5. 元认知水平更高。
教师要不断通过经验加反思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要有品牌意识,通过长期专注,打造自己的作品,进而成为专家。
最后,郝老师指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到来,必然导致普通人时代的终结,要么卓越,要么沦落,只有成为高手才能生存”!

(主持人)“榆林在新教育实验的征途上走了两年,过程中一定是又苦又甜,但是,因为是朝向明亮的那方,所以走得坚定;因为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所以走得铿锵”。同是新教育实验人,河南省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的李末校长与您心灵共鸣,携手共进。李末校长为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卓越课程、系统构建与书香校园》”。


责任 使命 情怀 担当
改变 脱困 课程 卓越

在开头,李末校长为我们讲述了他与新网师的故事,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他初接校长工作时面临的诸多困难,让我们在笑的同时引发深思。

他为我们指出了专业发展的三大困境:课堂困境,班级管理困境以及学校管理困境。因为老师的自我完整性未能体现,所以没有真正的学习性;因为缺少关于班级管理的核心概念的导向性,所以找不准“自由和纪律”的边界,搞不清“秩序和润泽”的尺度,落实在师生关系上,有限信任和无限信任让人迷惘;在学校层面,无法真正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部分矛盾左冲右突,无法消失,学校优良文化形成过程缓慢,只是校长带着组织在苦苦支撑,学生素养也达不到理想状态......
在这种“困境”下,从教师层面讲,唯有实现专业发展;从学校层面讲,必须引入新教育实验,用“构筑理想课堂”解决课堂困境;用“缔造完美教室”解决班级管理困境;用“研发卓越课程”解决学校管理困境。
李校长主要讲了他们学校的“全人之美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身体课程,艺术课程,智慧课程和人格课程。
身体课程:
1.保质保量上足体育课;
2.有规划发展体育技能:轮滑、足球、跆拳道、篮球上足100节课;
3.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出;
李校长播放了录制的小视频,孩子们一个个朝气蓬勃,精神饱满,满脸写着“热爱生活”,李校长骄傲地说:“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打篮球,踢足球,我们参加省里溜冰比赛得了团体第一名......”这就是身体课程所带来的“额外的奖赏”。
艺术课程:
1.开设专业书法美术课;
2.每人毕业时至少会演奏三种乐器;
3.每日中午练习乐器20分钟,定期召开小桥音乐会;
智慧课程:
1.大语文课程,包括绘本课和整本书阅读,要用读书抢占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在四年级实现读写自动化;
2.晨诵,读写绘,阅读分享;
人格课程:
1.不主观放弃每一名学生;
2.追求教学成绩,但更注重取得成绩的途径;
3.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努力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学生学习发生,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考出好成绩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成就;
4.埋怨是没有用的,我们不在任何场合埋怨学生以及家长;
5.愿意敞开自己,与同事合作;愿意包容别人,和他们做朋友;
6.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习惯,不断通过读书反思等更换自己的头脑,保持乐观精神和上进势头;
李校长讲到这里,我扭头看了看在座的各位老师,眼神中透露出了羡慕、神往,有人的眼眶泛出了晶莹的泪花......我想,在这样的学校里,遇到这样的校长,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幸福的,幸运的。
我突然想起了郝晓东老师给我讲过的一个关于李末校长的故事:李末校长10年前还不是校长的时候,听说了新教育的课程,怀揣着买房用的十几万元自费为学校购买课程。而就在前一天,李末老师在准备飞往榆林时,突然接到由于空中管制,航班取消的通知后,为了不耽误本次研修,驱车9个多小时赶到榆林,没有回宾馆休息,导航直接导到了会场参与研修......
这就叫“情怀”!最后,李校长引用了艾米莉.迪金森的一首诗结束了此次报告: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会虚度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深情的朗诵引得在场所有人为之感动!
(主持人)“5月17日,我乘坐动车从西安抵达榆林,专程调研新网师学员的学习情况。我与新网师学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就大家在新网师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以及建议畅所欲言,相谈甚欢,之后周丽校长汇总了咱们新网师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大家普遍提到的“希望将线上课程和线下指导结合展开”和“能否多开展一些深入课堂的指导,让学员更好地运用”,这个愿望在我们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真正地落地、展开了。

这样的建议不仅为我们老师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提升,而且也帮助我们教育局、学校、新网师真正找到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极具价值。当然,这些问题当中还有一些是我们老师的困惑,接下来,王小龙老师将对此做一些简要的解释或说明,给大家一些提示或启示,使大家的学习更加深入、有效。”


问题促发展
观念促进步

刚开始,王小龙老师呈现了一张PPT,上面写着调研时老师们提出的14个问题。

“新网师注重反思,复盘,以期更好地发展”,王小龙老师说,“通过对大家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选课问题,时间问题,难度问题,动力问题,课程开展问题。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构成了新网师的学习生态圈,集中反映了新网师所秉承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育观等思维范式和价值取向。
学习生态圈就是新网师基于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理论,通过课程研发,学习流程、设定任务等精心设计,倾力打造出的适宜一线教师在职提升的线上学习环境。我们不去强推每位学员,当然必要的提醒与帮助是有的,我们也不去用奖品、学分之类的去诱惑大家,而是致力于学习生态圈的完善。”
就选课问题来说,王老师提出了三个原则:
1. 构筑合宜的大脑
2. 搭建由浅入深的专业发展阶梯
3. 自身兴趣、当下问题与终身成长
就时间问题而言,王老师说:“接纳,接纳目前这种紧张的状态。成年人的生活中安静读书本就属于奢侈行为。我们从事工作就意味着我们本身已经具备了完成工作的能力,因为工作而得到的薪水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学习本质上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能怨天尤人,只能从夹缝中寻找时间。时间是世界最为公平的事情,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只是你觉得它不够重要。时间管理,本质上是价值排序。我们要做的就是迅速确定面对事情的价值,压缩低价值事情的时间占比,而努力挖掘重要事情的价值,让它属于处于生命的中心。”
就难度问题而言,新网师课程组会对开设的各门课程进行难度分级,以辅助学员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区”的课程,既不会因为课程难度低而觉得索然无味,也不会因为课程难度过大而坎坷遍布,寸步难行。无论如何,新网师的课程不会过于简单,这是由其学习目标本身确定的。
借用网师中常见的比喻,修习新网师的课程如同登山,锻炼的是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所谓难度,不过是所登之山的高低有别,但绝非是逛公园式的休闲与轻松。课程的难度不会是新网师学习刻意回避的问题,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新网师是拥抱难度的,并希望通过难度形成挑战,以激发出学习者内心的精神力量去迎接挑战。通过完成作业、课堂对话等方式,将这种力量给予引导,促其发展。
另一方面,网师课程虽为登山,但绝非座座都是高如珠峰,让人望而却步,不可攀越。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学习实践中观察,我们都发现只要学习者有足够的专研毅力,并辅之以相对适合的学习方法,他们都可以顺利完成网师开设的任何课程。 
就动力问题而言,王老师指出长期坚持的关键词:明确+奋斗。
如果奋斗目标不明确,人们很容易向疲惫、灰心或无聊妥协。奋斗是指目标的艰巨性。艰巨的目标会在不知不觉间促使你付出更大努力,更加聚精会神,更加紧盯目标。你会坚持得更久,你调用自己的能量更大,得到锻炼更多,提升也更高。完成一项容易的任务,根本不足挂齿。成功地完成艰难的任务使人更加愉悦,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提升对自己的认识,拥有更大的自信,形成更高的自尊。更大的自信,更高的自尊会让他们给自己设定更多的挑战,完成更高成就。这又进一步提升自信,形成更高的自尊,周而复始……动力就在其中了。
最后,就课程开展问题,王老师引用了郝晓东老师一段话:“脱离工作的学习,很容易滑向逃避,把书斋里的论道来当做自己教育失败的避难所,在书籍的词语中获得虚幻而无力的满足感。脱离学习的工作,很容易成为束缚生命的枷锁,也如一辆不加注汽油的汽车,跑不快也跑不远。”所有的问题都是某种冲突,而对问题的解决始终是将冲突的部分融合,将选择与努力整合,将学习与生活融合,将目标与行动融合,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当我们完成了这样的融合时,那就是在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感谢 感动 感想 感召

活动进行到最后,这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樊军茂科长做了总结汇报,他的主题是“四感”:感谢、感动、感想和感召。

第一感是“感谢”,他对于远道而来的网师的专家同仁,各县市的校长老师表示感谢。

第二感是“感动”,他说:“新网师是一个公益组织,在这里,汇聚了大量尺码相同的人,他们都拥有博大的教育情怀,进行着接地气的真刀真枪的探索,他们通过努力真正改变着教育现状。在这次研修中,来自各地的老师们拿出自己的学习热情,积极研讨,致力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进而改变所在学校的教育状态,这点非常难能可贵。”
第三感是“感想”,“在新教育的感召下,榆林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在两年时间里培养了一万名校长教师,有1000多名教师加入新网师学习,高质量的教育是我们追求的总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课程,而课程的核心要素是人,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有课程,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师只有通过读和写,才能扩大视野,走出局限,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第四感是“感召”,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潜心学习,改变教育,做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老师,要沉下身子,通过专业学习,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樊军茂科长
历时四个小时,通识培训告一段落。走出报告厅,正值正午,天空蔚蓝,白云缱绻,榆林的中午还是燥热的,学员们即将“满载而归”。路上,我遇到了几位学员,聊了起来,也捕获了一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新网师《王子微课》学员,视频号编辑于文丽老师说:“2020年春,宝鸡槐芽镇初中梁鸿校长带领十位老师参加了新网师,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梁校长进步最大,光笔记就记了100多万字。当他看到这次榆林线下活动时,急切让我联系报名,谁知第二天周边韩城遇到疫情,榆林方非常担心,我们去做了核酸检测,都没问题,后来,韩城官方发布消息说没问题,榆林方才告知我们可以过来,总之也是一波三折......”
《教师阅读地图》学员姬鑫老师说:“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专业阅读的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阅读方法与理念,找到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的差距和不足。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虽然我不是一个优秀的网师学员,但在今后的学习之路上,我一定会勤奋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提升,争取做一个各格的网师学员,做一名专业的教师。在新教育这片沃土的引领下,希望我能把学习和成长看作最美的收获。
《发展心理学》优秀学员高娟老师说:“我们能在教育局的组织下加入新网师,在校长们的支持下学习,实在是一件幸运无比的事。当新网师院长助理郭小琴老师,哽咽着说出自己当校长最大的遗憾是知命之年才加入新网师的时候,我的内心除了被她感动之余,我又为自己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加入新网师感到幸运与骄傲。”
翻看朋友圈,看到了《教师阅读地图》优秀学员王蓉改写的一首小诗,权且作为今天报道的结尾: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光闪烁的方向
明亮那方
会是怎样的一种情
明亮那方
会是怎样的一番景
我的脑海中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直到那一天

我确信自己看到了教育的“明亮那方”

相关推荐

构筑理想课堂•共读教育经典 | 新网师教师研修班工作方案为着同一目标,共赴精神盛宴 | 榆林线下培训侧记(1)一改传统培训模式,探索构筑理想课堂 | 榆林线下培训侧记(2)
活动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新网师视频号↓↓↓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