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教TA打回去?


对于“孩子被欺负了,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想来各位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面对冲突时,教孩子反击一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吗?也不一定。那么,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可以怎么办?在帮孩子解决冲突时,家长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孩子真的愿意打回去吗?

对于性格比较激烈的孩子而言,不需要家长教,他们自己就会当场反击。但如果是个生性温和的孩子,TA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很可能不会直接反击,因为TA还做不到。

专门研究青少年欺负与被欺负问题的美国心理学家乔尔哈勃博士,在他的书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教孩子打回去,是行不通的。

哈勃博士说自己11岁的时候曾经遭到社区里两个小恶霸的骚扰。

因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温和的孩子,因此他每次都选择躲避。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必须反击,并买来全套拳击训练设备,教他每天练习拳击。哈勃打心眼里不愿意,但也无法忤逆父亲。

终于又有一天,两个小恶霸又来招惹他。哈勃先是本能地想逃回家,但是一转身,发现父亲正站在家门口看着他。他说,那种无路可退的感觉,简直就是世界末日。

最后,他一拳打在了其中一个小恶霸的脸上。

哈勃因此重新获得自信了吗?他说他没有,相反,他说在他出拳的那个瞬间,他觉得天塌下来了。

那么,哈勃从此就不再被骚扰了吗?也没有,两个小恶霸用更恶毒的手段变本加厉地对付他。

所以,在教孩子打回去之前,家长首先应该考虑,反击这件事是不是孩子愿意做、能够做的事。一定记得,不要强求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或是暂时还做不到的事!

孩子“被欺负”,家长可以怎么做?

有家长或许会疑惑,面对孩子被欺负,作为家长,就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看着孩子受委屈吗?也并非如此。

不妨试着深吸一口气,首先平复自己的激动情绪,再从下面这些角度,和孩子好好沟通:

了解事情经过,扮演好“法官”的角色

在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家长往往会因爱子心切,不自觉地站在自己孩子的这一边,认为对方是过错方。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在很多情况下,也许只是两个孩子之间正常的交往冲突,被家长放大为了“被欺负”。

因此,家长在保持自我平静的前提下,可以充当两个孩子之间“法官”的角色。这位“法官”并不一定要裁决谁对谁错,更重要的是保持中立,承担起调节气氛、转移话题、化解矛盾的作用。

比如: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家长可以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对两个孩子都表示理解,并提出大家一起去玩新的游戏等建议来暂时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教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制止暴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是非,打打闹闹没有错,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学会成长,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观强加给孩子。

因此,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应该直面冲突、“制止暴力”,至于如何做,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想,再适当引导。比如:如果孩子自己想要反击,那么这表示TA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反击时的分寸,不要给他人造成伤害。又或者,孩子选择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此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理解:借助外界力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有时也可以靠自己。

教孩子恰当保护自己的权利

与教孩子“打回去”的做法不同,有些家长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孩子凡事多忍让。其实,忍让是把双刃剑,孩子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容易养成凡事都牺牲自己正当权益的习惯。

因此,家长可以教孩子何时忍让、何时为自己的权利发声。比如:一个孩子抢走你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言语抗议,“这是我的玩具,没有我的允许,你抢走它是不对的!”而当两个孩子都想要玩一件公共玩具时,则可以教孩子适当忍让,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玩具。

其实,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各不相同。作为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是很正常的。不过,还请尽量保持冷静温和,不要在一开始就将孩子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孩子的事情,可以尽量先鼓励孩子自己试着解决,说不定会比想象中来得容易。


— END —

责编:顺  |  主编:青仔

声明:

  • 文章内容来源于上海学前教育网翠微编辑的《宝宝被欺负该教他还手吗》,原载于搜狐母婴;公众号【游戏力】《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茜《孩子被欺负了,德国家长这么做更有效》,《中华家教》2018年第8期。

  •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