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建议

高校思政课教指委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08-28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下面就六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提出教学建议。



一、总体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课程定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对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准确把握,充分挖掘百年党史中的育人元素,将思想理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精神品格、历史使命的教育融贯其间,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崇德向善的实践中锤炼道德品格,提升道德境界;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意义,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努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二、重点内容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在深入、系统把握全会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新思想新理论教育人,增强政治自觉。《决议》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客观进程、创新成果、重大意义、根本经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原创贡献、历史地位、深远意义作出了明确概括,明确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引领大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论断的科学内涵及意义,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等内容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解;深入阐释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深刻道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以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引领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增强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

二是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也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以铁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正行进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决议》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总览党的百年奋斗,同时又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重点,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在“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等内容教学中,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厚植人民情怀。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以其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站在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彰显出独特而强大的价值观优势。《决议》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在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时,提出坚持人民至上是宝贵的历史经验。要在“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等内容教学中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及其先进性和引领意义,讲清楚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实质及其虚伪性,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升华人民情怀,践行人民至上,自觉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深刻认识到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四是用民族复兴使命激励人,强化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实现民族复兴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决议》对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展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提出党的百年奋斗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而且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同时还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在“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等内容教学中引领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就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还要引领大学生深刻懂得,民族复兴的伟业需要代代相传、接续奋斗,需要每一代人都强化使命担当,为之持续努力。大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激发强国有我、担当奉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成长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奋斗者和奉献者。

五是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人,激发精神力量。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在“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等内容教学中深刻阐明中国精神,将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更具志气、骨气、底气,更有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等精神状态讲出来;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振奋精神状态,增进精神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六是用宝贵历史经验启迪人,增强历史主动。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决议》将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哲理,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积淀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再次重申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战略安排,分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新境遇、提出的新课题,提出了“新的赶考之路”上的“六个必须”,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做新时代的爱国者”等内容教学中引领大学生努力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真正做到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明德、以史促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搏击者。

七是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人,提升法治素养。《决议》系统总结了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要在“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等内容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从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伟大成就中,深刻认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要义提供知识储备、奠定积极心态;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正确认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要着重讲清楚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促进法治素养的提升,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担当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和捍卫者的历史使命,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具体章节融入建议

(横屏或电脑端阅读效果更佳)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1.在讲授第一目“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和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主要任务。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一是讲清楚新时代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二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最大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帮助大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和“到了哪里”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逻辑;三是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帮助大学生理解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四是讲清楚在新的“赶考”之路、新的伟大征程中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帮助大学生深化对新时代、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思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2.在讲授第二目“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青年一代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一是讲清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青年的关系,通过挖掘、展现不同历史时期青年一代坚定跟党走、担当作为、勇毅前行的历史事实和精神风貌,精选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青年“答卷人”,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后继有人”是“根本大计”;二是讲清楚新时代新使命给青年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大学生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结合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鼓励大学生成长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1.在讲授第一节中“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原理时,融入《决议》中总结的我们党历史成就和提到的“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等具体成就的阐述。在讲授第一节人生观基本理论时,注重引导大学生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和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一是讲清楚需要从社会关系出发去把握不断变化的人的本质,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可结合百年征程中国家、社会、人民同向同行、共同发展前进的关联性来谈;二是讲清楚“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可结合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等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展开;三是讲清楚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可结合《决议》中对我们党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说明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才铸就了我们共产党的伟大和优秀共产党人辉煌的人生。
2.在讲授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时,融入《决议》中阐述的“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飞跃”等内容。在讲授第二节人生观基本理论时,注重引导大学生结合百年来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和伟大贡献,理解何谓正确的人生观、如何选择人生价值的实践路径等问题:一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人生目的的生动体现,可结合《决议》中关于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要选择、重大转折等的阐述,选用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寻应在国家的发展目标、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一现实背景中定位;二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一直秉承不屈不挠、不懈斗争的精神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的光辉历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实现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三是讲清楚人生价值的实现既要看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也要看是否尽力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优秀共产党员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具体案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讲授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时,融入《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我国未来发展所提出的政治性战略性宏观性要求等内容,引导大学生在同国家命运与共的大格局上,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在讲授第三节的具体内容时,注重引导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正确指导下,积极成就出彩人生:一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几个重要转折意义的分析,引导大学生明确人生成长之路有平川也有高山,有阳光也有风雨,大学生要勇敢面对人生的彷徨与错误、困难与挫折,积极学习,不断增强应对人生困境的能力;二是讲清楚正是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伟大人生追求的不懈践行,才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通过分析近代中国一些有抱负有才能的人因缺乏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而未能实现自己孜孜追求的人生价值的案例,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要求紧密相连;三是讲清楚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客观条件和时代机遇,引导大学生更加自觉地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在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讲解中融入《决议》关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等相关论述。在讲授第二目“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时,引导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深刻感悟理想的意义、信念的作用:一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一基本理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的深刻道理,通过讲授,展现理想信念价值的历史逻辑,进一步丰富对理想信念价值的认识;二是讲清楚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的历史图景,领导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史过程,选用有代表性的历史片段立体化阐述为什么理想信念能指引方向、决定成败、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和提高精神境界。
2.在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讲解中融入《决议》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和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相关内容,同时融入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等相关内容。在讲述本节内容时,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要将个人理想的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一是要讲清楚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正式确立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标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二是要讲清楚拥护“两个确立”是新时代践行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人民形成了“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是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体现;三是要讲清楚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时代也体现为共产党的世界历史担当,即不仅“为民族谋复兴”,而且要“为世界谋大同”,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为世界发展所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深刻道理。
3.在第二节第三目“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相关内容讲解中融入《决议》第五部分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相关内容。在讲述本节内容时,引导大学生理解理想的实现只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一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所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要在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三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用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例证,引导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进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行动力。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1.在讲授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时,融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决议》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相关内容。在讲授第二目“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时,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一是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结合党的百年奋斗,让大学生全面学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理解为什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二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通过梳理和分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让大学生学习和把握党的百年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科学内涵、现实意义、时代拓展;三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风范和伟大品格,已经深深融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四是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的关键要点,可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创新发展的角度,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深刻关联和内在契合,帮助大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2.在讲授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时,融入《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相关内容。在讲授第一目“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时,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一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领导地位是在百年艰苦奋斗实践中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讲清楚我们所爱的“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结合《决议》对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的论述,帮助大学生从理论基础、历史选择、现实依据等方面深刻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必然性,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三是讲清楚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结合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尤其是关于党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加以辨析和引导,这部分的讲解,要凸显问题意识,要将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伟大社会革命的进行、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加以阐述,使学生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用事实、数据说话(例如,抗疫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等),有力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
3.在讲授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时,融入《决议》中关于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等相关内容。在讲授第一目“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和第二目“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走在改革创新时代前列的历史使命和新要求:一是讲清楚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遭遇的科技霸凌事件,讲述发扬独立自主精神、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更坚决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讲清楚开拓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帮助大学生理解正是开拓创新,才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三是讲清楚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汲取营养和智慧,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结合党在开拓创新中的经验及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做开拓创新的生力军;四是讲清楚青年大学生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必须夯实创新的基础、练就过硬的本领,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历史成就和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新突破,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在为自己提供了更广阔发展平台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刻理解“空谈误国”、积极投身“实干兴邦”。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1.在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讲解中融入《决议》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关于“在政治建设上”“在文化建设上”的相关内容。在讲述本节内容时,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一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所发挥的凝聚价值共识的思想保障作用,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精神指引,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思想保障;二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和民族文化渊源,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进行阐述;三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可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价值理念,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案例,或中西现代化进程的比较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和扬弃。
2.在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讲解中融入《决议》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等相关内容。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而强大价值观优势:一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二是讲清楚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含量高、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可用比较教学法,对比中西民主的异同,进一步突显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讲解中可以富强、民主等价值理念为例,讲清富强、民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突出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富民思想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超越,可通过研讨教学、小组教学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更有效地消除各种错误政治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三是讲清楚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本质区别,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共同价值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时的一些共同价值理念,反映的是不同个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性,而“普世价值”具有欺骗性和虚假性;四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其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道义力量,讲解中可对比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用西方国家近年来种族歧视、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等乱象,尤其是比较中西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鲜明反差,揭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
3.在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决议》第六部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等相关内容。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青年价值观取向与国家未来发展的关系:一是讲清楚青年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同频同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党的百年奋斗中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结合《决议》中对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相关论述,说明青年价值观的确定对国家发展、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落实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辅之以社会实践、演讲等大学生喜爱的方式,以实践教学的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1.在讲授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时,融入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

在讲授第二目“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一是讲清楚为人民服务是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二是讲清楚“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三是讲清楚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可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战在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让大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在讲授第二节第一目“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两个结合”以及《决议》中再次强调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讲授第一目“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一是讲清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结合《决议》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等内容,引导大学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讲清楚“两个结合”,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性,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是因为和我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三是讲清楚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传统美德进行科学地分析、鉴别和扬弃,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地转换、诠释和激活,推动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3.在讲授第二节第二目“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时,融入《决议》要求的“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等内容。
在讲授“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一是讲清楚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形成的“坚持敢于斗争”和“坚持自我革命”等宝贵经验,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梳理和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元素;二是讲清楚中国革命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红色基因,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1.在讲授第一节第二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时,融入《决议》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相关内容。在讲授第二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一是讲清楚我国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是讲清楚党领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立法程序,将广大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为社会主义法律,集中反映人民利益;三是讲清楚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在讲授第二节第二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时,融入“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相关内容。在讲授第二节第二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时,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一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讲清楚某些人鼓吹和宣扬“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其要害就是削弱和否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增强自信、保持定力。
3.在讲授第二节第三目“建设法治中国”时,融入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及《决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等重要论点。在讲授第二节第三目“建设法治中国”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目标和根本遵循等:一是讲清楚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纠正冤假错案、严厉惩治执法司法腐败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二是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内涵和指导作用,以及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为什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讲清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为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在讲授第三节第二目“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和第三目“宪法的实施与监督”时,融入“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和“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内容。在讲授“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和“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时,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宪法依据和时代价值:一是讲清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是讲清楚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三是讲清楚党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党依法执政必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机构的职能作用,强调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责任编辑:陈   娟

版式制作:陈镇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