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張永強《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選粹》出版

張永強 中古史研究資訊 2021-10-18



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選粹

 

張永强

人:江

責任編輯:徐朱曉莉

責任出版:李

特約編輯:蘇奕林

文稿録入:徐

設計製作: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西泠印社出版社

址:杭州市西湖文化廣場三十二號五樓

郵政編碼:三一〇〇一四

部:〇五七一八七二四三一〇〇

銷:全國新華書店

刷: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

本:八八九×一一九四八開本

張:五十五

數:〇〇一八〇〇册

次:二〇一八年一月第一版

次:二〇一八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號:ISBN978-7-5508-2268-9

價:一二八〇.〇〇圓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本書任何内容

法律顧問: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律師戴福

維權電話:一三九一〇四一七〇三五

電子信箱:beijingdf@sina.com

 


展現古代碑帖精華

重振“金石學”題跋考據之風

《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選粹》

大型金石圖錄

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由張永強編著的《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選粹》一書,近日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本書收錄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元明清以來中國代表性的金石碑刻200餘種,其中不少是近年來發現的重要金石碑刻、初次發表的碑帖拓本、原石已佚和經過乾嘉時期金石名家遞藏的善拓、珍本。書中收錄了國內知名金石學者撰寫的研究文章,以及作者撰寫的十余萬字的碑帖題跋、考釋,圖文並茂、製作精美,是近年來國內外出版的碑帖類大型圖錄中的重要著作。

本書的主要特點有三:

一、學術研究價值和書法藝術性並重,涵蓋了中國古代碑刻的精華作品,是近年來出版的重要金石圖錄。

內容方面,本書側重于書法性和文獻性兩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了金石碑帖,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如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重要金石碑刻:戰國《中山國守丘刻石》、《中山王壺銘》、東漢《何君修治閣道刻石》、東漢《肥致碑》、北魏《皇帝南巡碑》、北魏《邸府君碑》等,這部分新出土的重要碑刻占全書三分之一左右,原石多為國內外文博機構的重要藏品,其拓片也是珍貴的藝術品。對於那些反復出版的普及性名碑,選擇較少。又注重選取整幅拓本,並附以局部或原大、原石,或製作為拉頁,以便於讀者臨摹和欣賞,從而使本書更具有藝術研究價值。

由於作者的研究取向,本書收集、研究拓本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收錄了較多的隋唐佛教、道教刻經等宗教類,以及古代少數民族珍貴石刻。如享譽世界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洛陽新出唐《宣元至本經幢記》,涉及唐代突厥史研究的《毗伽公主墓誌》,以及遼金梵文經幢、目前發現存字最到的契丹文《耶律習涅墓誌》等。

碑刻版本學方面,書中收錄了中國古典碑刻的代表作品,包括阮元、黃易、顧千里、端方、劉鶚、繆荃孫、徐乃昌、周肇祥、潘錫基等名家收藏過的善拓、珍本,具有較高的金石碑帖版本學研究價值。另外,本書收集的金石拓本有的已經原石已經佚失,或流入海外,如被施蟄存先生譽為“北魏第一名碑”的《皇帝東巡碑》,民國初年發現不久後即斷裂佚失,目前存世拓本不超過十份;又如被馬衡先生譽為“北朝造像碑之冠”的《李道贊五百人造像記》,民國初年流入美國,現已斷裂,本書對其斷本、未斷本都有所收錄,並附以原石,從而使本書的學術研究價值得以提升。

本書另一個特點是收錄了大量作者實地考察、訪碑、拓碑的現場圖片,不少拓片是作者親歷現場考察所得的第一手研究資料。作者能走出書齋,實地訪拓碑刻、記錄考證,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在當代碑刻研究者中也是不多見的。

二、圖文並茂,題跋考證精詳,代表了當代金石學研究的前沿水準。

本書由我國著名碑刻專家、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吳夢麟先生,著名碑帖專家、故宮博物院施安昌先生擔任學術顧問。著名金石學家、書法家徐自強、陳振濂、劉正成、劉恒、黃惇、李剛田以及王鏞先生等為本書撰寫前言、文章、題跋和題字,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基本代表了當代金石學研究名家的觀點。

書中還收錄了漢唐時期的代表性畫像磚、畫像石,如著名的《武梁祠畫像石》中的“荊軻刺秦王”“水陸攻戰”、莒縣秘戲圖、滕州日月同輝等,以及蜀中新出畫像磚二十餘枚,畫面生動,藝術高超,是我國古代畫像磚石的精品。

書後附有作者根據考察和整理拓片的資料卡片撰寫的《破禪室金石題跋》十余萬字,沿襲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顧炎武《金石文字記》、王昶《金石萃編》、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等金石學前輩的治學研究傳統,以優美典雅的文言文,對本書的每種碑帖進行了提綱挈領式的題跋、考釋,考據精審,文風清新,在史學、文獻學和書法藝術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開拓性。為撰寫題跋,作者先後參考圖書700余種1000餘冊,反映了作者多年來堅持不懈研究金石碑刻的心得體會和學術造詣,也彌補了宋代以來金石著作“錄文無圖”或“錄跋無圖”、無以對勘的缺憾,從而使本書成為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碑帖研究圖錄和題跋著作,也是對西泠印社一直宣導的“重振金石學”宗旨的詮釋。

三、製作精美,編校精善,具有典藏性。

本書開本為大八開,全彩、精裝。全書拓本收集整理先後歷時十年之久,圖書製作前後歷時兩年,真可謂“十年磨一劍,辛苦不尋常”。全書所收拓本均根據原拓拍照,由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專業技術人員拍攝、製作。對於每張圖版都嚴格刪選,有的先後翻拍、替換數次,每張圖版皆對照原作調色、製版,務求精益求精,不留遺憾。故本書拓片圖版精美傳神,披覽之間,宛然原跡。本書文圖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雜誌資深編輯共同完成,先後多次校勘、改版,其編輯工作之嚴禁、細緻,近乎苛刻,此書可謂我國當代金石書法和碑帖圖錄的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張永強,一九七二年生,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職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要研究方向碑刻、書法、敦煌寫經、房山石經。主要著作:《敦煌莫高窟題記彙編》(國家古籍整理資助項目,與徐自強先生合著,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蓬萊金石錄》、《蓬萊金石書法集粹》、《中國書法全集·兩晉南北朝寫經寫本卷》(副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隋唐五代寫經寫本卷》(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北宋名家附遼金卷》(副主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集》(執行副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碑帖善拓集粹》(執行副主編、撰稿)、《張海書法藝術館館藏石刻選》(執行主編、撰稿)等,現協助吳夢麟先生擔任國家“一三五”重點古籍出版項目“房山石經題記整理與研究”學術負責人。

 

【书评三篇】

吴夢麟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員

 

我和永强先生是在一次共同處理田野石刻被盗事件的偶然機會認識的。初次交談時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感到這位年輕記者很成熟,文史知識豐富,尤其對我國古代石刻與金石拓片偏愛。自認識後,我們就經常通電話并切磋相關業務。其間,他介紹了自己的經歷和愛好。知他在節衣縮食的情况下購買了不少古書和拓片,還苦心鑽研,撰寫文章。爲了保護這些金石拓片,還將斗室辟爲專門庋藏處,取名破禪室。不難想象該室是獨具特色和文雅氣氛極爲濃郁的,室主人在工作之餘觀賞、揣摩古代書法之美,自己也臨摹習作,以致其作品多次登上書法名壇,獲得不少獎。

永强先生還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他收藏不是爲了賺錢,而是從中汲取我國傳統文化的營養,以藝術與文獻的視角研究文物類别中專業性很强的石刻與金石拓片。他爲了探究一些石刻的流傳歷史,不畏艱辛,實地踏勘訪問,搜集鮮爲人知的新材料,然後伏案整理、考證,寫出不少有見地的文章。這種鍥而不捨的刻苦精神在今日社會的青年中是不多見的。

初讀這本圖文并茂、視覺廣泛、文筆流暢、考證細緻的書時,頓生一種新鮮之感。文風不同于業内撰寫的考古報告,也不單純是考證,而是搜集大量有關材料後,以作者整理與研究的心得體會撰成,可面向多種讀者,具有可讀性、研究性。本書的出版既是他多年來對金石拓片研究的心得,也可填補古代書法和歷史研究的新内容,爲當今社會奉獻一部難得的宏文巨著。此書的梓行適應國家宣導的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爲國人研習古代書法藝術提供了珍貴實證,可讓文物活起來,爲此我爲永强的行動點個贊!

 


 

陳振濂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書長、浙江大學教授

 

永强學弟嗜金石積年而成,乃有破禪室金石萃編,索序于予。予謂近年金石學大興,初有西泠印社倡導重振金石學,以張學術引領之幟,繼以市塲推動,漸成氣候。更由舊學一轉而爲新知,十年浩劫以來,金石學之重振足稱最煌煌功業也。今觀此巨帙宏纂,碑志摹拓、瓦當求形,古韵佳妙,擬之世人俗書,真有愛之未能釋手之慨。青年新進,而有好古如永强者,能使精華不墜于時俗,吾當爲其一賀!

丁酉(二〇一七)歲尾冬寒,陳振濂叙于湖上西溪千秋萬歲宧客次。




 

李剛田

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書法篆刻家

 

近年來,隨着書法熱、收藏熱的普及,金石拓片也越來越受人青睞。由于金石拓片的一些特殊性,不僅舊拓、佳拓難得,有名人題跋、孤本、善本更成爲人們追捧的對象,經常傳出一紙拓片在拍賣會上被拍出幾十萬、上百萬的新聞。永强先生的這本金石圖録不是拍賣會的圖録,也與文博機構或個人藏家的收藏結集有别,他側重于書法性和文獻性兩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了一些金石碑帖,分門别類,加以整理,對于那些反復出版的普及性名碑,選擇較少。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現的重要金石碑刻,如戰國守丘刻石、中山王鼎壺銘、東漢何君修治閣道刻石、東漢肥致碑、北魏皇帝南巡碑、北魏邸府君碑等。

二是善本、珍本,或名家遞藏本,如阮元、黄易、顧千里、端方、劉鶚、繆荃孫、徐乃昌、周肇祥、潘錫基等人的藏品,其中不乏經過乾嘉時期金石名家收藏的金石善拓。

三是多選取整幅拓本,并附以局部或原大、原石,以及作者實地考察的現場圖片,從而使本書更具有研究價值。

四是作者繼承了歐陽修《集古録》、趙明誠《金石録》、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以及錢大昕、王昶、陸增祥、柯昌泗等金石學者的治學途徑,撰寫了大量金石題跋,考據精審,文風清新,在史學、文獻學和書法藝術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開拓性,反映了作者多年來堅持不懈研究金石碑刻的心得體會和學術造詣。

我與永强先生相識于二〇〇九年秋,一次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省書法家協會、西泠印社舉辦的紀念沙孟海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國際書學研討會,一次是西泠印社舉辦的第二届孤山證印·重振金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都在杭州。 他作爲參加學術交流的作者,在大會上宣讀了關于敦煌莫高窟題記書法和大代華岳廟碑的獲獎論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發言完畢就向他爲《中國書法》約稿。這兩次會議永强先生都陪着恩師,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常務副館長,我國著名敦煌學、金石學專家徐自强先生參會,我觀察這個年輕人對老師執弟子禮非常恭謹、謙遜,對知識充滿了渴求,才知道他有名師指導,治學的起點自是不同于時輩。最近,永强先生協助徐先生整理完成的《敦煌莫高窟題記彙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并獲得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此書師生兩代先後花了近三十年時間編纂方梓行于世,不僅反映了國際敦煌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更寄托了他們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

永强先生在協助恩師整理著作文稿和繁忙的雜誌編輯工作之餘,還勤奮鑽研古代書法,擔任劉正成先生《中國書法全集》的分卷主編,先後編輯出版了《中國書法全集·兩晋南北朝寫經寫本卷》《中國書法全集·北宋名家附遼金卷》,還協助吴夢麟先生對徐自强先生的房山石刻大藏經題記這一龐大的千年事業繼續進行研究、編纂,目前房山石經題記整理與研究經申報國務院已列爲十三五國家重點古籍出版項目。

二〇一一年秋,永强先生以碑刻研究成果被西泠印社吸收爲社員,請我作爲他的入社介紹人,我欣然應允。這年秋天,通過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嚴格考試,他擔任《中國書法》編輯部副主任,負責古代編輯部的工作。任職期間,他借鑒金石學和文物考古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書法進行了全新的詮釋與解讀,刊發推介了大量圖版精美、可資研究和臨摹的古代書法作品,使《中國書法》雜志的學術性和藝術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得到了業界的肯定。現在,永强先生將他多年收集的金石拓片加以整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將書稿請我審閲。我覺得這是一部對傳統金石學進行了一次有益探索的重要著作,出版後將對書法藝術和史學研究都有所裨益,故略識數語,以申寄意。


後序

 

張永强

 

    昔讀顧亭林《金石文字記·序》,自言:「比二十年間周游天下,所至名山巨鎮、祠廟伽藍之際,無不尋求。登危峰、探幽壑、捫落石、履荒榛、伐廢垣、畚朽壤,其可讀者必手自鈔録,得一文爲前人所未見者,輒喜而不寐。一二先達之士,知予好古,出其所蓄,以至蘭臺之墜文、天禄之逸字,旁搜博討,夜以繼日,遂乃抉剔史傳,發揮經典,頗有歐、趙二録之所未具者,積爲一帙,序之以貽後人。」又云:「又以布衣之賤,出無僕馬,往往懷毫䑛墨,躑䠱於山林猿鳥之間。而田父傖丁,鮮能識字,其或褊於聞見,窘於日力,而山高水深,爲登涉之所不及者。即所至之地,亦豈無掛漏,又望後人之同好此者,繼我而録之也。」深有慨也。

    余幼篤嗜金石,初以文字之工,臨池清助;耽玩日久,涉歷南北,訪拓於松濤塔影之間。宿露餐風,披覽史傳,晤對前賢,適足以騁懷忘憂者。及游於蜀晉齋中,蒙恩師徐自强先生教誨,始窺金石秘奥。每得一故紙弊墨,手爲裝治,補其闕壞,稽考跋尾,逸興同清晝競馳,心神與翰墨湍飛,常寢食俱廢,曷顧阮囊之羞。宋元氈墨是所難求,抱殘守缺聊以自適。歐陽公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猶勝耽廢時日,清談樗博之士也。每慨陳簠齋以「十鐘」「萬印」之富,誇譽海内,終歸星散,無目録可檢;又恨歐、趙二録及《萃編》《八瓊》輯纂跋識之博,而不能披圖按索,校字核形,徒使觀者茫然,學者興歎。

    孟夏徂冬,案牘抽暇,爰理舊篇,擇篋中新出者、石佚者、字迹佳者、有書撰鎸勒名氏者、可補闕史傳者,及夫廟堂、山野、僧俗之迹,碑銘、摩崖、刻經、造像、經幢、刻石、法帖、瓦甓、畫像之屬,凡二百餘紙,輟以跋尾,舒以管見,附以山川勝概、貞珉摧泐之迹,庶踵武歐、趙、顧、王、陸氏諸賢,爲一家之言。拙於生計,疲於道路,故短跋識語,多成於車行旅次之間。夫君子立身,樹德建言,銘勒金石,傳諸來裔。或有博士先生、書學名流,以囿見狹陋、所擇字迹未善爲責,余則唯唯,俯首掩耳,疾走趨避,非欲好辨,實不得已也。噫!前賢不可見,來者猶可追,後之知音,必復有繼我而録之者也。

時丁酉(二〇一七)冬至前一日破禪室題

   編後記  

 

經過一年多的撰寫和編輯製作,《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選粹》一書終于殺青。在此,特别感謝西泠印社出版社江吟社長的鼎力支持、責任編輯徐煒先生和朱曉莉女士的認真審校,使本書能够順利出版,圖書的質量也大爲提高。

此刻,還要感謝各位師長和朋友們,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理解和支持,特别要感謝審閲書稿的吴夢麟先生、施安昌先生,爲本書賜序的陳振濂先生和李剛田先生,題跋拓片的劉正成先生、黄惇先生,題寫書名的劉恒先生,他們都是我非常欽佩的前輩學者。同時感謝協助我編纂圖書的幾位研究生同學:西南大學徐晴同學、中國美術學院金麗娟同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王子衿同學、廣州美術學院任嘉星同學,以及我的同事《中國書法》雜志社蘇奕林女士、李佳宇女士。還要感謝北京雅昌毛文宇、謝金山、繆實、張倉福等朋友在本書製作過程中所做的許多細緻工作。没有大家的幫助,本書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完成。

    金石碑刻的研究價值,歷代先賢多有論述。其宗旨、情愫,歐陽修《集古録序》、李清照《金石録後序》、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序》言之甚詳,我輩晚生俯循追攀,無需贅言。需要略作説明的是,本書所收録的拓片,部分是師友所贈,部分是訪求捶拓,绝大部分來自購買。購買可以選擇拓片的質量,訪拓碑版,可以得到實地考察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又每得一種,皆抄録卡片,記述基本素材。故本書卷末所附的十萬餘字題跋,主要是我十餘年來根據收集拓片時的資料卡片整理而成。二〇一七年八月以來,又用幾個月的時間進行了增補删改。近年瑣事嬰纏、視力减退,又時爲疾病所苦,故不能作長文考證,這樣提綱挈領式的短跋,也許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方式吧。

中國古代的幾次立碑、磨碑和毁碑事件讓人慨歎。既有秦始皇巡游天下、紀功勒銘的七處刻石,也有元祐黨籍碑這樣亡國之音的銘刻,它們都是出自書法史上的名家妙手。韓愈撰文、柳公權書丹的平淮西碑,蘇軾撰、書的司馬光神道碑,都曾被磨去重新撰、刻,然而碑文久已深入人心,是磨滅不掉的。李商隱《韓碑》詩云:「願書萬本誦萬遍,口角流沫右手胝。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爲封禪玉檢明堂基。」縑帛易銷,金石難滅。經過「文化大革命」破壞,石刻遺存大量减少;加以民間盗掘,倒賣牟利,得一佳拓難矣。于一介布衣寒士而言,能將收集到的金石拓本資料加以整理,抒以管見,編次成書,不致將來散佚無聞,對讀者微有裨益,就足矣了。

在撰寫題跋、整理拓片的日日夜夜,經常會想起恩師徐自强先生,他老人家仙逝已經四載,而音容笑貌、諄諄教誨,如沐春風,如在目前。恩師淡薄名利、勤勉治學、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學者風範,時時激勵着我。回想二〇〇九年暮秋時節,西泠印社第一次舉行「重振金石學國際研討會」之際,我侍從恩師和施安昌、路遠二位先生游覽孤山,謁漢三老石室,在浙江古籍圖書館觀摩南宋刻淳化閣帖帖石,俯聆儻論,踏月而歸,宛如昨日。人生有太多的遺憾,常耿耿不寐,爲之斷腸。有時也會在夢中再現那些踽踽獨行于訪碑山野、目送夕陽、萬山盡染的日子;回想起煢煢獨照的燈下無數個披覽載籍、如獺祭魚的夜晚;回想起爲了收集到心儀的拓本,節衣縮食、輾轉反側的煎熬和一旦擁有、喜不自勝的快樂……可以説,金石拓片的世界裏藴含了我的愛和寄託,在這裏,我尋覓到了心靈的平静、人生的指歸。君子立身,樹德建言。焚膏繼晷,又有什麼可感歎的呢?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蓬萊張永强于中國書法家協會


(感謝張先生提供信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