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陳尚君選編《花舞大唐氣象新》出版


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唐代文學卷

花舞大唐氣象新

陳尚君編選

商務印書館

2019年2月

 

目錄

 

通說

 

王水照:唐詩發展的幾個問題

王運熙:釋《河嶽英靈集序》論盛唐詩歌

查屏球:元、王集團與大曆京城詩風

查屏球:由皎然與高仲武對江南詩人的評論看大曆貞元詩風之變

王運熙:試論唐傳奇與古文運動的關系

陳尚君:八十年來的唐詩輯佚及其文學史意義

 

文體作法

 

郭紹虞:論吳體

王運熙:唐人的詩體分類

楊  明:《文鏡秘府論》所載初唐聲律、病犯及詩體資料之解說

唐  雯:從新出王宰墓志看墓志書寫的虛美與隱惡

聶安福:嚴別正變說唐駢——《管錐編》未完成稿“《全唐文》卷”探原

 

作家與作品研究

 

張金耀:王梵志詩釋證

劉大傑:浪漫派的代表詩人李白

王運熙:李白的生活理想和政治理想

章培恒:李白的婚姻生活、社會地位和氏族

查屏球:江左名士文化與李白晚年悲劇

朱東潤:杜甫的《八哀詩》

陳尚君:杜甫為郎離蜀考

陳尚君:李杜齊名之形成

楊  明:張繼詩中寒山寺辨

顧易生:顧況《遊仙記》與《莽墟賦》考釋——“神龍吟兮鳳舞,莽墟之所,超逍遙以容與”

王運熙:韓愈散文的風格特征和他的文學好尚

陳允吉:韓愈的詩與佛經偈頌

陳允吉:韓愈《南山詩》與密宗“曼荼羅畫”

蔣  凡: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考辨》——兼論唐代驛遞制度

蔣  凡:韓愈與宦官——讀《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劄記

朱  剛:從啖助到柳宗元的“堯舜之道”

陳允吉:李賀與《楞伽經》

陳允吉:《夢天》的遊仙思想與李賀的精神世界

陳允吉:說李賀《秦王飲酒》中的“獰”——兼談李賀的美感趣味和心理特征

胡中行:賈島事跡三考

 

專書研究

 

汪習波:曹憲講學江淮及其《文選》著述

朱東潤:《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

陳尚君:《二十四詩品》偽書說再證——兼答祖保泉、張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質疑

陳尚君:述《全唐文》成書經過

夏  婧:《全唐文》誤收唐前後文校讀劄記

 

編後記

 

陳尚君:《花舞大唐氣象新》後記

 

去年是復旦大學中文學科建立一百周年,系主政者覺得總結百年來的學科成就是最好的紀念,因此有系列中文學科叢書編纂的構想。本書是其中唐代文學研究專卷。書名來自初唐詩人盧照鄰的詩“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元日述懷》),所寫為唐代慶新年的情景。後句尤其能體現有唐一代弘大、開放、歡悅的景象。二十多年前由袁行霈先生特別揭出,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做西安何家村出土唐代金銀器特展,特展文物圖錄即以此句作為書名。本書所錄為今人的研究,稍改盧詩兼綴今意,雖有些唐突,似乎還不算太離譜吧!

本書共收入十九位作者的三十六篇論文。所有作者都曾在本系正式任教。作者中年紀最長者為1893年生者,最年輕的夏婧博士出生於1985年,足以代表本系一百年來的幾代學人。朱東潤先生《〈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和劉大傑先生《浪漫派的代表詩人李白》兩篇寫作於上世紀40年代,其他都是最近六七十年來的作品。雖然風雲變幻,風氣錯互,但我們始終堅持復旦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治學精神,堅持獨立而有個性的學術精神。所有論文都保持發表時的面貌,沒有作任何刪改。

唐王朝立國289年,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偉大時代,也是中國文學值得永遠仰望自豪的黃金時代。對唐代文學的研究,前人已經做過太多工作,20世紀更有無數傑出學者獻身於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們的研究雖然只能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責任,始終沒有忘記保持自己的面目。當這些文稿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仍為多位傑出前輩的工作感到敬畏,為同輩與更年輕一些學者的工作感到光榮。

客觀地說,收入本書各位作者都有各自的學術領域,就唐代文學研究來說,大約仍是旁騖者多,專詣者少。這一狀況形成的原因,應該所有讀者都能理解,即中文系學科領域寬廣,所有教師都要承擔繁重而具體的教學任務,很少是專職研究者。盡管如此,我們仍長期堅持學術研究必須是獨立而有創造性的個案研究,既經發表,對任何人的學術標准都應相同。

請允許我以年輩為序,以旁騖與專詣為分野,對本書各作者略作介紹。

年輩最高的作者,本書收了郭紹虞先生(1893-1984)、朱東潤先生(1896-1988)、劉大傑先生(1904-1977)三位前輩的四篇論文。三位皆是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奠基學者,他們的治學既有傳統詩文學的積澱,更具西學東漸後的新學熏陶,是難得的學術通人。郭紹虞先生專治文學批評史,《論吳體》一篇寫於他的晚年,對唐人所雲吳體之詩,從溯源、辨體、定格、審音諸端來加以揭示,結論至今不移。朱東潤先生治學涉及面廣,中年後專治傳記文學。《〈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寫於40年代初的樂山,是他學術轉型期的代表作,希望在中國歷代傳記中找到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品,慧立、彥悰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是他所特別推崇的。《杜甫的〈八哀詩〉》寫於1962年,也具此一立場。劉大傑先生是20世紀上半葉最有才氣的中國文學史家,《浪漫派的代表詩人李白》是他所著《中國文學發展史》中的一節,將他眼中天才縱肆的詩人,用他中年壯盛時期的主觀感受逞臆寫出,大約是他平生最好的文字之一。

王運熙先生(1926-2014)是本系1947年畢業留校工作,1949年在《國文月刊》連續發表三篇論文,展示學術之成熟。他的學術研究經曆三個階段,即最初研究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三十以後研究李白與唐代文學,五十後專治文學批評史,各階段都有登峰造極的成就。本書收錄他的五篇論文,除《唐人的詩體分類》是晚年所寫,其他四篇皆寫於1960年前後。王先生將自己的學術定位為釋古派,即努力解釋古代文學中的各種特殊現象和作品,特別關注歷代有爭議的文學現象,《唐人的詩體分類》從唐人全部詩歌的閱讀積累中揭示唐人自己的詩歌分體,看似平和,其實非大氣力不辦。他三十歲時曾發表《試論唐傳奇與古文運動的關系》一文,正面與陳寅恪先生商榷,轟動一時,至今看來,他的結論似更可信一些。

顧易生先生(1924-2013)較王先生年長,但畢業要晚了許多。章培恒先生(1934-2011)較顧先生年輕十歲,但任教也要早許多年。兩位先生治學面都很廣,涉唐論文不多,本書所收兩篇都很獨特,讀者當不難體會。

1960年前後畢業任教的教師,本書選收了王水照先生、陳允吉先生、蔣凡先生的八篇論文。王水照先生《唐詩發展的幾個問題》發表於1981年初,是他為社科院文學所編《唐詩選》所作前言,因提出唐詩發展繁榮的內外原因,提出唐詩發展的八個階段,在學術界引起廣泛討論。在此要補充此文寫作的隱情。1977年,王先生因家庭原因要求調到復旦工作,文學所提出調動可以,但你要將前言寫好方能走。因此,此篇與本系大有因緣。他後來專治宋代而有重大成就,沒有繼續唐代的工作。陳、蔣兩位先生是復旦1962年畢業的同班同學,致力方向稍有不同。蔣先生在畢業許多年後,因擔任郭紹虞先生學術助手而回母校工作,研究重心也轉入文學批評史研究。他在唐代文學方面也多有建樹,特點是把文學作品、文學批評和歷史事實結合起來研究。本書收他兩篇論文,讀者可以細心加以體會。陳允吉先生才分好,古典詩文與掌故、曲藝皆有精深造詣。中年後專治唐詩與佛教之關系,細讀內典,詳繹詩文,絕不滿足於現象的敷述,務求深入窮求,獨到發明。本書與本套叢書的佛教與文學卷,共收了他的十篇文章,如談王維詩歌中的南宗禪學體悟,韓愈《南山詩》受密宗曼荼羅話之影響,白居易《長恨歌》與《歡喜國王緣》之內在聯系,李賀詩中所見之諸多欲望,李賀《秦王飲酒》“獰”字入詩所見風氣劇變,均發前人所未言。陳先生推崇清人考據、義理、辭章兼備的學術追求,他的學術論文多曾寫過五六稿以上,可作美文來讀。

其次一代,是恢復高考、恢復研究生培養後走上學術道路的,本書收了楊明教授、胡中行教授與我的幾篇文章。楊明教授與我研究生同學,但年長十歲,他治學極其嚴謹淳厚,在六朝文學與文學批評研究方面建樹尤多。本書收他《張繼詩中寒山寺考》一文,可以說將張繼《楓橋夜泊》一詩的早期流播史與寒山寺的成立過程說透了。胡中行教授主要做學術文化的普及工作,近年他專力寫舊體詩歌而名聲漸起。偶詣學術,也多得新見。我則今年恰好是考入研究生,即開始專業學術研究四十年,主要精力專治唐一代,從全唐詩文考訂,做到作家研究、典籍研究、文獻辨偽,雖感步武前修也有一些創獲,但又時時感到自己的逼仄與局促。近年不斷尋求變化,原因在此。

比我稍年輕一些的學者,查屏球教授專治有唐,成就突出,收入本書的《元王集團與大曆京城詩風》曾獲《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他善於將唐代文學放在歷史、文化、學術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常有許多出人意表而發人驚省的新見。聶安福副教授專治宋詞,曾箋注韋莊集,頗得好評。朱剛教授早年專治唐代文學與敦煌學,他對中唐前期以趙匡、啖助與陸淳為代表的《春秋》學派與韓柳古文關系之研究,挖掘很深。

新世紀前後走上學術道路的幾位年輕學者,張金耀博士治六朝文學,對中古語言與文學關系有特別關注。汪習波博士研究《文選》在隋唐之流播接受,於文本用力甚勤。唐雯博士初治晏殊《類要》,得通曉四部群書,近年專治唐代碑刻與文史,學識有迅速的提升。夏婧博士於中古基本典籍下過氣力,對清編《全唐文》作了較徹底的清理。他們的學術道路還剛起步,很高興看到他們繼承前輩,追求卓越,有新的開拓與追求,也會有更多新的氣象與變化。

本書選目由我確定,編務事宜則多由夏婧博士操勞,謹志感銘。

今年恰好是唐王朝建立1400周年,權以本書作紀念吧。

 

2018年3月1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