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院的同学你好,毕业后你要去哪儿?

社工学生小卡 2022-07-17

毕业那年,同学们有大约三分之一都工作了,三分之一是考研保研,其余的出国。

刚读研那时候,我对“工作”和“读书”这两个事情都有有着非黑即白的想象。为了避免想当然,我开始联系老同学们,找他们聊天。聊的内容包括:现在在做什么,对专业的想法,本科收获了什么,目前想得到什么,一年后想成为什么……诸如此类《艺术人生》式的对话。



一共问了差不多三十个,本科一届也就六十多。其他没问的也从别人口中打听了些。我要是想偷懒,这玩意估计都能发个水论文了。:)  因为纯粹是自己好奇,也是想拿别人做镜子照自己的心,所以便没有大书特书。

当时还拍了个非常粗糙的视频,晚些时候上传到腾讯视频发来给大家看看。或者你们去优酷上面搜“社会青年 样片”,头一个就是。

后来,我读研,我工作。可能看我也是个“有出路” 的人了,许多人也跑来找我聊天。无非都是说:


“迷茫”

“学不到东西”

“对专业很失望”

“不知道想干什么”

“要不要保研”

“想跨专业”

“想辞职”


同时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和其他专业的同学,就他们的专业和他们的职业选择做了探讨。聊久了就会发现很多困扰是人所共有的。个人成长迷思,专业氛围,社会形势变化……有的则是社会学类学生稍微特别一点的,比如不能逃脱的HR诅咒(不少人毕业后都去做了人资),能对口的岗位少(核心能力得不到平台展示)……


同时我开始琢磨一些社会上和我们这几个专业有关的新鲜事:

心理学,比如简单心理走到今天成为成交量最大的心理咨询平台;比如Know Yourself靠自媒体起家逐渐往平台探索。社工这边,内部玩法普通一点的是做公益机构拿政府和企业项目,泛一点的玩法是结合特定人群需求链接学术/社会资源做商业项目,比如主题培训/社群营造/社区共创……说社工绕不开的是公益,从“罗一笑事件”到“小朋友画廊”,你也能管窥现在公益人面临的处境和新的机遇。社会学人类学那边,互联网那边用户研究的/调查公司专门做调研的这些是散户,往大一点看能看到市面上已经有以文化洞察为主要产品的创意咨询和文化营销公司,能看到腾讯研究院老是喜欢和中山的人类学一起搞事情,能看到自媒体时代走在前面的内容生产者们都开始要求从业者具有“调研”“文化敏感”的基本技能——这些原本是社会学院核心课的东西。以前还说社会的人和新传抢饭碗,我想是不是以后就没有这个说法了,毕竟行业分工的变化已经正在发生了。

其实这都不稀奇。本来这几个学科给人的培养许多就是通识性的、思维性的。以前觉得是坏事儿,万金油。现在反而可能是个好事了。通识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没有,那也是技能了。

我现在也在做一些尝试。不过呢,才刚刚开始。也有很多东西想和同学/老师们一起探索。



所以我就准备做次活动


之前会有人想当然的以为,我做这个活动,是不是想教一点面试技巧啦,分享一点工作心得啦。这个当然可以有。特别是对应届生来说是他们现在特别想听的东西。但如果完全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拉点人过来做个“1小时教你如何搞定名企职能岗”的培训。


我还想做点别的

我们可以做点别的


所以我搞了个工作坊,就想通过特定环节设置,聚焦以下几个事儿:


专业是什么

职业是什么

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

如何提供市场化的产品

为此需要提前做什么

目前社会上已有的实践是怎样的


现在大家的自我意识和个体表达欲望在增强,对职业的期待在变化。同时市场也逐渐涌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我的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换个思路,挖掘我们自身的专业力和职业力,分析目前已有的信息,信息对称一下。



所以这次的活动,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也不是学长姐经验交流会,更多的还是说,用一些团体活动的玩法呈现我们自己的画像,明白心意、带出点子。如果仅仅是讨论就显得空泛,我也会把一些收集整理的信息和已经在落地的行动计划分享给大家。然那些大家对“一个已经工作的学姐”“转行成功的学姐”的角色期待,我也会满足的(对,就是那些看起来有用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的经验分享)。


乍一看这是给应届生做的活动,其实低年级的学生来了收获会更大。本次活动,面向各高校各年级的社会学大类的同学,免费。之所以从社会学类开始,不仅因为本身我是这个专业出来的,还因为这个专业比你想象的更有意思。


面向各高校各年级

社会学大类学生

报名链接如下


扫描二维码

探索专业出路

探索未知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