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之光丨段治文、孙冲亚:浙江改革发展中的历史主动精神

浙大马院 2023-12-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启真新论 Author 浙江大学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人们在深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正确研判自身所处时空条件和历史方位,自觉适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科学谋划历史宏图、主动开辟未来和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状态。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正向功能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自觉生成的精神样态。

历史主动精神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历史智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中的精神形态,实现的是历史实践论与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史观的精神要义内置于主体的劳动实践之中,在明确历史本质基础上赋予主体一种历史自觉性。


四十多年浙江改革发展的实践,正是这样一个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开拓历史新篇的生动案例和典型样本。四十多年前,浙江被称为典型的“四无”省份,没有土地优势、没有资源优势、没有能源优势、没有国家扶持优势。当时,浙江人口是全国的3.8%,而土地面积仅为全国1.1%,所谓“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同时,浙江人均资源拥有量更是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居全国倒数第三。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短短几十年间,浙江经济总量从全国十几位跃升到如今的第四位,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之所以能,这其中与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弥补物质条件不足是分不开的。






第一,自觉认识、总结和提炼,主动激发和引领来源于民间的精神动力,这是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首要体现。

浙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极为重视民间生长出来的内在精神动力,并且做到主动认识,深入总结和提炼,以此进一步做到自觉激发和引领。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浙江人形成了以“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后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浙江人又创造了“新四千精神”,那就是“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浙江省委高度重视来自民间的社会精神力量,早在2000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对浙江精神进行了概括,总结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十六字精神”。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世情、国情和省情的巨大变化,尤其在党的十六大之后,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有了很多新进展,浙江精神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浙江精神的内涵也迫切需要充实。为了迎接新的变化,也为了提升新时期浙江人的形象,增强浙江人的忧患意识和拼搏意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了总结“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新要求,并亲自撰文进行了阐述,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浙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进一步赋予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新内涵。


因此,不断自觉认识、总结和发扬浙江精神,主动激发和引领浙江人民群众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成为浙江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成为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首要体现。






第二,主动顺应形势、把握机遇,自觉认识风险、防范风险,并自觉将机遇把握与风险防范相统一,这是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体现。

善于在把握历史大势中抓住发展机遇、回应现实挑战,是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宝贵的历史主动基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机遇进行了新的阐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党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这其中深刻展现了把握历史主动的精神态度:主动,体现在主动把握机遇,主动认识规律,自觉将机遇把握与风险防范相统一;主动,体现在机遇把握中认识风险、防范风险、稀释风险;主动,体现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中维护机遇、延长机遇。

这种精神风范在浙江改革发展中也有体现。比如,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迭代更新,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中国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些均给浙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在这一时期,浙江又清醒认识到面临着许多困难挑战,因为浙江提前进入中等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利益格局变化,阶层分化日渐明显,社会矛盾有所增多;“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比“不发展”时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复杂,这对浙江各级党委和政府构成了艰巨考验。如何继续深化改革,续写浙江奇迹,这对浙江而言是一项难度系数空前的时代课题。尤其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变化,更加要求浙江再次创造出新的体制机制优势。“八八战略”正是在充分的问题分析以及机遇认识和把握中提出来的。在“八八战略”建构和部署过程中,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树立“三种意识”,包括:提高全面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识;增强抓历史机遇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树立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这一切反映了共产党人在新世纪主动把握历史大势的精神品格。

正因此,浙江从适应全球化,实行“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的“走出去”战略,到2012年实施“浙商回归”这一“头号工程”,再到2022年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浙商新坐标”,正是在这顺势应变中,浙商保持了中国式现代化商业群体中的领头雁地位,浙江改革发展也沿着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健康发展。


因此,自觉顺应形势,把握机遇,并将机遇把握和风险防范相统一,进一步应变局,育新机,这是浙江改革发展中历史主动精神发挥的关键体现。






第三,全面部署和主动推进展现系统性思维、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战略布局,这是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体现。

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和从战略高度出发解决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战略思维是指人们能够从宏观、长远、实质上进行判断和决策的思维,反映出主体在历史实践中自觉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的主动精神。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有利于涵养战略格局、增强战略定力。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党和人民才能在战略上赢得主动。浙江将“八八战略”作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正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在发展动力问题上,坚持将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以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上,坚持实现绿色发展;在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上,提出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开放理念;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上,坚持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村镇规划、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深入;在发展方向上,提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进一步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两个先行”的战略方向。

因此,在对浙江存在的问题和自身优势高度自觉基础上,主动全面部署系统性和全局性战略布局,这是浙江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体现。






第四,自觉引领和坚决破除制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

浙江发展做到了乘势而上,乘势而上体现的是人们自觉引领历史潮流,在把握历史规律中勇往直前的意志与魄力。把握历史规律是乘势而上的前置性动因,只有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才能深化人们对历史方位的清醒认知,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积极破除制约浙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为了着力解决浙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就采取一系列了重要举措,推动形成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局面。一方面,坚持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经济,围绕发展主题深入推进省属国企改革。另一方面,顺应市场化改革趋势,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文优势,使得民营经济占据了浙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然而,社会上关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否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是否会以牺牲社会主义公平为代价”的质疑声始终没有消失。针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就曾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高度明确指出:“正是因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形成了我省的体制机制优势。”事实表明,正是积极破除制约浙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促进了知识、资本、技术、劳动、资源等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保证了浙江改革开放始终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坐标前进。

因此,自觉引领和坚决破除制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五,自觉提升和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和能力,这是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保证和根本体现。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执政基础,主要是党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包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及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等。对于地方党委来讲,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把认真贯彻党中央精神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以此不断增强执政本领。2004年,习近平同志根据浙江省的实际,提出了“巩固八个方面的基础,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的重要思想,这就是著名的党的建设上的“八八战略”。其内涵首先是致力于巩固八个方面的基础,即: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其次是不断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这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本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事业的本领,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本领。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浙江还极为重视深入实践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就倡导“三个跑遍”,直接联系群众,他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曾经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浙江90个县(市、区)。而在发展面临新形势遭遇新困难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他说:“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推动工作落实。”正如李强总理在2023年十四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全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因此,自觉提升和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和能力,这是浙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保证和根本体现。






正是靠着自觉认识、提炼和激发社会精神动力;自觉顺应形势、把握机遇、防范风险;主动推进全局性整体性战略;自觉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主动增强执政本领和能力,由此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发挥历史主动的精神力量,才使得一个物质条件并不优越的浙江成为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的样板。可以说,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发挥和综合发力是浙江改革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和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段治文: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孙冲亚: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启真新论”

//推荐阅读//

1.理论之光|楼俊超、韩庆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理论之光|刘同舫: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3.理论之光|刘同舫: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理论之光|代玉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把握三个着眼点

5.理论之光|傅夏仙:制度重在可操作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