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殊的“家书”

张国斌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特殊的“家书”


上次在家里整理东西,发现了一些剪报。这些都是母亲过去剪的,对我而言,这就是一封封特殊的“家书”。



理论学习不能断


母亲曾是人民公社的基层干部,由于工作变动比较频繁,我常随她辗转于工作地点与老家之间,小学阶段就走了五六个地方。后来母亲调到县城,事务更加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照管我。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因此儿时并没有太多关于她的记忆片段。7岁那年,父亲去世,年幼无知的我对这家庭巨变懵懵懂懂,只从家里人的眼光与哭声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悲伤。

文革期间县城里停课闹革命,母亲把我送回姥姥家。由于村庄较为偏僻,因此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我在那里安静地读了几年书,一直到11岁那年,母亲才把我接回到身旁。

母亲每天依然在忙碌着。在家时,经常会看到母亲在剪报纸,我不太了解她这样做的缘由,每次问,她也只是告诉我这些东西有用。

工作以后,我开始慢慢理解母亲剪报的意义。每逢休假回家,母亲都会把精心粘贴的剪报本拿出来,嘱咐我一定认真看。大大的册子里都是报纸上的重要社论、国家政策之类的内容。她还在一旁做了标注,并反复强调,理论学习不能断,一定要随时了解国家大事,要坚持学习才行呐。

1980年,我被派到中国驻吉布提大使馆工作。那时,不像现在有微信这么方便,只能靠信使每月一次带来国内的消息。每次看母亲写的信,在嘘寒问暖之外,都会多出特殊的一部分。她会在信里写《人民日报》在几月几日发表了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等等,并附有一张报纸上剪下来的“小豆腐块”。

中国驻吉布提使馆建馆初期,条件比较艰苦,厨师还未到位,使馆工作人员需要轮流做饭。我在国内没自己下过厨,每次轮到自己都非常紧张,生怕做得不好吃影响同志们的胃口,所以在信里向母亲请教一些家常菜的做法。回信中,她会写下详细的烹饪步骤,有时也会附上一个“小豆腐块”,例如麻婆豆腐、醋溜白菜的做法。得到母亲的真传,在异国他乡吃着家乡菜,心中倍感温暖。



小事也需坚定底线


在我到外交部工作以后,母亲就常常在剪报中特意地标注那些国家大事、重要社论、外事知识等,提醒我一定要为国家好好办事,努力工作。

2004年我回国后在钓鱼台国宾馆任职,母亲更是加强了对我的“教诲”。虽然我已经人过中年,也经历了不少,但在母亲眼中,我还是一个需要时时耳提面命的“孩子”。

母亲经常把那些贪污腐化的案例讲给我听,例如告诫我千万不能有占便宜的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我为自己树立了一条准则: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一定要守住底线,不该自己得的东西坚决不拿。



一位老母亲的执拗


母亲剪报的习惯持续了很久,一直到70多岁。尽管我曾劝她不要再继续了,但她还是坚持着。

回国探亲时,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剪好的报纸给我。我跟她说在国外也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只是比国内延迟些而已,所以不用再这么辛劳了。但母亲说,“那不一样,你自己看的话可能会漏掉,但我给你标注出来,你就会重视。”

母亲退休之后,我以为她不会再继续剪报了,但还是没有放下,有时候还让身边人帮她贴贴边角。上了80岁以后,母亲有点老年痴呆的症状,不能再继续剪报了,但是偶尔也会看一些《山西老年》之类的报纸杂志,遇到好的文章还会推荐给我看。

母亲剪报的习惯深刻地影响了我,不仅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也让我透过这一封封的剪报感受到她的期望。

在欧洲工作的时候,我也学习母亲,把《欧洲时报》上一些重要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做成几个册子,直到现在还存放在家中。

虽然没有像母亲那样坚持得久,但她给我更大的影响体现在内在的自我鞭策上。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加强学习,要跟上形势,要洁身自好。现在,我也退休了,步入花甲之年,但学习从来没放松过。

母亲老了,我希望她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安享晚年,希望和她一起度过更多的时光。

我与母亲



文字 / 张国斌 

 图片/ 网络  

编辑 / 撒哈拉的鱼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张国斌,资深外交官,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等,现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察哈尔学会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礼宾礼仪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


往期精选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