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代礼宾官(三)

阮虹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往期推荐



第一代礼宾官(一)

第一代礼宾官(二)





 

人物介绍    


韩叙 曾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外语学院英文教员,并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北京解放之初,在市人民政府外侨事务处工作;1949年,入中国外交部,历任中国驻苏联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中国驻美联络处大使级副主任、外交部美洲和大洋洲司司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大使;1989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从事民间工作,在此期间并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泽登巴尔之后,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来访很快就变得不再那么罕见了,事实上,在接下去的两年间,交际处每年都要接待差不多五位外国政府首脑。在任何一位国宾来访之前,交际处都要用很长的时间做各种准备。尽管每一次的接待都有所不同,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却是在被不断重复的。

人们对这类事情渐渐失去了新鲜感,比如准备卫生间里的各种用具、测试房间里的温度、确定宴会的菜谱、安排来宾座次以及在会谈地点摆放痰盂,等等。这些琐细的工作常常会使人产生这样的看法,即礼宾工作远不像各种实质性会谈那么重要,有人索性把它视为一种“侍候人”的“低人一等”的工作。













韩叙与章汉夫(右一)、伍修权(左一)、李天民(右二)。图源:《一个外交家的经历——韩叙传》


韩叙很快就觉察到了人们情绪上的微妙变化,他开始不断提醒人们不能忽视礼宾工作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不过他后来承认,他自己在当时对这一点也缺乏深刻的理解,甚至一度认为从事礼宾工作对个人的事业发展并没有多少好处。人们在最初产生诸如此类的想法其实是很自然的,但是当大家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礼宾工作的意义之后,就很少有人再坚持这种浅薄的看法了。

自从交际处二科成立以来,建章立制的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当然,这并非仅仅是二科的工作,事实上,整个交际处的人都参与了编写一本叫做《交际工作参考资料》小册子的工作,此举被认为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礼宾工作制度的重要努力之一。

小册子的内容既包括几年来搜集到的其他国家的礼宾资料,也包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堪称成功的经验。韩叙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贡献是得到大家公认的,这首先是因为他负责起草过一系列基本的制度条文,另外也因为他在使礼宾工作从其他事务性工作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经长期负责国际俱乐部和外交人员服务处的管理工作,在此期间,他帮助这两个机构确立了各自的工作范围,因而推动了新的分工格局出现。

交际处的工作显然已经渐渐步入了轨道,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人们不再像最初几年那样常常显得手忙脚乱了。但是当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有人则开始依赖经验。周恩来所具有的过人的洞察力让韩叙马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有一次,当一份由交际处报送的接待方案被放到周恩来的办公桌上时,他敏锐地发现,这份方案与此前报送的另一份方案几乎如出一辙。这件事让周恩来感到很生气,他不仅当即否定了方案,而且还在上面严厉地批示道:“不要作文抄公。”这句话后来被写在了交际处的一块黑板上,目的在于时刻提醒大家,永远不要试图以一劳永逸的态度对待工作。

即使是一直从事礼宾工作的人,往往也会为周恩来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感到吃惊,他的所作所为总在告诉他们,在达到重要的外交目的方面,礼宾工作并不是不能发挥独特作用的手段。正因为如此,所有重大的礼宾安排都要经过他本人的批准,有些安排甚至还要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首肯。













1960年4月跟随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的部分代表团成员。左三为章文晋,左四为乔冠华,右五为马列,右四为韩叙。图源:《一个外交家的经历——韩叙传》


周恩来的一大特点是喜欢亲自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此外他还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有关领导干部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他的提问很有特色,当然也很令人紧张,这不仅是因为任何含糊的回答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还因为那些问题本身难度相当大。特别是由于周恩来不赞成人们狭隘地理解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常常会提一些超出人们工作范围之外的问题。不少级别相当高的干部都曾经因为答不出他的问题而受到过当众批评。

韩叙是少数几个基本上能够经得住周恩来考问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每天记卡片的习惯,他总是要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把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写在小卡片上,以便随时背诵或查阅。卡片的数量和他记住的东西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很多人都对他的记忆力感到惊诧不已,但这并不是仅靠记忆力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靠毅力以及对工作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韩叙的记忆力和毅力还使他在识别人的面孔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某些场合很管用。比如在举行大型的正式宴会之前,总是由他向周恩来总理介绍排着长队等候打招呼的各国使团成员的姓名和身份,而他的介绍从来都准确无误。他的这一特点,每次都会给在场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这也正是韩叙很快就深受使团成员欢迎的原因之一。当然,他所做的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认出他们,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善于了解他们的意图,而且他从不会以外交官式的彬彬有礼去敷衍对方,除非他们提出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否则他们是不会失望的。因此,不论碰到了什么问题,当外交官们需要找人帮个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韩叙。













1957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出访亚欧11国后,与代表团成员合影,三排右四为韩叙。图源:《一个外交家的经历——韩叙传》



1954年,交际处终于结束了自己在早期外交工作中的历史使命,被一个更符合国际外交惯例的部门——礼宾司取而代之。韩叙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使他在第二年升任为礼宾司专员。在外交部的所有专员中,他仍旧是最年轻的一位。

他开始参与更高层次的决策,这使他有了更多机会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由于在最初几年的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对礼宾业务相当熟悉,正因为如此,周恩来有事时常常喜欢直接打电话找他。当然,他几乎从未令周恩来失望过,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不仅包括要能准确领会周恩来的意图,而且还包括在落实这些意图时不走样。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当周恩来检查某项具体的礼宾安排时,他总爱习惯性地问一句:“韩叙在不在?”每当他看到韩叙在场时,他的脸上总会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放心的表情。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就意味着必须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韩叙因此把这本来就所剩无几的私人时间也用在了研究外文政策和礼宾业务上,这样一来,葛绮云和孩子们就更难在家中看到他了。他开始具有了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干部的典型特征,那些特征就像印度大使班纳吉所描述的那样:“周培养的人首先是个工作狂,其次他办事决不马虎,无论做什么工作,总是充满献身精神。”

当然,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也意味着有更多机会领略和学习他真正高超的外交艺术,而那正是使周恩来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杰出外交家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周恩来运用他的外交艺术的方式也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发生在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就是经常被人们提起的例证之一。













1956年,毛主席毛主席在机场迎接来访的印尼总统苏加诺。


那是在以周恩来的名义举行的盛大国宴上,宴会开始大约半个小时后,周恩来临时决定增加几位客人,令人吃惊的不是这种做法本身,而是受到国务院总理特别邀请的几位客人的身份,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以及包括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在内的几位国民党高级战犯。

当礼宾司派人赶到他们当时正在接受劳动改造的地点接他们前往宴会厅时,他们显然比任何人都要吃惊。周恩来亲自向苏加诺介绍了几位客人的身份,他还指着在座的陈毅元帅说:“杜聿明就是他的手下败将哦!”周恩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当时正被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纷争所困扰的苏加诺一个忠告,就是如果他想尽快结束纷争的话,他就必须有足够的宽宏精神。

苏加诺对周恩来的这个推心置腹的忠告感激不尽,而这也是周恩来对苏加诺为发展双边关系所做出巨大努力的真诚回报,这些努力包括印尼一直在向中国出口被美国禁运的橡胶以及率先与中国缔结了关于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条约的签署显然有助于消除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有可能利用华侨从事各种颠覆活动的不必要猜测与担忧。

这件事给当时在场的韩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事实上,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每个人都能随口讲出一大串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而它们对一个像韩叙这样有心学习的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难得的言传身教。韩叙再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他有着在周恩来身边多年耳濡目染的经历。




-End-

文字 | 《一个外交家的经历——韩叙传》 

作者 | 阮虹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