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牙买加亲历飓风“伊万”

赵振宇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赵振宇 1945年12月生于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1970年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在外交人员服务局、外交部美大司、驻多伦多总领事馆、驻加拿大使馆等部门任科员、秘书及参赞等职,1999年至2003年任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2003年至2006年任中国驻牙买加大使兼任中国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曾任中国政府加勒比事务特使;2009年被外交部授予优秀外交官称号。


牙买加

(网络图)

我曾在加勒比岛国牙买加任职,故对加勒比这片神奇的土地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那里海域辽阔、风光旖旎、资源富饶、文化灿烂,素以三个“S” ,即阳光(Sun)、大海 (Sea)、沙滩(Sand)著称于世。但大自然在赐予其蔚蓝清澈的海水、延绵细润的沙滩和秀丽多姿的椰林时,也没有忘记不时带给它无情的飓风。

加勒比海是西半球经常出现热带气旋的地区。一连串的低压系统从非洲西部海域生成,越过大西洋来到加勒比海,其中少部分会发展成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它们多数形成于东加勒比海气压较低的区域,出现在每年的6月至11月,主要集中于8月和9月。平均每年约有9个热带气旋袭扰加勒比地区,其中有5个会演变为飓风等级。

飓风卫星云图

(网络图)

飓风依风力强弱被划分为1至5个等级,时速在118至152公里之间者,为最低级别的1级飓风;时速大于248公里者,为最高级别的5级飓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

为了准确区分热带气旋,起先人们根据其中心所处经纬度给它们命名,但做起来既麻烦,又难如人意。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兰格别出心裁,改用他本人所讨厌的政客的名字命名热带气旋。二战期间,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来命名。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增加了男性的名字。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这种以“命名表”中的人名,按次序命名热带气旋的做法,在西半球被广泛使用。

1979年北大西洋飓风“David”路径动画

(视频截图)

飓风的破坏力非常强大,是加勒比和美洲国家每年都要面对的潜在自然灾害。它一般伴随着暴雨而来,有时强烈的海浪还会引发海啸,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79年,5级飓风“大卫”(DAVID) 曾经横扫多米尼加和加勒比其它岛屿,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就在人们对这场飓风的记忆还没有淡忘的时候,2004年9月上旬,飓风“伊万”(IVAN)突然从天而降。

飓风“伊万”已经发展成了令人恐惧的5级飓风

(网络图)

我当时正在北京参加使节会议,会议一结束,便于9月8日搭乘国航班机,取道纽约返回使馆。离京前,我对已然在加勒比海上空发威的热带气旋毫不知情。同日下午抵达美国后,方知一场名为“伊万”的飓风正在东加勒比地区肆虐。就在前一天即9月7日,“伊万”猛烈袭击了巴巴多斯和格林纳达,给这两个岛国带来了重大损失,仅格林纳达就死亡34人。毗邻的南美国家委内瑞拉因受飓风影响,曾一度被迫中断了原油出口。

图为格林纳达被飓风“伊万”毁坏的房屋

(网络图)

9日早晨,我乘牙买加航空公司班机飞返牙首都金斯敦。飞机上,头等舱里的乘客寥寥无几,因为在飓风即将来袭之际,人们通常都选择飞离,少有人会反向而行。机长告诉我,根据最新气象报告,“伊万”的威力已罕见地升至5级,飓风中心正从东加勒比海一带向西北方向移动,牙买加就在其未来的路径上。预计11日凌晨,可能会正面扫荡牙买加。机长还说,本航班是“伊万”抵牙前从纽约飞往金斯敦的最后一班飞机,为防飞机被飓风刮走,飞抵金斯敦后,他将立即驾机返回纽约。由于我从未亲历过飓风,机长的话增添了我对大使馆和馆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担忧。

中午时分,飞机到达金斯敦。使馆接我的汽车驶入市区后,我让司机放慢了车速。车窗外,只见往日街边悠闲的居民骤然减少,但一家大型超市门口却弯弯曲曲地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相采购食品、饮用水和生活用品。司机说,他前一天为使馆采购时,发现面包、牛奶、米面、饮料、手电、蜡烛等物品供不应求,有的超市库存曾一度告罄。途经一居民区时,我看见一些人家在加固门窗,有的干脆用木板将窗户封堵起来,以阻止狂风穿透,掀翻屋顶。在一家加油站附近,我们的汽车无法前行,因等待加油的汽车长龙延伸到两个街区之外,堵塞了道路,我们只好改道绕行。

飓风“伊万”路径图

(网络图)

按理牙买加人对飓风并不陌生,但获悉“伊万”正在逼近自己的家园时,人们仍如临大敌,尤其是那些以往曾经历过5级飓风的人,更是心有余悸。当时豪雨如注,房倒屋掀,路面成河,停水断电,食品短缺。那噩梦般的一幕仍定格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回到使馆后,政务参赞向我报告了使馆为应对飓风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几天来,除了食品和矿泉水外,使馆还为备用发电机购买了柴油。傍晚,我查看了使馆办公楼和馆员各家的房屋设施,确认状况良好后,才稍感放心。

9月10日黄昏,天空黑沉沉的,就像快要崩塌下来似的。风力逐渐加大,淅淅沥沥的雨滴霎时变成一条条紊乱的斜线。夜色渐浓时,风势增强,雨急如箭。晚10时许,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抽打着屋顶和玻璃窗,噼啪作响。官邸庭院里的树枝随风摇曳,惨遭蹂躏。临窗的两棵粗壮挺拔、结满果实的芒果树,因韧性差抵不住飓风的威力,竟被拦腰折断。

这时,供电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切断了城市大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周围邻家和街道一片漆黑,提供飓风动态的电视节目也随之消失。幸好我们使馆和大使官邸有备用发电机,外界一旦停电,发电机便会自动开启。

9月11日凌晨1时许,“伊万”如约而至,只是从东加勒比海一路劲吹过来后,略显疲惫,势头比先前有所减弱。它首先袭击了牙买加南部地区,由于风眼离金斯敦较近,我感觉风力比午夜前更加强劲了。它发疯似地呼啸着,如脱缰的野马,狂放不羁,掠过每一座山岗、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梢,像是要把整个城市统统卷进大海似的。

2004年9月12日,一名牙买加女子坐在金斯敦郊外被“伊万”飓风破坏的房屋前。(网络图)

风助雨威,雨乘风势。滂沱大雨恰似银河泛滥,从天边狂泻而下。屋里紧闭的门窗被急风骤雨持续而猛烈地撞击着,发出可怖的轰鸣声。如果此时有一扇窗户不幸被撞开,相信强风就会像一头愤怒的雄狮,在屋里咆哮乱闯,掀翻整个屋顶。

我下楼查看门窗时,偶然发现靠近大门的地面上有大量积水,并已流进客厅,浸湿了地毯。这使我感到十分惊讶,因门外有一段拾级而上的台阶,并建有宽大的遮棚,它们均远离露天。雨水竟能老远地从门缝下涌进来,其时风之急,雨之骤,可见一斑。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没想到凌晨2时许,风势竟逐步平缓下来。原来“伊万”并未像预报的那样横扫全岛,而是突然向西转向,离牙买加而去了。令人称奇的是,离牙后,看似强弩之末的“伊万”又重拾雄风,继续向开曼群岛进发,并准备去直逼古巴了。

2004年9月12日“伊万”来得更猛烈了这张摄于9月11日的照片显示古巴东部城市圣地亚哥一座被飓风破坏的宾馆。当天,在加勒比地区肆虐的飓风“伊万”的时速高达270公里,已升级为5级飓风。(新华社/法新 图)

牙买加人感到意外和庆幸的是,“伊万”的临阵转向,使他们美丽的家园躲过了被飓风直击的浩劫。然而“伊万”还是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整个岛国有14人丧生、无数房屋倒塌、山洪泛滥、部分公路被冲毁。

飓风过后,格林纳达海岸一片狼藉

(网络图)

清晨,牙买加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金斯敦满目疮痍,一片狼藉。马路上横躺着许多被折断的树木,路边多辆汽车被砸,道路毁坏,被风刮落下的广告牌散满街头。一些民居被掀翻,留下了残垣断壁,部分家庭失去了栖身之处。本地自产的蔬菜水果毁于一旦,超市里食品短缺。电力线路难以全面修复,供水管道严重损坏。我们熬过了10天缺水时间,即便后来有水了,但混浊不堪的泥浆水仍无法饮用。



大使馆院子里被飓风毁坏的树木,由使馆同事黄庆岚拍摄。(作者供图)

我们使馆的馆员全部安然无恙,馆舍基本无损,但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受到了重创。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颗直径约90公分的参天大树,竟被飓风“伊万”连根拔起了。   

(注:本文首发于《江苏外事》2016年第6期)

— END —

作者 | 赵振宇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