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访坦噶尼喀湖

范振水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范振水 河北省宁晋县人,职业外交官,长期从事外交、领事工作,曾任中国驻加蓬、刚果(金)大使;著有《国际风云中的中国外交官》《将军大使王幼平》《中国护照》《非盟委员会主席,中非人民之骄子》,并与加蓬前外长让·平合著《非洲民主化浪潮中的华裔外交部长》等。


坦噶尼喀湖北起布隆迪,南至赞比亚;位于刚果(金)、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布隆迪四国的交界处。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就在坦噶尼喀湖北端东北角。

坦噶尼喀湖在西支大裂谷西头,是西支大裂谷一号代表性景物,最具大裂谷特征:坦噶尼喀湖海拔773米,呈长条状,水很深,平均水深达1130米,最深处达1470米;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深度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这次访问大裂谷是2006年建军节前夕,到卡莱米慰问中国维和工兵连卡莱米分遣队官兵。

△ 刚果(金)坦噶尼喀湖畔中国维和部队第五批分遣队卡莱米军营。图源:《我们在非洲》


联刚团俄罗斯直升机像一只大蜻蜓滑过蓝色大海,在一片绿色“花朵”丛中徐徐降落,地面卷起一阵黄色沙尘……

大海不是海,是坦噶尼喀湖;绿色“花朵”,也不是真花朵,是一片绿色帐篷。鲜艳的五星红旗告诉人们,这是中国维和部队工兵连卡莱米分遣队。黑黑的脸膛,嘹亮的歌声,震耳的口号,饱满的精神,充分反映了这支部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

△ 作者在卡莱米军营。图源:《我们在非洲》


2006年2月,第五批中国维和部队工兵连46名官兵根据联刚团东部师的命令开往卡莱米。

卡莱米位于刚果(金)东南部、赤道以南约5.05度,加丹加省中东部边陲,坦噶尼喀湖畔一个典型的非洲小城。卡莱米地处丘陵地区。卡莱米地理环境是半山半湖半平原。两座高山,一座山顶上盖了一座教堂;另一座山顶上放置两艘殖民探险时期的轮船。教堂、轮船说明卡莱米的历史和其在刚果(金)乃至整个非洲的战略地位及其政治、经济地位。这里曾经是刚果(金)内战前线战场。今天,仍能看到墙上的弹洞,非法武装仍在城外山区和森林里活动。联刚团第四战区司令部就在这里。

分遣队肩扛蓝旗和红旗开进卡莱米,未在卡莱米落脚,而是在卡莱米远郊农村坦噶尼喀湖边的沙地上扎下营盘:

6个战士一顶帐篷,4个领导一顶帐篷,行军床加一张小木桌,就是分遣队官兵们在非洲的“家”。洗澡、上厕所统统集中在一座活动平房;食堂是战士们搭建的一座非洲茅草房;厨房是炊事车,炒菜看风向,要与坦湖风沙抢时间。

5个多月来,分遣队一切从零开始:装备部署,组装,调试,营房搬迁;采石场道路修缮,石料开采运输;贝宁营地建设;印度航空大队营地和停机坪平整等,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国交给的工作任务,得到联刚团的高度评价。

我来到分遣队采石场,环顾四周群山,面对一个已经劈成一半的山头,感慨地说,半座山头记录了分遣队的劳动量。我维和部队的奋斗精神诚可谓非洲的“愚公移山”。


日落坦噶湖,湖面清风驱散了赤道热浪,夜幕降临,我拿出孔府家酒招待分遣队官兵。

我特别关照,今天是特例,“潇洒走一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战士们围拢过来,每次碰杯连喊5个“干”,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把心中5个月的郁闷都喊出来。开始,战士们还有些拘谨,放不开。酒过三巡,士兵们有了几分醉意,在酒杯碰撞声中,话匣子一个个打开了。

分遣队营地一二百米外就是美丽的坦噶尼喀湖。湖水清凉,一尘不染;微风吹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涌向岸边;湖水一望无际,湖面如镜,折射着金色的阳光;远处几条独木舟在湖中漂荡。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陶醉。


湖内有上千种鱼,还有鲸鱼、河马和水鸟。湖边浅水区,一群群河马,肥胖的身子沉在水中,露出宽大的背脊,时而抬头晃晃耳朵,时而伸出脑袋张开大嘴喘气。

河马是食草动物,每当夜幕降临,它们就上岸吃草。每天傍晚时分,去湖边观看河马上岸吃草是一大景观。河马性情温和,但如惹怒它,河马的重蹄能将人踏扁,犬牙能让人丧命。在水中,河马能掀翻一艘中型帆船,大嘴一张一合,能轻易把船舷咬成“筛子”状。

当河马上岸行走时,人们在一旁观看,人不犯它,它不犯人;人若犯它,它必犯人。有一次,几个欧洲游客傍晚带了手电筒开车去湖边看河马上岸吃草,为了看得清楚些,他们拿手电简直照河马。河马被激怒了,冲着亮光直奔过来,吓得那几个欧洲游客慌忙掉头就跑。他们刚上车,河马也追到了车门口。

中国维和部队纪律严明,不准单独去湖边,不准下湖游泳。开车,车速每小时不能超过40千米。分遣队组织的湖边活动成了战士们最开心的活动:清晨迎着日出湖边跑步,傍晚伴着夕阳湖边散步。当地百姓投过惊奇的目光:“怎么这帮人散步还排队?”“怎么散步没有人说话?”“向他们问好怎么没人搭理?”实际情况是战士们不是不想答理,而是不懂斯瓦西里语。

△ 起五更赶集的少女。图源:《我们在非洲》


部队招待客人最好的节目就是坦湖看日出。天未亮,分遣队长带领一队战士陪同我向湖边进发。和我们一样起早的还有当地黑人妇女和小女孩。她们不是看日出,她们脑袋上顶着一捆捆木薯叶、一袋袋木薯、一盆盆虫子,行色匆匆,黑暗中与我们擦肩而过,不停地跟我们打招呼:“江宝!江宝!”(你好!)她们起五更进城出售,换回日用品和零花钱。

日出湖面一片红,映红了进城赶集的非洲老乡的黑色脸膛,映红了中国维和战士的张张笑脸。太阳不断攀升,光芒四射,金色阳光洒满大地……坦湖畔,观日出,潮升雾起;微风吹,波浪涌,水鸟飞翔。此一时,尽显大湖之秀东非大裂谷之美。

进城赶集的非洲老乡突然驻足,分站两边。我定睛一看,分遣队官兵排着整齐的队伍,迎着初升的太阳,喊着口号开过来了。非洲老乡一个个投过尊敬、钦佩的目光。坦噶湖水深千尺,不及我军激昂情。湖面吹过一阵清风,传来嘹亮歌声:“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过硬的思想红彤彤,过硬的子弹长着眼,过硬的刺刀血染红。冲击像狂风,坚守像铁长城,过硬的连队英雄多,过硬的战士样样红。”

△ 日出坦噶尼喀湖。图源:《我们在非洲》 


西支大裂谷比东支大裂谷小得多,但动静比东支大裂谷大得多:上个世纪60年代的“刚果事件”,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开国总理卢蒙巴被杀;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如今的刚果(金)伊图里部族仇杀都曾震惊世界。西支大裂谷的森林、矿藏资源、世界第四大河——刚果河,同样震惊世界。随着刚果(金)和平的实现,西支大裂谷定将以繁荣富强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End-

文字 | 《我们在非洲》 

作者 | 范振水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