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环礁岛国基里巴斯

徐明远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徐明远 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自1960年起,先后任中国驻瑞典使馆随员、三秘、二秘,外交部政治部组织处长,中国驻乌干达使馆政务参赞、代办,中国驻斐济兼驻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大使。


基里巴斯于1979年宣告独立,1980年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建交后,中国在基里巴斯没有常设机构,一向由中国驻斐济大使兼任驻基里巴斯大使。我于1987年9月在斐济完成了大使到任的一系列程序之后,按照建交时间先后,理应尽早到基里巴斯递交国书,但因当时中斐关系中一再出现波折,急需交涉解决,一时难以抽身,直到1988年3月9日始能成行。

基里巴斯航拍图

我们乘瑙鲁航空公司的飞机由瑙鲁起飞。经过一个小时的高空飞行,飞机逐渐下降。隔窗凭眺,就见浩瀚的太平洋中,隐隐约约地有一座望不到边的三角形带状岛屿。其西半部为隐于水下的暗礁,东半部和南半部为时断时连的陆地。整个三角岛的外沿,海水呈现黄、绿、蓝三种颜色,暗礁和沿岸水浅,底层可见,呈黄色,岛外的近海区呈绿色,然后是深海区呈蓝色。三角岛的中心是一个与海水相连的巨大潟(xì)湖。鸟瞰巨岛,逶迤壮丽,气势宏伟。这便是我首次见到的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

基里巴斯主岛-马金岛

很快,我们乘的飞机在塔拉瓦的本利基国际机场降落。迎接我们的是基里巴斯外交部负责礼宾的官员鲁阿依先生。他口操流利英语,十分健谈。鲁阿依把我们让入贵宾室,办完手续,便送我们住进首都唯一的一家旅馆。

接着,鲁阿依和我们商定了日程。第二天上午,我先拜会了外交部常务秘书皮特·席蒙。基里巴斯的政治体制不设总理,而由总统领导内阁并兼外长。常务秘书席蒙主持外交部的日常事务。我向席蒙递交了国书副本。席蒙与我进行了十分友好的谈话。

之后,席蒙就陪我到隔壁的总统府递交国书。递交国书仪式较为简单,但与很多国家不同的是仪式有夫人参加。对方为塔巴伊总统和夫人以及常务秘书席蒙。我方有我们夫妇和一位三秘。对于服装要求,我去之前就已作了了解。因为这里气候炎热,不需穿礼服或正式服装,衣着颜色也听便。

总统府是一座具有基里巴斯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屋顶全部由当地的一种热带树木的长叶所覆盖。走过大门便是接见厅,室内宽敞明亮,墙壁上挂着由贝壳或鱼骨制成的基里巴斯传统的手工艺品。

我们走进大厅时,总统塔巴伊已经在厅里等候。我走上前去庄重地说:“总统阁下,我荣幸地向您递交我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基里巴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的国书”,并把国书呈交给总统。总统同我握手,并表示热烈欢迎我就任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双方也不需要致颂词和答词,便就座谈话。

塔巴伊总统表示,基里巴斯十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重视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他高兴地回顾了1985年对中国的访问,表示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我向塔巴伊总统转达了李先念主席和李鹏代总理对他的问候,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表示在我的任期内一定全力发展中基两国已经存在的友好关系。

接着,我们还就国际形势交换了看法。谈话超过了一个小时,始终充满了友好的气氛。

其后,我们依次拜会了副总统、议长、大法官、各部部长和常务秘书,以及英、澳、新驻基高级专员和国际组织常驻塔拉瓦的负责人。基里巴斯当时和世界上27个国家有外交关系,其中英、澳、新三国在基设有高级专员公署。

我们在塔拉瓦停留期间,这美丽的城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那带状的自然地理特点非常突出。以往我们所经历过的地方,其活动范围总是有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但在塔拉瓦只有两个方面——非东即西。

塔拉瓦环礁

塔拉瓦有一条横贯全岛的柏油马路,人们的住宅、办公室均沿路而建,形成一字长蛇阵的布局。路两边的房后便是大海,使人感到像是生活在一座巨大的堤坝上。港口和机场各处于岛的两端,相距约30公里。仅有的一家医院位于岛的东部。基里巴斯中央政府设在岛的西部。我们下榻的旅馆在岛的东部,去政府各部门拜访和活动,经常是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有的会见时间不长,但更长的时间要花在路上。有时一天在那条唯一的公路上往返七八次。

另一点使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淡水缺少,塔拉瓦人民节水意识较强。这是因为基里巴斯岛小、陆地少,无河流湖泊,地下淡水水源十分缺乏。当地人世世代代都以雨水为饮用水。迄今,塔拉瓦除小部分地区自1987年开始有限度地使用自来水外,绝大多数居民仍以雨水为饮用水。就是使用自来水的地区,也是雨水、自来水同时使用,以尽量节约来之不易的地下水。我们下榻的旅馆和其他一些公共设施,均建有用水泥筑成的蓄水罐。几乎所有的房屋的屋檐下都设有露天的流水道。每当下雨,屋顶的雨水就顺流入罐。当然,屋顶上各种杂物也照样流进。

基里巴斯政府号召人民节约用水,在很多的街头路口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巨大宣传画报到处可见。基里巴斯人深知淡水来之不易,自幼养成节水的习惯,对积蓄下来的雨水从不浪费,物尽其用。

看来,作为缺乏淡水的基里巴斯人是真正懂得节约用水的含义的。

-end-

文章来源 |《出使岛国:在南太的风雨岁月》

作者 | 徐明远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