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何日到来?

唐虔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滑动查看更多)


唐虔 1950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本科,加拿大温莎大学硕士和博士;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1990年回国在教育部任处长,后调任陕西省科委副主任;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总部教育部门先后任处长、司长、行政办公厅主任;2010年至2018年任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领导该组织在全球推动“全民教育”运动,并主导了国际社会制定“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4(教育)”的全球磋商,在此期间曾兼任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局代局长和人事局代局长;2017年曾作为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参与竞选教科文组织第十一任总干事。目前除担任一些大学的客座教授、兼职研究员之外,还担任“一丹奖”顾问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教育30人论坛学术顾问等职;2020年10月出版回忆录《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尽管巴勒斯坦一直到2010年才成为教科文组织正式会员国,但是我们与巴勒斯坦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早就开始了。早在1995年我就访问过巴勒斯坦,当时我们计划出资在那里举行一个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国际专家会议。我在这年4月应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教育部的邀请,去他们的临时首都拉姆安拉商谈会议的准备工作。

1995年,初访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主张它的首都是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北的拉姆安拉自1994年开始是巴勒斯坦的临时首都。我乘法航的航班从巴黎飞往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那时由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很猖狂,飞往以色列航班的安全检查特别严格,所有行李在交运前都要打开检查。到达特拉维夫,教科文组织驻巴勒斯坦办事处的主任来接机,他陪我乘车到耶路撒冷一家酒店下榻。从耶路撒冷乘车北行十几公里,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拉姆安拉,但是中间有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把守检查站,检查过往行人的证件。虽然我们乘坐的是办事处涂有UN(联合国)字样的越野车,但是以色列士兵仍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我的联合国通行证之后才放行。

那时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的教育部在一栋简陋的三层小楼内办公,接待我的是教育部一位副部长和劳动部的一位官员。他们告诉我,由于巴勒斯坦领土狭小,缺乏自然资源,他们希望将来和平之后像新加坡那样发展高科技产业。因此他们决定首先推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为未来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工人。这样的眼光算得上十分长远了。

主人陪同我参观了拉姆安拉的一所工业中学和希伯伦的一所技术学院。这两所学校代表了当时巴勒斯坦职业教育的状况,设备很简陋,甚至还比不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中专与技工学校的条件。在与这两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尽管工作条件很差,但是他们仍然对教师职业感到很自豪。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技术进步很了解,非常希望赶上别国的步伐,但是对巴以之间持续多年的冲突又流露出一种无力感,毕竟主导和平进程的不是这些教师。

我很钦佩在当时那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对经济发展的长远眼光与目标,不过如果没有巴以冲突的解决,没有中东的和平,他们的经济发展目标恐将难以实现。

我对那次访问回程时在特拉维夫机场的安检有很深的印象。回巴黎的航班是在清晨起飞,但是被告知要提前4小时到机场,我凌是1点就从酒店出发。尽管当时我使用的蓝色联合国通行证在海关免检,但是安检没有豁免,所以排队等了很长时间。一个很年轻的穿制服的以色列姑娘首先要我把托运行李和手提行李打开进行检查,然后开始问我这次来访问的目的、是谁邀请我来的、在拉姆安拉去了哪些地方、见了什么人、谈了什么事,包括那两天的具体活动、大概时间,等等。总之是要你非常详细地回忆这两天都干了什么。由于我去了巴勒斯坦地区,她的问题格外多、格外细。问了约20分钟,她说要离开一下,让我等候。

几分钟之后,又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说要问我一些问题,希望我据实回答。她的问题与第一位姑娘的问题几乎完全一样,只是问题的顺序不同。后来别人告诉我,这是要看我的两次回答有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第二位姑娘问完所有问题后对我说:“谢谢你的合作,你可以去托运行李了。”我这才长舒一口气。不过这两位以色列姑娘都非常专业,提问一丝不苟,态度不卑不亢,脸上表情既无笑容也不张狂,说话很客气,问题很明确,一看就是受过严格训练的。

我走过世界各国无数机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严格的安检措施。不过考虑到以色列所处的国际环境,采取这样的安全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

2016年,在教科文组织总部迎接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

20年之后我又一次来到特拉维夫,应以色列政府邀请,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身份来访问和出席会议。我到达和离开特拉维夫机场时由以色列官员陪同走专门通道,没有再次体验那样的严格安检。

当我离开特拉维夫,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忽然听到几位乘客惊呼:“看,导弹!”我从飞机舷窗向外望去,远处几个小亮点拖着长长的烟带升起。坐在我旁边的乘客是一位以色列政府官员,他告诉我,这是以军在拦截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

就在前一天晚上,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司长在耶路撒冷城内的一家餐厅请我吃饭,席间忽然全城警报声大作,感觉很恐怖。我随主人来到屋外街道旁,不多时远处传来几阵沉闷的爆炸声。我被告知,这是来自黎巴嫩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

飞机飞离特拉维夫,舷窗外,远处平静的地中海海面反射着夕阳的金色光芒,此时我又回想起当年对拉姆安拉的访问。20年过去了,巴以双方还在紧张对峙中,和平依然遥遥无期。巴勒斯坦变成新加坡的梦也未能实现,以色列人民还生活在经常遭受袭击的恐惧之中。这实在是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的不幸。

-end-

文字 |《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作者 | 唐虔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