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十周年| 开明文化论坛聚焦海丝文化与城市发展

民进网 2023-06-16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广西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5月5日至6日,民进中央开明文化论坛(2023·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北海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海丝文化与城市发展”主题,探讨海丝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开拓海丝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助力打造好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通”的理念 “信”的精神 “和”的境界
——开明文化论坛专家学者对海丝文化价值的探讨


5月6日上午,民进中央开明文化论坛(2023·北海)在广西北海开幕。



考古研究  发掘海丝之路历史文化价值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过去若干年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量反映海洋生产生活、海疆治理、海上交流等遗物遗址,为我们认识和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为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风采奠定了实证基础。

海港、沉船和贸易品,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考古研究时的三个重要关键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姜波指出,海港城市往往会留下非常丰富的航海史迹,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景观。“比如泉州就留下了明永乐十五年的‘郑和行香碑’,上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清楚明晰地记录了郑和从中国出发前往波斯湾的旅程。”姜波说。

沉船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考古遗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南海Ⅰ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从泉州港驶出,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被发现。截至目前,“南海Ⅰ号”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都有着重要意义,为我们立体呈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历史画卷。

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亚欧非地区之间的商贸往来。各国商人将丝绸、瓷器、茶叶从中国带往世界的同时,也将香料、宝石、名贵木材带入中国。宋代以后,由于中国瓷器等贸易品的大量外销,在欧洲形成了一股中国风,其绘画、建筑、音乐、装饰方面往往会出现中国元素。

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以更加清晰的画面呈现在世人眼前。

人们发现,这不仅是一条世界海上经贸往来之路,也是文明交往交流交融之路,有着“向海而生、多元共处”的海洋文化传统。在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其体现并传播了中华海洋文化中“通”的理念、“信”的精神与“和”的境界。

张颐武认为,“通”构筑了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交汇的节点,是历史的延伸,也是当下的召唤,由此引得当年苏轼在廉州留下“万里瞻天”的感叹;“信”是商业的基础,也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海上丝绸之路使儒家文化中“人无信不立”的观念得以传播远扬;“和”的境界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追求,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在海丝文化中得以彰显。

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厚植海丝文化底蕴,对当下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都有着启示意义。


申遗保护  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泉州古称“刺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宋元时期“刺桐港”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泉州港的申遗成功为海丝沿线各城市申遗提供了借鉴,而此前陆上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的实践经验,也为今天全面推进海上丝路申遗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本届开明文化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保护的重大意义、工作背景、工作进展以及挑战与工作安排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家文物局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保护工作情况。他指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记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历史的物质见证,是承载丝绸之路精神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推动沿线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推进海丝申遗保护是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关强回顾了海丝申遗保护在梳理海丝时空框架、构建遗产体系架构、凝练遗产价值构成、推进考古调查发掘、健全国内协调机制、改善遗产保护状况、加大推介宣传力度、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诸多困难挑战。他强调,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坚定推进海丝跨国联合申遗,以国内四大交流活跃区为基础,积极论证分段、分区或分类申遗方案,积极推进与海丝沿线亚欧非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组织建立跨国协调机制,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力度,夯实申遗工作基础。

在深入推进海丝跨国联合申遗的过程中,我国海丝沿线各城市也在共同努力。

2018年4月3日,中国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正式成立,24个海丝申遗城市代表共同签署《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2022年12月23日,2022年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在广西北海举办,至此该联盟已有34座城市加入。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始发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近年来北海在推动海丝申遗方面的工作现状与成果,也是我国海丝申遗城市的一个缩影。

民进会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怡涛指出,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起点,从遗产点而言具有稀缺性,这是北海在海丝申遗中的独特优势。然而,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这三处北海海丝拟申遗点皆为遗址,价值认知难度大,显示度不高。他建议,北海应进一步借鉴泉州申遗经验,加强研究突出优势,完善遗产体系构成,同时提升遗产点的历史完整性,从而降低价值认知难度。


文旅融合  推动海丝文化融入城市建设


走进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一件件来自两千年前的馆藏文物,诉说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往来与文化交融故事;穿行于北海老街,海关馆、邮电馆、洋行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向各地游客展示北海缘海而生、伴海而兴、中西合璧的滨海古城历史文化底蕴;驻足海丝首港,体验全景交互式生活港演艺,感受海丝文化旅游的魅力……

在做好基础性保护工作的同时,如何更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成为北海人思考的另一个重点。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北海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留住城市记忆,繁荣城市经济。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论坛上,多位嘉宾及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海丝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文化和旅游部将携手海丝沿线城市,立足特色、发挥优势,以保护传承弘扬海丝文化为抓手,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兴盛、旅游蓬勃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铸魂、赋能、助力。

为此,饶权建议,首先要加强海丝文化保护,赓续城市文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海丝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市民记住乡愁。其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繁荣城市经济。用好、用活海丝文化资源,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打造更多凸显海丝韵味、契合市场需求、人们喜闻乐见的消费新场景新空间新业态,为繁荣城市经济增动力、添活力。此外,应讲好海丝文化故事,擦亮城市品牌。全方位多层次挖掘阐释海丝历史文化、精神内涵、时代价值,综合运用文艺创作演出、展览展示展播、文化创意产品、旅游景区景点等多种途径,向国内外民众讲好海丝文化故事,树立海丝沿线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影响力。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宋丁认为,中国海丝城市具有6大海丝文化特征,即鲜明的海洋文化底色、依托海洋商贸崛起、临海临江浓郁的港口码头文化、向海而生的开放自由底蕴、冒险家的乐园以及持久浓郁的侨乡风情。因此,海丝城市要因地制宜、抓住特点,在海丝文化沉淀下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同时依托一带一路继续弘扬海丝文化。

“海丝文化价值绵长,海丝城市任重道远。中国强大的海丝城市体系必将继续承担中国开放发展的重任,中国深刻的海丝文化体系也必将继续为海丝城市的成长强力赋能。”宋丁说。

图为北海“海丝首港”。王佳雯 摄






【相关链接】



开明文化论坛简介


2019年创设的开明文化论坛,是民进中央为文化强国建设议政建言、凝心聚力搭建的一个开放性活动平台,也是民进发挥界别特色和优势,增进与文化领域相关部门、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广泛联系,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集智聚力的重要品牌活动。民进中央通过多种渠道报送论坛成果,对有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历届开明文化论坛简况


2019年11月,首届开明文化研讨会(后更名为开明文化论坛)在天津市举办,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2020开明文化论坛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主题为“回望北魏文化与中华文明,展望文化与城市转型发展”。

2022年5月,民进中央开明文化论坛(2022·扬州)以视频会议形式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主题为“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

《团结报》(2023年5月13日  第5版)


END

来源:团结报,作者:王佳雯,原题为《“通”的理念 “信”的精神 “和”的境界——开明文化论坛专家学者对海丝文化价值的探讨》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