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服用抗抑郁药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服用抗抑郁药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这是真的吗?


抗抑郁药不是治疗抑郁症,减少自杀发生吗?让研究来告诉你真相。


2007年5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通告,要求在黑框警告部分包括18-24岁成人首次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一般为头1-2个月)可能引起自杀(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风险增加的警告;并建议在说明书中加入以下描述:科学数据未表明超过24岁的成年人使用抗抑郁药自杀风险升高。同时在说明书中还强调严重精神疾病本身可能导致自杀。 


2005年FDA开始了一项使用抗抑郁药试验的综合评估。该项试验包括了77000余名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MDD)成年患者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目的是研究成人使用抗抑郁药的自杀风险。结果发现患者在早期治疗阶段服用抗抑郁药发生自杀风险轻度升高。


 2006年12月,FDA的精神药理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意修改说明书,告知医务人员青年人使用抗抑郁药导致自杀风险增高。另外,委员会提出产品说明书应反映抗抑郁药在成人患者中的显著的治疗效益,提醒医务人员疾病本身可导致自杀。 


FDA提出建议:对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抑郁症患者,应该密切观察抑郁症状是否恶化和自杀企图、自杀行为是否增加;当首次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或改变剂量时,密切观察尤为重要;使用抗抑郁药出现症状恶化时,包括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增加,应该立即由医生进行评估。总之,对抗抑郁药物可能增加自杀风险这一点应保持必要的警惕,但不能因此否定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关键是要在精神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的确有抗抑郁药可能增加自杀风险的说法,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药物起效慢。因为抗抑郁药的平均起效时间是2至8周不等,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由于抗抑郁药物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副作用,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往往在药效之前,这就造成,病人在承受抑郁情绪的同时,还要承受不良反应,给病人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负担,可能导致患者本来并不想死,但这样折腾下来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康复意志,反而产生了自杀念头。


2004年发表在Lancet的一篇文章称抗抑郁药有可能导致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出现更危险的自杀倾向,与此同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出抗抑郁药物使用警告,抗抑郁药可能导致较高的自杀危险,并强制要求药物公司在百忧解一类抗抑郁药物包装上贴上醒目的黑色警告标签。


一时间,风声鹤唳,抑郁症患者饱受折磨的脆弱心灵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抗抑郁药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至今还未阐明,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到底是因为抗抑郁药的影响,还是由抑郁症本身的疾病进展引起仍未可知。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13日宣布,由于11种抗抑郁药被发现会增加儿童和18岁至24岁年轻人的自杀风险,该局计划在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增加新的警示语,并建议对所有服用这些抗抑郁药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最近完成了对372项研究的复审,这些研究涉及10万名患者和11种抗抑郁药,其中包括依地普仑、佐洛夫、氟苯氧苯胺、帕罗西汀等。


当研究人员按年龄组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的人中,自杀念头和行为与年龄有关。

例如,抗抑郁药能防止30岁或30岁以上的人产生自杀想法和行为;对于65岁以上的人,效果尤其好;但对儿童和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来说,自杀念头和行为则有所增加。


研究显示,在每1000名服药儿童中,有自杀想法和行为的儿童增加了14例;对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来说,每1000人增加了4例。

总体来说,美国使用抗抑郁药的人数在增加,去年医生总共开了1.9亿次此类药物。这意味着,与自杀危险相比,许多医生更注重这些药物的长期效果。专家们说,如果不对抑郁症进行治疗,一半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身亡的可能性会增加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