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三届丨蒋少龙:知青返城,我被改了名字

蒋少龙 新三届2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蒋少龙,1950年代初出生于成都,“老三届”+“新三届”学人。1983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杂志社教授级编审、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已退休。

          

原题

知青返城,我被改了名字




作者:蒋少龙



一个人的名字常常与时代相关,比如那位“宋要武”,就是毛泽东当年接见红卫兵时,随口说了一句话:“要武嘛”。于是,文质彬彬的宋彬彬变成了红卫兵头头宋要武。

我的名字也改过,不过那不是奉旨更名,而是阴阳差错被改名。

那是1971年知青返城的时候。

我上山下乡是1969年1月份,当时我还不到17岁。为什么要上山下乡?当时年少的我是搞不明白的,知识青年是什么概念也不甚了了。才16岁半,按照法定的青年概念也才是刚刚迈进青年的门槛。要说知识,初中一年级都还没有读完,数学只学了有理数无理数,物理化学根本就没学过。没有知识却被称为“知识青年”,毫无社会经验却被灌输了满脑子的阶级斗争观念,包括我在内的成千上万“知识青年”就此被上山下乡而改变了命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国家先后花了60多亿元,结果买了“四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国家不满意。所以从1971年下半年开始,知青通过其父母单位顶替招工等形式陆陆续续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城市。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最早提出解决知青问题新思路。权衡利弊,邓小平说:“让孩子们回来吧”,这就有了后来全国知青浩浩荡荡大返城的壮举。

1971年底,我已下乡近3年。要说下乡有什么“收获”,我认为不是锻炼了自身,而是真正的了解了农村。当年生产队一个老农曾经对我说,农业生产“一靠天,二靠毛主席”。他这话说对了一半,因为农业生产至今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毛泽东本质上是个农民,但他一辈子也没有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自然灾害”时期反而饿死了上千万的人。

那位老农还告诉我,那时村里一位农民曾因饥饿“偷窃”了生产队的一个包谷而被活活打死。呜呜呜!中国最苦的还是农民。建国70年了,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广大农村仍然贫穷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三年上山下乡,在农村这所“大学”所受到的最大的“再教育”!

下乡以后,有不少知青通过病退、参军等形式离开了农村。1971年以后,又有不少知青通过顶替招工返回城市。可是,好运却总是与我无缘。等啊等啊,终于有一天,我正在田里劳动,生产队长突然跑来通知我到公社领取通知书。四川话说,久等必有一禅,意即时间久了必然会有转机。我知道,我的运气来了。

到了公社,公社一位主办会计(那时会计是农村的“知识分子”,兼管多种事务)递给我一张纸,通知我过了元旦到成都某某公司报到。由于激动,当时也没顾得上细看通知书上写的是什么,把那张纸一折放进口袋,就离开公社回生产队了。

我接到通知是1971年的12月底,之所以要我过了元旦才去报到,是因为过了元旦就是1972年了,这样就可以少算我一年的工龄。要知道那时的工龄可值钱了,多一年工龄比少一年工龄,工资是大大不一样的。

管不了那么多了,能够回城已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回城之后我才发现,通知书把我的名字写错了。我原来的名字是蒋少农,但通知书上写的却是蒋少龙。怎么办呢?我已回城,不可能再回下乡所在的公社去更名。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硬着头皮去公司报到。好在那时还没有档案,更没有身份证,居然蒙混过关上班了。

我的名字,原名少农,可能是我妈取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山下乡,年少不懂事,哪个想当农民哟。正好知青返城,公社开的介绍信把我的名字错写成少龙。当时也没在意,回城上户口为避免麻烦,于是将错就错,以后也就一直沿用下来没改了。我是农历壬辰年出生的,正好是属龙,望子成龙,想想这个名字也好。

少不更事,其实“农”和“龙”,意差大矣!一个接地,一个飞天。父母给我取名“少农”,揣想其意是做人始于躬耕尚可成一大梁。哪想错改“少农”为“少龙”,甚至意欲“成龙”。还是我的一位朋友说得好,取名“少农”朴实厚远,而“少龙”则显急于求成。

我这位朋友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律师,他的名字也曾改过。出生后他的姥爷给他取名祥麟,意思为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也是下乡时需填写资料,嫌麻烦,故填写成祥林。后来懂事细想起来也曾后悔。他说他是农历二月初五出生,正是龙抬头二月初二之后。属龙的人在龙抬头两天后出生,肯定是久卧于林中的龙苏醒了,于是也曾自喻为龙。

 下乡返城后与同学合影
 
由此想到起名的学问。

名字系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今合称名字。姓甚名谁,自然各随其便。姓什么一般从父母,没法选择。名字却是一个人的称呼,愚见还是越简化,越上口好记好叫越好。

但自古以来,国人对起名是很讲究的。尤其是作父母的,无不“望子成龙”,故名字也大多与此有关。

吾辈平平,虽出生平常人家,取名还是有些考究的。

比如我的儿子当年还未呱呱落地,鄙人就为取名忙碌开了。《现代汉语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甚至《辞海》《辞源》等都派上了用场。可取个什么名字好?古典还是现代?单名或是双名?却并非一件易事。再说国人取名讲究音形义兼备。于是,搜肠刮肚绞尽脑将一个个自以为可用的词或字检索出来,并注上拼音和词义。比较、推敲、筛选,反复无穷,不厌其烦。可直到儿子出生时都还未敲定名字。

妻子生下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喂奶、洗尿布忙得不亦乐乎。直到要报户口了,才想起儿子还没有名字。情急之中福至心灵,于是便有了儿子的名字。

《韩非子·观行》说,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是熟皮、皮革;弦指弓弦。意思是西门豹的性情急躁,他就在身上佩带着韦,提醒自己要似皮革那样有弹性;董安于的性情缓慢,他就在身上佩带着弦,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佩韦自缓”“佩弦自急”这两个成语,就是比喻要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重新出现。

董安于和西门豹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董安于是被孔子称为“古之良史”董狐的后裔,古代晋阳城的始创者、出色的建筑家、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西门豹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因为它曾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我等平常人家,不切实际地指望儿子来日腾飞,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儿子今后如能自尊、自爱、自重,余愿足矣。如是,佩韦、佩弦,两个儿子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时光荏苒,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初为两个儿子取的名字,不时也遇到一点小麻烦。比如说,以前不少人问道:你的儿子名字中都有一个“佩”字,是不是按辈分取名的?颇令人啼笑皆非。又如儿子名字笔画较多,其姓也有十三画之繁,这对于那时初读小学的儿子来说,无疑增添了书写的困难。小学较长时期儿子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更不知道其名字的含义,与此不无关系。

不过,窃以为,名字只是一种称呼而已。长大成人后,各人愿叫什么,姓甚名谁,自随其便,就非我辈所能左右了。

蒋少龙专页

蒋少龙:上山下乡那年,我才16岁

蒋少龙:一次小小的理论风波

蒋少龙:一路求学治学,"九九"峰回路转

蒋少龙:40年醇厚老酒让人沉醉

蒋少龙:我的“豆腐块”生涯

蒋少龙:我与四川人民出版社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老三届
王克明话史铁生:可你,是不死的
梅长钊:他用睿智和微笑向人世道别
邹东再:六十年代的往事追忆
韩贤强:1978,我考入安徽劳动大学
郝春和:北大附中是忠字舞的发明地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我们连夜致电毛主席表忠心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马小冈:“联动”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