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樟柯评王兵《青春》:让我们沉浸式了解普通人是怎么活着的

导筒directube 导筒directube 2024-02-28

今天(12月2日)晚上,王兵导演的《青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迎来中国大陆首映,60多位中国观众在现场观看了本片。
其中,知名导演贾樟柯也惊喜现身观影现场,并在映后与王兵导演进行了交流,贾樟柯导演在职业生涯的多部作品也同样聚焦了中国基层工人群体,他也对王兵导演的新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贾樟柯导演在《青春》映后的发言:
王兵导演你好,通过这样的方法见面真的很奇特,然后也很久没有在大银幕看王兵导演的作品,今天都特别过瘾,三个多小时就带我们进入到这样一个工厂,可能我们很多人从来也没涉足过这样的工厂,特别是在工厂和他们的宿舍区进入到这群年轻人的生活。
我们现在的电影常讲沉浸式的体验,我觉得王兵导演的纪录片就非常沉浸,我们能感觉到那儿的噪音,感觉到那儿的体温、温度、气息,我觉得王兵一直保持了他纪录片现场的一个敏感性,其中几段现场的反应,捕捉的准确性,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他做得非常好,同时他把叙事和人物的状态融合得也非常出色。
我觉得印象非常深的是,这些年轻人,他们在这样的工作状态里面,压抑不住的内心的欲望,激情,男女之间甚至有一种情欲,通过打斗开玩笑的方法,观众就看到这样的东西,在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里面盛开青春的花。
反过来说这么活泼的,鲜活的个体,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相互塑造,相互呈现,也表现出工作的机械性。有很多个段落拍,把连着的衣服剪开的,有很长的镜头用得非常好,让我们好像从身体上也能感觉到工作的劳苦。
所以我觉得,总而言之,这样的题材,我们过去可能在报道里面或者说各种各样的新闻里面接触过,但是王兵的电影的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这么细致地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细节,让我们更多的沉浸在里面,了解了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度,很多普通人是怎么活着的。
非常可贵,再次感谢王兵导演,谢谢你带来的作品,谢谢。
也感谢法国大使馆能够把电影带到北京,谢谢。
贾樟柯导演在《青春》映后发言

中国纪录片导演王兵《青春》是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中国电影,全长3小时32分,将于5月18日在戛纳世界首映。戛纳展映的也将是《青春》第一部分“春”,聚焦在沪务工青年持续数年的日常生活。



11月8日至19日,世界上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Amsterdam,简称“IDFA”)顺利举行,自8月底,IDFA便发布官方消息,中国电影人王兵将作为今年的IDFA年度焦点影人,并且会精选他的六部作品进行展映,其中包括《铁西区》(2002) 、《孤独》(2012)、《疯爱》(2013)、《方绣英》(2017)、《青春》(2023)以及《黑衣人》(2023)



IDFA给出王兵导演精选展映的官方介绍词为——An uncompromising voice of present-day Chinese filmmaking, his work fearlessly chronicles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and challenging labor conditions in China.


11月10日,2023 IDFA Industry Program举办的Guest of Honor Talk:WangBin。




王兵的作品无畏地记录了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与变革所带来的挑战,这一主题也延伸到了他的十佳纪录片评选中。


王兵的1999年之后的十佳电影推荐也邀请着观众一同进入对当代中国电影的沉思。这些作品和他们在电影语境中的地位是非常微妙的,代表着一个在国际上很少展现的电影制作浪潮。



王兵推荐中国1999年以来的十佳纪录片作品:马莉《京生》赵亮《Petition》徐童《麦收》冯艳《秉爱》范立欣《归途列车》杨荔钠《老头》李一凡 鄢雨《淹没》范俭《活着》季丹《危巢》陈为军《好死不如赖活着》



从《铁西区》到《青年》,王兵和他的独立纪录片

入围戛纳主竞赛10年前,王兵便已看透中国电影问题所在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贾樟柯评王兵《青春》:让我们沉浸式了解普通人是怎么活着的

导筒directube 导筒directub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