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再度聚焦朱令案


澳媒披露朱令原室友孙维近况及近照
现为房地产投资人

今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人报》发布标题为“深陷中国投毒案件的投资人在澳洲”的报道。

据报道,居住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投资者,被指控是三十年来令中国数百万人深感震惊的神秘致命中毒事件的核心人物。 

报道称,孙维以211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奎克斯山(Quakers Hill)的三处房产,于2021年出售,获利147万美元。这成为了证明孙维在澳大利亚生活的首要证据。2015年,她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北海岸的Booral又购得一个大型农场,最终于2017年在尼尔森湾(Nelson Bay)定居。现在,这对夫妇共同拥有五处房产,包括一处度假民宿和另一处新装修的待售房产。 

本报刊登的照片是20多年来孙维夫妻首次被媒体拍到的影像。他们购买、翻新和出售房屋,建立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庞大房产组合,并将其中一处豪华海滨度假屋作为民宿出租。


文章也披露,孙维已改名为孙释颜,不过当地人更熟知她的英文名Jasmine Sun,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旅游城市史蒂芬斯港(Port Stephens)。

去年12月23日,清华大学铊中毒案当事人朱令坎坷的五十岁人生画上句号。朱令的父亲向南都记者证实,女儿已于22日22时59分离世

朱令案多年来质疑声此起彼伏,如今当事人离世消息传来,再度掀起网友对案件进展的关注。北京警方曾在2013年通报称,由于案件证据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但案件仍未能侦破,并表示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


朱令。

朱令遗体告别仪式去年底举行
其传记作者及天涯社区等发文悼念

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1994年末开始突发怪病,1995年4月28日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随后,各方确信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

北京警方曾对孙某展开调查,称由于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今年12月23日,朱令去世的消息传出,再度引发网友对案情进展的关注。面对网友的关心,朱令的父亲吴承之语气平静地向南都记者表示,“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朱令)会安葬在北京。”

曾给朱令写过传记的李佳佳发文悼念。

朱令去世后,多位常年关注朱令案的媒体人纷纷发文悼念。朱令传记作者李佳佳发文表示,“吴叔叔、朱阿姨今年分别是84、83岁,经过令令病危这段时间的忙碌非常虚弱。顶住压力为她做铊检测的陈震阳老先生88岁了,目前还硬朗。希望三位老人平安健康。”

作家吴虹飞发文称,“前几天路过方庄还想起了她,许多年前参与过调查,去她家采访,拜访其父母,在博客呼吁她的同学说出真相。愿逝者安息!”

天涯社区官方微信号转发推文,回顾了朱令案多年来的一些进展及朱令和家人的近况,表示“希望看到真相”。文末援引了南都记者12月23日采访朱令父亲的内容:(朱令父亲)吴承之透露了与妻子的近况,称“我们身体也还行,还没什么计划,慢慢安排。”

北京警方十年前回应朱令案
称办案未受干扰
已尽力但未能侦破

1994年11月底,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肚子痛、掉头发,入院未愈。1995年3月,朱令再次病重被送入协和医院一度陷入昏迷。那时互联网还未普及,朱令的多名同学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出求救电子邮件,不少回复称这是铊中毒现象。

1995年4月28日朱令被正式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确认,朱令曾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朱令父母怀疑有人蓄意投毒,由清华大学向警方报案。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

案件历时多年未能侦破,媒体报道和外界的关注讨论也一直未停。2013年,北京警方曾发布通报称,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专案组根据朱令的日常活动情况,深入调查走访了130余名相关人员,并对北京市经营、使用铊盐的全部100余家单位开展工作。因从朱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精神,警方将有关工作情况向其家属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报请政府协调学校和社会相关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予以生活补偿。

当时,北京警方曾表示,“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公安机关和侦查人员对所有的刑事案件特别是严重侵害公民生命安全的案件,都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开展侦破工作,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但也确有一些案件受侦办条件限制,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警方称,对此,也希望社会公众能够理性客观看待,尊重侦查工作规律,理解支持公安机关依法办案。

今年,朱令在病床上迎来50岁生日。12月23日,南都记者联系上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其称,女儿已于12月22日22时59分离世。针对网友的关心和慰问,吴承之对南都记者说,“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朱令)会安葬在北京。”吴承之同时透露了与妻子的近况,称“我们身体也还行,还没什么计划,慢慢安排。”

电影《她杀》改编自朱令案
公映遥遥无期

电影《她杀》是曹保平执导的犯罪嫌疑片,该片讲述了一个从青春校园诗意年华开始,不同人生境遇及情感状态下的人性纠葛的故事。《她杀》故事原型正是朱令案。


朱令事件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且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从而衍生出对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种猜测。

铊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极毒物品级分类与品名编号》(1993年10月1日执行)中铊与氰化物同为A类。据公安局有关人士说北京市工作中需要使用铊和铊盐的单位只有二十多家,能接触到铊的只有二百多人。警方并且排除了朱令本人曾使用或接触过铊盐,也排除了其家人和亲朋接触过铊盐。朱令家人委托的两名代理律师之一张捷指出,根据警方提供的情况来看,有人故意投毒是朱令中毒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背后存在一个凶手。而了解内情又有几十年破案经验的老公安王补推断嫌疑人的范围是很小的,并根据清华大学女生宿舍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推断朱令身边就有凶手。 


在1997年4月,在正式立案两年之后,北京警方对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孙维采取了第一次突审。在这以前见诸报道的关于案件的进展和调查情况包括:警方在1995年夏秋时分到朱令父亲单位调查过朱令父亲和孙维父亲的关系;警方在1995年通知朱令家属,只剩一层窗户纸了;1996年,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告知朱令父母,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 1996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14处有关领导对朱令家属表示案件难度很大,仍在努力之中;1997年2月,化学系薛芳渝教授告知朱令家人,校方将配合警方作一次有效的侦破行动,但后来一直没有下文。 

在朱令母亲朱明新1997年11月发表在UCLA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网上的一封信中提到,警方迄今一直怀疑为朱令同舍和同班同学的一位女生是投毒真凶。警方同时说明有证据显明是嫌疑人自己利用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破坏了朱令宿舍的物品,使得仍还有小于1%的硬件证据缺失。但警方表示不会放弃并有自信心在公开的法庭上给嫌疑人定罪。但是,从1995年5月7日以来的11年(2006年),这个案件没有进入法庭阶段,北京警方一直没有宣布侦破此案,也没有公开任何有关的细节和原因。但主要负责这个案件的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在2006年对采访他的记者提及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且这件事情很敏感。

部分内容转载自朱令我们在一起、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今天,再度聚焦朱令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