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长按二维码

阅读本期电子书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

可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摘    要


【统计理论与方法】

01

考虑空间因素的AHP判断矩阵构造及应用


安博文1,许培源1,肖    义2

(1.华侨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2.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


      摘要:包含空间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屡见不鲜,然而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却忽视了评价对象的空间特征,因此探究将空间因素加入判断矩阵以建立适用于空间数据结构的空间AHP方法。首先,以评价对象的空间特征为切入点,从空间相关、空间关联、空间耦合、空间投影和空间转移五个方面构建空间特征度量矩阵;其次,将空间特征度量矩阵融入判断矩阵并给出空间AHP赋权方法的基本思路,与传统AHP方法相比,空间AHP综合评价结果同时关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最后,实例分析部分通过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距离阈值和空间划分方式,以分析空间AHP区别于传统AHP的独特性质——空间依赖性、距离衰变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AHP不仅继承传统AHP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又将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建立联系;五种赋权类型中,Scor-AHP、Stra-AHP和Slin-AHP的适用范围更广,并且Scor-AHP和Stra-AHP的赋权结果对数据处理表现出强稳健性;空间依赖性、距离衰变性和空间异质性会对空间AHP综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设定距离阈值是有效使用空间AHP方法的前提,适当的空间结构划分既能识别子区域发展的关键动因,还能体现地区综合指数的异质性。

       关键词:空间AHP;判断矩阵;空间依赖性;距离衰变性;空间异质性


引用格式:安博文,许培源,肖义. 考虑空间因素的AHP判断矩阵构造及应用[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3-19.

Citation Form: AN Bowen,XU Peiyuan,XIAO Yi.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HP judgment matrix with spatial factors[J].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3-19.


【经济统计】

02

中国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

2024年展望


许宪春1,彭    慧2,唐    雅3

(1.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与管理学院;3.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恢复中的矛盾和挑战凸显,但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文章基于重要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总结了2023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增速持续恢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速持续恢复发挥重要作用。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明显提升;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回落;净出口需求持续走弱,向下拉动经济增长。从收入角度看,居民收入增速稳定回升且快于GDP增速;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从价格角度看,消费领域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生产领域价格持续下降,降幅由扩大转为收窄。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同时经济发展中也具有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增长、宏观政策空间广等有利条件,并对2024年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初步判断,2024年经济增速在5%左右。

       关键词:统计数据;经济运行;经济形势;经济展望;需求不足

引用格式:许宪春,彭慧,唐雅. 中国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展望[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20-30.

Citation Form:XU Xianchun,PENG Hui,TANG Ya.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in 2023 and outlook for 2024[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20-30.


03

数据要素嵌入、双元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李    黎1,雍    会2,王    磊1,张记元1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数据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双元创新是助推数据要素有效嵌入实体经济的关键动力。基于双元创新视角,剖析数据要素嵌入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运用2008—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嵌入能够有效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双元创新在数据要素嵌入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更多地通过探索式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利用式创新的中介效应尚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嵌入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在企业内部微观特征和外部宏观环境层面存在异质性。因此,建议应有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造数据要素赋能外部环境;持续提升企业探索式创新动力,激发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活力;积极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据要素嵌入;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

引用格式:李黎,雍会,王磊,等. 数据要素嵌入、双元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31-45.

Citation Form:LI Li,YONG Hui,WANG Lei,et al. Data element embedding,dual innov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31-45.


04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洁洁a,马晓君b,范祎洁b

(东北财经大学 a.公共管理学院;b.统计学院)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解决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是否推动了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尚缺乏有支撑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立足于耦合协同的研究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验证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首先构建了测算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效应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协同效应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构建反映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协同效应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看,协同效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但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第二,协同效应明显促进了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其作用效力强于二者单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已成为新科技革命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优化是协同效应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渠道。第三,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不仅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能通过科研资本的流动,对经济关联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但科研人员的流动对关联地区的经济高质量水平产生“虹吸效应”,与科研人员的“趋利性”特点有关。本文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效应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脉络,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新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效应;空间知识溢出

引用格式:王洁洁,马晓君,范祎洁.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46-62.

Citation Form:WANG Jiejie,MA Xiaojun,FAN Yijie. Research on the synergy impact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46-62.


05

中国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空间集聚

及收敛性研究


王丙参1,2,魏艳华2,张宝学1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统计学院;2. 天水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摘要: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保序主成分评价法对两方面测算,将二者对比研究;引入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测度,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推广到多维场合,更深入、全面地度量数字经济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维Gini系数仅从水平高低度量地区差异,而多维Gini系数可以反映地区差异的多维特征,提供新的地区差异测度;基于莫兰指数构造检验统计量,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可以打破经济发展的地理位置限制,并探讨数字经济水平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总的来说,数字经济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关性很高,相辅相成;从数字经济水平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排名靠前,山西(20~27)、河南(23~27)、广西(28→30)、甘肃(27~29)、新疆(25~30)排名靠后,重庆、河北、江西、黑龙江、贵州等地排名进步较大,福建、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新疆等地排名退步较大;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多数省份经济水平有一定下降,但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仅有福建、海南略有降低,其它省份数字经济水平仍在提高;中国经济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都较大,主要取决于东—中、东—西地区差异,中—西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它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中国协调共享、共同富裕发展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数字经济与地理位置显著正相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位置限制,且打破程度较大;对于数字经济水平,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σ收敛,全国、三大区域都存在绝对与条件β收敛,经济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国、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增长,而政府干预对全国数字经济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三大区域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对数字经济尚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缩小地区差异,应多措并举:继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突破空间限制,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在经济落后地区,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加大数字经济规范与监管力度,积极引导,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差异;Gini系数;空间集聚;收敛性


引用格式:王丙参,魏艳华,张宝学. 中国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空间集聚及收敛性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63-78.

Citation Form:WANG Bingcan,WEI Yanhua,ZHANG Baoxue.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s,spatial aggreg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level[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63-78.


【资源与环境统计】

06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测度

及收敛性分析


代金辉,王梦恩

(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


      摘要: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在重新梳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内涵基础上,首先构建包括海洋经济效益、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创新能力、海洋社会效益和政府支持度六个子系统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值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次,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收敛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表明: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以及六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区域总体差异、区域内(间)差异均呈扩大态势,南海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北海和南海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为明显,超密度贡献率是其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没有表现出σ收敛趋势,全国及三大沿海区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海洋产业结构对全国、北海、南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增长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统计测度;收敛性

引用格式:代金辉,王梦恩.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收敛性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79-94.

Citation Form:DAI Jinhui,WANG Mengen. Measurement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on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marine economy in China[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79-94.


【社会与管理统计】

07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

及形成机理


曾    鹏1a,覃意晗1b,卢玉桂2

(1.广西民族大学 a.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b.经济学院;2.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摘要: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及四大区域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2017年后融合水平不均衡现象较显著,且四大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于融合规模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差异对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影响从东部向东北部区域依次减弱,融合结构差异的作用强度在东北部区域最强,在西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效率差异均在西部区域驱动力最强,在东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规模差异上升是导致2017年之后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数实融合评价体系与方法,为研究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分布特征与演进态势、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数实融合;空间差异;结构分解;动态综合评价法;QAP

引用格式:曾鹏,覃意晗,卢玉桂.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95-111.

Citation Form:ZENG Peng,QIN Yihan,LU Yugui. Regional differences,source de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digital-real integr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95-111.


08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

统计测度与时空效应


贺建风,何韩吉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对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精准测度,把握好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差异性,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七有”“两保障”标准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指数的时空变化。继而利用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空间影响下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和演进规律。最后通过空间Markov转移概率矩阵进一步量化空间影响下的状态转移概率和内部动态性。研究发现:2011—2019年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2011—2020年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主要集中在较低水平,总体上呈现右移趋势;东部地区聚集趋势最弱,两极分化态势较为严重;中部地区极化特征不明显,但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较差;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空间因素对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水平的地区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主要向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转移,低水平和高水平地区的状态转移流动性最差;高水平地区影响下各地区均无状态转移,固化现象凸显。因此,当前阶段中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需要扩大东西联动交流,提高中西部公共服务的持续造血能力;增强区域协作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关注虹吸效应,切实弱化两极分化态势。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效应;空间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状态转移

引用格式:贺建风,何韩吉.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时空效应[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4): 112-128.

Citation Form:HE Jianfeng,HE Hanji.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and spatial-temporal effect analysis on basic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2024,39(4): 112-128.


《统计与信息论坛》   

编辑:于思琦    

审核:崔国平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欢迎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期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统计与信息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